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煒明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中醫藥工作發表重要講話,對中醫藥事業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為怎么看中醫藥、發展什么樣的中醫藥、怎樣發展中醫藥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指明了方向,為加快新時代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提供了遵循。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加快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為黑龍江省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十四五”期間,中醫藥人應當勇擔使命、創新實干,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在變局中開新局,用新發展理念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事業要贏得發展,需借勢而謀、乘勢而上,終能乘風而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中醫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次次實地考察,一次次決策部署,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指明方向。從“十八大”的“扶持”到“十九大”的“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得到空前重視。2017 年,《中醫藥法》正式實施,從法律層面明確了中醫藥的地位和扶持措施。2019 年,出臺《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召開全國中醫藥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醫藥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事業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在治療和預防方面中醫藥功不可沒。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臨床工作實行中西醫結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篩選出“三藥三方”等有效的治療辦法,被多個國家借鑒和使用,對抗擊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 年2月,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面加大對中醫藥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出7 個方面28 條政策,有針對性地解決我國中醫藥高質量供給不夠、人才總量不足、創新體系不完善、發展特色不突出等問題。《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和優勢互補,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快發展健康產業。2021 年5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南陽市考察調研來到醫圣祠,對中醫藥事業作出重要指示,再次為中醫藥工作錨定航向。中醫藥發展進入有史以來最為重視、法治環境最有保障的歷史時期。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得到響應,中醫藥全面走向世界。面對中醫藥發展的大局,中醫藥人應該搶抓發展機遇,進一步提升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推動新時代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黑龍江省是中醫藥大省,在中醫藥學術研究、科技研發、學科建設、人才聚集、道地藥材品種等方面實力雄厚、優勢明顯。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統籌謀劃、積極推進,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建立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中醫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在機構改革中,設置省中醫藥管理局并單設黨組;高度注重在“健康龍江”建設中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注重在對外開放中發揮中醫藥的獨特作用,注重在經濟轉型中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價值,陸續出臺了具有全省指導意義的文件,如《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黑龍江省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首個中醫藥發展地方性法規《黑龍江省發展中醫條例》,召開全省中醫藥發展大會,唱響“龍九味”品牌。2021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黑龍江省中醫藥條例》,是黑龍江省第三次就中醫藥工作立法,為黑龍江省中醫藥事業提供有力法制保障,大力推動了中醫藥事業、產業、文化“三位一體”發展,開啟了黑龍江省振興發展中醫藥的新征程。
當前,黑龍江省中醫藥事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期”,全省中醫藥服務能力顯著提升,中醫藥人才隊伍逐步壯大,中醫藥產業發展進一步提質增速,特別是在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戰大考中有力彰顯了中醫藥力量。但是,制約黑龍江省中醫藥大發展的一些困難和問題依然存在,實現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仍然任重道遠。黑龍江省中醫藥事業發展“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加快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動中醫藥強省正當其時。
一是堅持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搶抓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十個堅持”,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中醫藥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中汲取理論力量和前行動力,進一步增強推動中醫藥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以最高的行動標準、最嚴的工作要求、最大的責任擔當、最優的方法路徑,主動作為、競相奮斗,著力提升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能力和運用新發展理念推動中醫藥發展的水平,全方位激發中醫藥作為獨特的中華民族衛生健康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蘊含豐富的文化資源、源于自然的生態資源等各方面潛能,全面推進中醫藥綜合改革,著力促進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切實把中醫藥服務強起來,把中醫藥核心競爭力立起來,打造中醫藥發展新特色、新優勢,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中醫藥需求。
二是堅持把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基礎性工程,進一步完善中醫藥人才培養機制。圍繞中醫藥事業和龍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服務“健康中國”行動,建立高水平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
強化中醫藥學術和技術傳承。秉持“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原則,充分汲取中醫藥師承教育精髓,堅持中醫藥思維培養,發揮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的傳幫帶作用,將師承教育貫穿臨床實踐教學全過程,培育一批龍江中醫領軍人才。加強中醫藥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造就一批中藥材生產技術服務核心骨干,打造一支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層中醫藥隊伍。
強化中醫藥辦學水平。推進“新醫科”建設,探索“醫工結合”“醫理結合”人才培養,拓展中醫藥服務生命全周期的專業設置,推動跨地區、跨學校、跨專業的資源整合,深化醫教協同、產教融合,主動布局中醫藥戰略性發展和民生急需相關學科專業。加大高校附屬醫院、中醫規范化培訓基地等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力度,強化中醫基礎類、經典類、疫病防治類及中藥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急需的學科建設,構建協同工作機制,培養復合型中醫藥人才。
強化高層次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推進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探索基礎與臨床融通的整合式九年制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臨床中藥學長學制人才培養。依托黑龍江省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基地,通過實施重點培養、定點跟蹤、專項配套、重點支持,培育造就一批具有深厚中醫藥理論基礎、堅持中醫藥原創思維并掌握現代科學研究方法的中醫藥創新型領軍人才。
強化中醫藥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將中醫藥學才能、醫德醫風作為中醫藥人才主要評價標準,將會看病、看好病作為中醫醫師的主要評價內容,逐步制定出臺能夠體現中醫藥學術傳統和服務特點的衛生專業技術人才職稱改革實施方案及評價標準。在高層次人才評選中積極探索中醫藥人才單列計劃,單獨評價。從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組合拳,立足龍江、面向全國、放眼全球,集聚一批高水平中醫藥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培養一批能夠滿足中醫藥事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專門人才,激發全省中醫藥人才活力。
三是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精華。在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中醫藥不僅不能缺位,而且要更有作為。
提升中醫藥科研創新。依托中醫藥優勢特色學科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點專科等研究優勢,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及黑龍江省中醫藥發展實際,持續推進中醫臨床基礎研究和中醫藥應用研究,著力在中醫藥重大理論創新、重大新藥創制、重大技術攻關等方面實現突破。
提升中醫藥產業發展活力。完善產學研醫合作機制,積極謀劃黑龍江省中醫藥產業發展思路,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建設,做大做強中醫藥產業,建設國內有一定影響、中藥安全性評價技術一流的藥物安全性評價機構,建設黑龍江省中藥材產業研究院。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組建科創中心,布局一批成果轉化產業化平臺。借助中藥材資源普查和動態監測,制定各地市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做好中藥產業發展規劃,扶持、引導、服務中藥企業發展,打造全省中醫藥產業龍頭和品牌。
提升中醫藥文化傳播。充分發揮黑龍江省對俄“橋頭堡”作用,推動中俄、中東歐中醫藥國際交流,打造龍江寒地醫藥文化品牌。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和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中醫藥醫療服務能力,加強中西醫結合,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切實把中醫藥這一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國家新一輪發展征程已經起航,中醫藥人要堅持守正創新、擔當作為、精準發力,切實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為推動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生動實踐,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健康中國、全面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