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
“借問堤上柳,青青為誰春?”人們愿把柳樹同春天聯系在一起,不是沒有緣由的。因為染就春天容顏的,不只是萬紫千紅的百花,還有那綠意蔥籠的柳絲柳葉。只有花,那是構不成春天的。
春柳那素雅的色調,確實別有一番風韻,條條柳枝,披青裹翠,碧玉妝成,遠遠望去宛若一縷縷疏淡的碧煙,或是一團團半透明的綠霧。當它在如絲的細雨中滴翠垂蔭,在溫柔的春風里婆娑起舞時,大地顯得更加年輕、秀美,充滿著一片勃發的生機。
人們喜柳,并非只因它裝點、成就了春天,更因為它具有高尚的品格。春柳既可置身名園佳苑,供人游目騁懷;也樂于植根瀚海綠洲,點綴邊塞風光。它正插倒栽均可成活,北國南疆都能生長。紅柳、沙柳更是柳中之強者,它們列隊在風沙的前沿,懷著堅定的信念,把根須深深扎進貧瘠的沙土之中,努力生長。處境如此艱難,卻敢于對滾滾黃沙挑戰,用頑強的生命向荒漠宣示春天。柳樹盡管品種很多,但是哪一種與人類也無殊求,想的都是如何為人間造福。一些質地堅實的柳樹干可做礦井下的坑木、河溪中的橋柱、新居的棟梁;花紋渾然天成的水曲柳,則是制作精美家具的良材;柔韌的柳枝柳條,可以編織大筐小簍;就是在柳枝被燒成木炭之后,也可制成炭精條,為丹青妙手提供勾勒線條的畫筆……
正因為柳樹無私地奉獻自己的一切,它自古以來就被廣為栽植。杜牧《隋堤柳》詩云:“夾岸垂楊三百里,只應圖畫最相宜”,形象地記載下隋代開渠引水時,曾在兩岸遍植楊柳的情景。傳說唐代柳宗元當柳州刺史、白居易當杭州刺史時,都曾帶領當地人民栽柳布蔭。至于詠柳的詩詞歌賦,更是不勝枚舉,《唐詩宋詞選》中共有700多首詩詞,竟有近90首寫到柳!可見那脈脈含情的千絲春柳,一直在牽系著人們的情懷。
人們喜愛春柳,還因為它能陶冶思想情操。如果你行進在太行山區那柳林掩映的小路上,尋覓當年抗日英雄風餐露宿、浴血沖殺的痕跡,自然會緬懷老一輩革命家創業的艱辛,思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怎樣振奮革命精神。如果你漫步西子湖畔的“柳浪聞鶯”,自然會產生詩人的情思和畫家的興奮感,使那顆赤子之心更加眷戀祖國的錦繡山河。如果你矚目拉薩大昭寺前的依依唐柳,你會覺得那風中搖曳的每條柳枝都像文成公主的發絲,牽引起你的思古幽情,想到藏漢兩個民族和睦相親的深情厚誼。而當你吟詠“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詩句時,即使遇到困難和挫折,也會覺得前途光明。
春柳,你用生命的顏色點染了春天,又用樸素而深刻的內涵凈化著人的靈魂。你那身低垂的身影,與世無爭的心態,不慕富貴的風骨,確實很難不讓人歌詠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