王俊瑩 楊德武

摘要:作者在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將優慕課和雨課堂平臺與課程教學進行整合,對比傳統教學方法,探討了混合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形式、組織實施、考核評價方式以及應用效果,并對比了優慕課與雨課堂兩個平臺在應用過程中的優缺點,以期能夠為影像技術課程的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優慕課;雨課堂;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2)06-0000-04
● 引言
醫學影像檢查技術是醫學影像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專業課之一。本課程的內容包括醫學影像檢查技術的基本概念,DR、CT、MR等檢查技術的操作方法以及各種檢查方法的臨床應用。本課程的總任務是從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崗位需要出發,使學生學習并掌握醫學影像檢查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具有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專業技術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成為能適應醫院放射科崗位需要的高素質和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進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
混合式教學是一種將傳統學習方式和網絡在線學習相結合,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現已成為教育教學發展的趨勢,在多個學科的教學中得到應用。[1-3]為了充分發揮線下傳統教學與線上網絡平臺教學的優勢,筆者結合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課程特點和學生特點,將優慕課與雨課堂在線教育平臺引入到影像檢查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開展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應用研究。
● 對象
筆者選取了所在學校2018 級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五年制兩個平行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兩組學生的年齡、性別、成績均無顯著差異(p>0.05)。501班30名學生采用混合教學模式進行授課,502班27名學生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分別從總評成績、學生評教結果兩個方面對兩個班級學生的表現進行對比。
● 方法
1.觀察組教學方法
(1)課前預習
首先,建設課程資源。第一步,在優慕課平臺建立課程學習單元目錄;第二步,將課程資源全部上傳到教學資源文件中,以便單元建設引用。影像技術課程的現有課程資源主要包括全部學習單元的課件、教案、單元學習指南,微課以及試題庫等。其中,微課50余個,每個約10分鐘,是由授課教師與臨床專家合作,針對重難點內容精講并錄制完成。試題庫內容來源于授課教師根據全國衛生執業資格放射技術考試大綱和職業工作崗位標準自編練習題,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對錯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以及論述題,共6000余道。
其次,完善單元學習資源。授課前教師在優慕課平臺發布相關課程資源,如課件、微課、自測題等,同時發布課程單元學習指南,指南中包括本單元的學習目標、重點內容、預習任務以及課后作業。學生通過電腦或手機隨時登錄優慕課,查看相關單元的學習指南和學習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前預習,通過自測題檢測學習效果,并且觀看微課,上傳任務作業,可對遇到的問題進行留言,在線上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按要求完成預習任務。教師通過測試題及作業完成情況了解學生課前準備情況及學生基礎情況,進一步完善單元教學內容實施方案,為課上教學做好鋪墊。
最后,設計教學環節。針對課前預習,每個學習單元主要包括三個環節,分別是自主學習、問題探究和知識梳理。例如,在肘關節X線檢查這一學習單元中,自主學習環節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學生在優慕課平臺查看學習資料,自學微課;二是打卡學習數字人虛擬解剖系統,復習肘關節解剖結構。問題探究環節的問題是關于肘關節X線檢查的臨床應用問題,各小組可以結合自主學習的任務及內容,與教師進行線上交流,制作PPT或錄制講解視頻并將成果提交優慕課,供老師及同學查看及學習。知識梳理環節繪制肘關節X線檢查流程思維導圖,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繪制思維導圖并上傳優慕課,教師在線評價學生作業情況。
(2)課上訓練
學生通過手機掃描雨課堂二維碼進行課堂簽到,教師通過雨課堂平臺了解學生上課人數。在DR檢查實訓課程中,課上訓練的教學過程主要設計了案例引入、任務分析和任務訓練三個環節,教學課件通過雨課堂同步分享和回看,學生通過同步的課件內容隨時了解課程進度。
案例引入環節包括典型案例的分享、學習目標展示以及對學生課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點評。
任務分析環節主要通過視頻、圖片等對影像攝影目的、采集過程及質量標準進行重點講解。學生在這些環節中,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雨課堂平臺實時發布彈幕,與其他同學進行互動。此外,教師通過雨課堂發布習題,設置限時作答時間,查看答題率及正確率,有針對性地對選項進行講解,并及時了解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考慮到大型醫療設備實訓工位布局的空間限制,任務訓練環節設置仿真訓練、接診準備、影像采集和處理打印4個站點,學生分組按照“流水式循環”進行站點訓練,主講教師、實驗教師、小導師進行分工指導和過程考核,并通過雨課堂進行單元教學過程性和終結性考核數據的采集和分析,評估學生對項目任務操作的技能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并為課后個體指導和拓展訓練提供數據支撐。在任務訓練過程中,小組長針對訓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拍照并上傳雨課堂平臺,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3)任務總結
這一部分主要設計三個環節,分別是交流匯報、問題研討及評價反饋。學生對雨課堂上發布的關于站點訓練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和總結。教師針對研討問題,通過雨課堂發布相關資料、鏈接或視頻,提供佐證材料。最后,學生通過雨課堂完成在線測試題,教師根據測試結果,評價教學效果,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4)課后拓展
課后環節主要包括課后自測、拓展鞏固以及預習任務。通過優慕課平臺,學生隨測隨練,加強知識鞏固。教師通過優慕課平臺發布拓展知識鏈接和拓展任務,小導師通過優慕課平臺組織實施課后第二課堂。混合式教學方案總體設計如下頁圖所示。
2.對照組教學方法
對照組同樣按照課前預習、課上訓練、任務總結、課后拓展四個部分進行教學。課前預習要求學生自行預習本課程的相關學習內容,教師通過微信群將相關資料傳送學生,但對預習方式無特殊要求,對預習結果無測試、總結。課上訓練,教師首先對各知識點進行講解,對重難點內容借助視頻、動畫、圖片資源進行講解,并通過小組討論、案例引領、情境模擬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隨后,按照課程目標任務完成實操訓練,學生分組同樣按照“流水式循環”進行站點訓練,主講教師、實驗教師、小導師進行分工指導,訓練及考核結果通過紙質計分本記錄。課后拓展要求學生完成課后作業,教師將相關資料通過微信群發送學生,學生自行學習。
