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爽

2021年10月,60歲的牟大伯(化名)不幸發生了腦梗死,入住浙江省中山醫院時雖過了急性期,但遺留癥狀仍明顯,除了偏側癱瘓,還出現了混合性失語,時常還會無端吵鬧。
此前在家時,妻子和兩個女兒一直陪護左右,悉心照料。入院后,由于疫情防控管理的要求,只能一位家屬陪護,牟大伯家人商議后決定讓小女兒留在這里,妻子和大女兒依依不舍地返回了老家。
轉眼過去了一個月,牟大伯在神經內科與康復醫學科協同治療下,癥狀逐步改善,無故吵鬧、言語障礙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緩解。于是小女兒跟家里商議,改由母親從山西老家趕來照顧父親,自己回去處理工作上的事情。
就這樣,劉大媽(化名)在大女兒的陪伴下,坐上了從老家到杭州的火車。可不幸來得猝不及防,劉大媽在火車上一覺醒來,意發現自己說話有些大舌頭。到達醫院后,大女兒立刻給母親掛了我院神經內科的門診。
神經內科張淑青主任在仔細詢問發病情況后,考慮劉大媽為醒后卒中———即在入睡時正常,醒后發現癥狀的腦梗死。張主任立即為她安排了頭顱CT檢查,頭顱CT顯影提示,劉大媽半卵圓區已然出現了梗死病灶!按照醒后卒中的慣例,從睡前時間開始推算,已達十余小時,遠超了溶栓時間窗。于是,劉大媽立即辦理了住院,在神經內科進行藥物保守治療和二級預防。
想來照顧老伴,沒想到自己也因為同一個疾病成了住院病人,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兩個女兒只好都陪在這里,各照顧一位老人。
在住院治療期間,張主任考慮到牟大伯家人都有糖尿病,并且家族里多有腦血管病病史,貼心叮囑兩個女兒要按時體檢,注意預防疾病。兩個女兒想到這里,突然慌了神,要求立即入院進行腦血管病的篩查。
這不查不打緊,一查就發現了問題:大女兒30 多歲的年紀,腦內竟然已有腔隙性梗塞灶,小女兒腦內也有一個小囊腫,需要進一步檢查評估。
牟大伯感慨道:“一家四口平時各忙各事,聚少離多,沒想到難得的大團圓竟發生在神經內科病房內。”生性開朗的劉大媽聽到這忍不住也笑了起來。
張淑青主任指出,腦血管病的發生多數都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相關,并且有家族遺傳傾向。
牟大伯一家多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病史,平時血壓和血糖控制不嚴格,飲食又偏愛葷膩和甜食,并且兩位老人也有父兄輩罹患腦梗死的情況。這么多危險因素存在,腦血管病找上門來,也就不奇怪了。
張淑青主任提示,腦卒中是我國成年人致死和致殘的首位原因,其中腦梗死的病例占80%。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以及抽煙、飲酒、熬夜等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是損害血管,最終導致腦梗死的危險因素。
所以,大家要定期體檢篩查,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尿酸,遠離煙酒,適當體育鍛煉,規律作息,降低自身腦梗死的發生率。
如果突然出現偏側肢體麻木無力、口角歪斜、言語不清、飲水困難、頭暈目眩、視物模糊等癥狀,均有可能是腦梗死發作的表現,一定要立即就醫,切不可耽擱,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