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宏
山西二建集團有限公司(030045)
在建筑工程項目開發數量不斷增多、建設規模不斷增加的背景下,建筑地基檢測技術也開始得到迅速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從當下一些建筑地基檢測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難以為工程后續的施工提供可靠參考依據,也不能從基礎上保障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面對此種情況,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的質量和施工水平,確保竣工投入運行的建筑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問題,必須圍繞建筑地基檢測中常見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進而基于有效解決措施的應用,優化、完善建筑地基檢測工作,確保建筑地基檢測能為工程項目后續的持續推進提供更好地服務。
以土層性質及含水情況組成成分等為依據,地基主要有人工處理地基、自然地基兩種類別。以地基分類為依據,建筑地基檢測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
第一,人工地基基礎檢測。一般來說,人工地基基礎檢測需要借助人力進行地基的處理,如軟土地基的處理需要施工方應用填石法、加筋法等,加強地基承重力。針對此種地基基礎開展檢測,需要檢測人員以地基實際情況為依據,科學應用精密檢測儀器設備,保障檢測結果具有科學性、準確性。
第二,自然地基基礎檢測。自然地基的承重優勢具有天然性,巖石層也十分穩定,地殼運動等方面并無較多的活躍因素,可在自然地基上進行相關工程的直接建設[1]。與人工地基基礎檢測工作相比,自然地基基礎檢測時程序簡單,操作便捷。自然地基基礎檢測不需要投入較多檢測設備和工作人員,即可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受自然災害等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會給自然地基基礎檢測帶來阻礙,如水土流失及山體滑坡等,都會導致自然地基檢測的難度增加[2]。面對此種情況,檢測人員應重視地基基礎情況的綜合檢測,指出工程存在的安全隱患并提出對應解決措施。
準確地檢測地基基礎,能為施工方了解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困難提供輔助作用,進而提前做好應對措施。從建筑方面進行分析,監督工程施工質量的一個有效手段就是地基基礎檢測,地基基礎檢測結果能使施工方工作情況、施工效率充分反映出來。施工方處理地基基礎時,如果沒有積極采取得當的措施,此時借助檢測數據就會反映出采取措施的不足之處,如缺少協調的樁基混凝土比例等。尤其在人工地基基礎檢測環節,借助精確檢測儀器設備能夠反映巖石層分布情況及土地受力面積變化等,因此建筑企業要在檢測方面提高重視程度,有效解決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3]。在檢測結果準確的情況下,檢測公司能建立起良好的檢測品牌,獲得市場認可。所以,檢測公司管理層要高度重視檢測工作,引進科學的檢測設備,準確判斷地基構成成分,嚴格遵守檢測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地基基礎儀器設備的專業化程度,培養高素質檢測人員等,為檢測結果規范準確提供保障。
當前,我國建筑工程檢測機構有國家指定檢測機構、中介檢測機構兩部分。建筑工程地基檢測時,受檢測機構不統一因素影響,檢測工作開展時存在檢測流程及檢測管理方面的問題,該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地基檢測質量,給建筑工程留下安全隱患。此外,建筑工程項目檢測行業中壟斷經營或故意壓價等行為普遍存在,部分中介檢測機構為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不斷發展,出賣檢測資質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工程檢測的質量,致使地基質量與設計標準不符,降低了建筑地整體質量[4]。
建筑地基檢測時,地基檢測人員素質水平會直接影響地基檢測質量。因建筑質量檢測機構缺乏健全的內部管理制度,所以檢測人員有松散現象,長此以往,會導致檢測人員準入門檻降低,檢測人員素質偏低,甚至會有一些不具備專業檢測水平的人員流入到建筑工程質量檢測行業,導致地基基礎檢測結果的嚴謹性、科學性、可靠性得不到保障。除此之外,部分檢測人員開展地基檢測時,并未嚴格履行工作職責,會嚴重影響了地基檢測工作的有效性。