● 考核指標與評價指標
1.考核指標
影像檢查技術課程考核總成績,兩組采用相同的考評方式,評價與考核成績以百分制計,平時考核成績占30%,期末考核成績占70%。平時成績的評價內容包括學習行為規范、教學活動參與、任務訓練評價三個方面,從知識、態度、技能、過程、方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期末考試采用實踐操作和理論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實踐操作考試內容隨機選取各部位X線攝影檢查技術中的5個體位,教師根據《全國技能大賽實踐操作評分標準》評分,形成學生成績;理論考試從題庫中隨機選取100道題組成考卷,系統自動判卷,形成學生成績。
2.教學效果評價
課程結束后,對兩個班級學生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進行評價,其中包括教學安排、自身能力的提高及對現有教學方式是否滿意等8個條目。
● 數據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對計量資料描述采用(x±s),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結果
根據2018級學生期末總評成績進行統計學分析。觀察組比對照組平均成績高7分,及格率高12%,兩班學生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3)。觀察組總成績在85分以上者,優慕課線上教學活動完成率達75%,85~60分者完成率達5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優秀率增加,無不及格學生,學習效果較好。
問卷結果顯示,觀察組91%的學生認為學習興趣增加,96%的學生認為混合式教學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習能力有所提高。觀察組對課程的滿意度更高,對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給予了更好的肯定。
● 討論
通過優慕課和雨課堂兩款軟件的應用比較,筆者發現各有優勢,優慕課功能更全面,系統存儲能力強,應用更穩定,所以,在影像檢查技術課程的課前和課后階段,通過優慕課傳送學習資料和完成作業等完成一系列線上活動;而雨課堂形式多樣化,應用趣味性更強,手機端操作更方便,所以,在課中教學階段,采用了雨課堂平臺配合完成線下一系列教學活動。
在授課之初,學校統一將相關課程和學生信息導入到優慕課平臺,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分組,錄入課程基本信息,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及教師信息等,使學生對課程有初步的了解,便于與教師聯系溝通。此外,混合式教學增加了課前預習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優慕課上傳多種形式的預習資料,包括PPT、視頻、圖片、鏈接、文檔、測試題等,學生可通過手機,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查看以上教學資源,豐富的試題資源能夠更好地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學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課程資源中的重難點內容反復觀看學習,使用時不需下載即可觀看,存儲量大,使用便捷,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后環節,學生提交作業到優慕課,教師可以隨時查看作業提交情況,并利用平臺的提醒功能,一鍵提醒所有未交作業的學生,優慕課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詳細統計,包括提交作業次數、進入課程次數、討論區發言次數、回文次數等,教師還可查看學生的預習時間、時長、測試題的答題率及正確率。相對比,優慕課在課前課后環節使用更加便捷。
在課中環節,雨課堂的功能更加實用和完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雨課堂支持掃碼簽到,此功能可以替代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課堂點名,避免了冒名頂替及學生逃課現象。第二,雨課堂有彈幕互動功能,學生可根據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快速地給出反饋,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反饋隨時調整課程進度。同時,因為是匿名互動,所以破除了學生想問不敢問的心理障礙,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第三,在課程中為了激勵學生認真聽講,雨課堂的課堂紅包起了很好的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第四,雨課堂支持隨堂小測及隨堂考試,并且教師端可隨時變更每道題的答題時間,查看測試結果,包括答題的人數。第五,雨課堂能夠幫助教師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專項輔導。例如,雨課堂可將課件實時同步到學生的手機端,課后可隨時再現并復習課堂教學內容。第六,課程結束后,教師會收到“課堂小結”,包括學生簽到情況、學生成績排名、優秀學生和預警學生列表、課堂小測數據、彈幕詳情、教學筆記等。雨課堂可幫助教師調整教學進度,做到教學過程可視可控,真正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通過調查問卷可以看出,在影像檢查技術這門課程中,具體任務的布置和平臺的監督,更能督促學生的預習行為,進而獲得更高的課堂學習效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明顯增多,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性和團隊意識均顯著增強,并且平臺數據更能直接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主動性,進行更加公平的統計和評分,而且所有的教學資源和經驗,在下一輪教學中可重新應用并逐漸積累更多的資源。
總之,基于優慕課和雨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在影像檢查技術課程中的改革得到了師生的認可和好評,但仍有很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希望本文可以為影像技術以及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提供參考,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師生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胡蓓蓓,張益蘭.基于云課堂的混合式學習在醫學影像技術課程教育中的應用——以《盆部影像檢查技術》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21):0199-02.
[2]馬濤,王福紅.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管理學”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1(21):01-04.
[3]趙石磊,計晶晶,周澐.基于優慕課平臺的醫用物理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包頭醫學院學報,2021,37(02):115-118.
作者簡介:王俊瑩(1987—),女,博士,講師,北京衛生職業學院醫學技術系,從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工作。楊德武(1981—),男,碩士,副教授,北京衛生職業學院醫學技術系,從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