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向東
作為一所具有115年辦學歷史的三晉名校,太原市第五中學校(以下簡稱“太原五中”)肩負著來自社會、家長和學生的高期望,辦學壓力非常大。如何在壓力之下重塑名校輝煌,提升辦學品質,走出一條內涵發展之路?面對這一課題,我們做了如下探索實踐——
加強名校名師建設,打好精良師資“特色牌”
太原五中之所以能在百年發展歷程中一次又一次取得優異成績,在于每個發展階段都有一批名師發揮骨干作用。為擦亮這張名片,學校全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好精良師資“特色牌”。
建章立制,規范管理。通過制定考核、培養等制度方案,建立教師檔案,為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等不同梯級的教師搭建成長平臺。成立名師工作室,從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省市名師、省市學科帶頭人中選拔各學科教師擔任主持人,并選拔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為學員,組建專業成長共同體。
加強整合,相得益彰。將名師隊伍建設與青年教師成長、課程建設和課題研究、課堂改革、校際交流等五項工作結合,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和主觀能動性,通過各種形式打造校園名師團隊,培養市級、省級、國家級教學名師,促進教師成長和學校發展。
彰顯效應,擴大影響。通過公開課、公益課、講座、報告、培訓等渠道,形成協作、開放的研討交流體系,彰顯名師效應,打造一支“四有教師”隊伍,全面提升教師的課程建設力、信息化教學與應用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推動學校辦學質量提升。
筑牢立德樹人根基, 走好全面育人的“升級路”
太原五中是山西省第一所官辦中學,也是三晉點燃革命火種與傳播現代文明的搖籃。在協同育人方面,學校充分利用校本選修課、班會課、社團活動資源等,激活學生主體意識,形成“傳承—滋養—塑造—成就”合力育人的教育生態。
一是以紅色文化濡染人。通過開學典禮、參觀學校舊址、主題隊會教育等活動植“紅”色,團課、黨課、思政課等課程育“紅”苗,話劇、課本劇、音樂劇等社團活動護“紅”枝,升旗演講、主題演講激“紅”情,團校建設培“紅”干,主題研學結“紅”果,賡續紅色血脈,爭當新時代紅色傳承人。
二是以優質課程滋養人。通過開設思政、黨建、社團、勞動等課程,浸潤學生心靈,培養學生素養和能力。
三是以“三全”育人塑造人。學校從課內到課外、從管理到活動,時時關愛學生、處處服務學生,營造“三全”育人環境:以班主任為圓心,年級組、政教處、全體教職工層層深入的“全員”育人核心圈;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及科技節、藝術節等“全過程”育人風景線;由課堂到課外,在校園各場所創設班級文化、板報文化、樓道文化、墻壁文化等“全方位”育人生態園。
四是以“三自”教育成就人。培養學生自律、自立、自強的“三自”品質,是百年五中的傳統,也是時代賦予的責任。學校通過校訓文化、經典誦讀、主題活動等讓學生養成自律的學習習慣和敏捷的思維品質;通過課堂內外實踐活動,打通學科界限,注重學科融合,使學生具備自立能力;通過學科競賽、社團、研學拓展和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創造機會,讓他們走出課堂,學會合作,體驗創新與挑戰,相互影響、相互學習,在同伴、榜樣的激勵中追求卓越,自強向上。
抓住時代發展機遇,下好課程課改的“先手棋”
學校抓住時代發展機遇,因時而動,順勢而為,著力下好課程改革“先手棋”。
變危機為契機,開發校本教材。2020年春節,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師生的生活和學習節奏,學校從疫情危機中開發課程資源,編輯出疫情與學科融合、學科與學科融合、學科與時代融合的一整套校本課程。
引“雙新”為活水,摸索課改模式。2020年8月,學校成為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校。為使教師們對“雙新”課改的認識達到統一高度,學校優化制度,創新管理,通過“擬訂方案—專家助力—交流研討”等開放式辦學實踐,探索課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