地基檢測通常會和其他建筑施工項目同時進行,所以從檢測工作實際情況來看,受施工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會導致檢測工作、檢測人員存在存在一系列安全隱患。建筑工程地基檢測,通常采用靜載試驗法、低應變法、聲波投射法等檢測方式。受施工環境、交叉施工現象的影響,建筑地基檢測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礙[5]。從建筑地基檢測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檢測人員的安全意識不強,難以保障檢測工作安全、高效、高質地開展。
據調查,目前建筑地基檢測市場待完善、待優化的部分不僅僅是檢測技術手段,還包含檢測報告。檢測報告不嚴謹、不規范,如一些檢測單位出具的檢測報告未以國家相關規定標準為依據,引用的國家檢測標準也不符合當下要求,不具備可操作性,沒有參考價值。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檢測報告專業術語與要求不符,有的專業術語已被禁用,導致檢測報告嚴謹性降低[6]。此外,部分檢測報告未使用統一和規范的計量單位,致使施工方參考檢測報告時存在無所適從現象。在檢測報告中,報告結論和結語為關鍵部分,但該部分經常有表述不準確的情況,大幅度降低了檢測報告規范性、科學性,難以為工程后續施工提供可靠依據。
首先,要不斷強化合同管理力度,充分應用合同審查備案制度,加強市場不規范行為的監管力度。其次,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規范管理檢測市場,大力懲處擾亂市場正常經營秩序的機構,對行為嚴重的檢測機構要吊銷檢測業務營業執照。與此同時,要大力打擊惡性競爭事件,實現檢測行業的良性循環發展目標。再次,檢測單位和檢測人員要以我國相關技術規范為依據,科學操作各個檢測過程[7]。最后,相關部門應注重及時更新技術規范體系,加強相關技術的交流活動,借鑒和吸取成功經驗,實現檢測工作可持續發展目標。
在地基檢測時,檢測人員綜合素質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必須重視提高檢測人員綜合素質水平,從根本上保證檢測工作的有效性[8]。
首先,建筑工程地基檢測要選擇具有資質的檢測機構。
其次,應從以下兩方面定期培訓在崗檢測人員。第一,對檢測人員的專業檢測技術進行培訓,幫助檢測人員了解相關文件及法律法規,要求檢測人員學習先進檢測技術和相關規范,更好地服務于檢測工作。第二,重視對檢測人員安全、職業道德、質量等意識的培養,為地基檢測報告的真實性、客觀性、有效性提供保障。
地基檢測以地下為主,所以從某種層面來看,地基檢測和工程施工需同時進行,而檢測和施工同時進行會給地基檢測人員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地基檢測時要制訂科學安全的防護措施。
首先,科學制訂安全規章制度,有機整合安全制度和管理工作,有效預防地基檢測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
其次,僅以安全規章制度為依靠很難保障檢測工作的安全性,所以要在整個工作流程的始終貫穿安全管理制度[9]。第一,建立健全安全檢測制度,完善檢測責任制度,落實檢測工作及安全防護工作責任,形成有效、統一的安全檢測體系,從根本上杜絕地基檢測工作的安全隱患。第二,加強檢測人員安全培訓教育力度,增強檢測人員安全防范意識。第三,地基檢測開展前,要將相應場地檢查工作做好,注意監查人員的配備,檢查地基是否有安全隱患、檢測工作是否規范操作、作業環境是否安全等,及時排除安全隱患,保障地基檢測順利完成。
強化檢測監督力度,能有效緩和檢測機構和被檢測單位之間的矛盾。要想為檢測數據的科學性提供保障,基本途徑就是嚴格檢測過程,加強檢測單位在人員管理方面的力度,合理安排檢測資源,明確檢測方與建筑方合同條例的成分,緩和雙方的矛盾,增加雙方的信任度。有效提高檢測效率和檢測質量。地基檢測時,需要引進先進檢測設備,促進檢測科學化、智能化水平的有效提高[10]。
首先,檢測單位要重視先進檢測設備的引進,增加檢測成果的嚴謹性,提升檢測過程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其次,檢測人員要重視自身職業道德的堅守。要抵制地基檢測行業中的不良現象,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不斷探索檢測新方法,提高地基穩定性,為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保障。
建筑工程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地基基礎,地基基礎在工程質量、工程項目使用年限方面起著決定性作用。從當下一些建筑工程實際情況來看,剛完工的建筑就存在地基質量問題,甚至引發重大安全事故,給人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危害,所以建筑工程中尤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地基基礎檢測,需要相關方引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