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賈程秀男
日前,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報告公布,從調查結果來看,暴露出鄭州市委、市政府、有關區縣(市)和部門單位領導干部認識準備不足、防范組織不力、應急處置不當等問題,特別是發生了地鐵、隧道等本不應該發生的傷亡事件,教訓極為深刻!
不忽視一個風險,不放過一個隱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要求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不斷增強憂患意識,提高應急處突能力,切實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各項工作。然而,從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事件中,暴露出當地相關部門負責人缺乏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疏于災前綜合研判和演練,災害來臨的關鍵時刻統一指揮缺位,處置失措,失去有力有序有效應對災害的主動權,甚至在上報災情信息時欺上瞞下,干擾救災進程。這種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導致鄭州市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薄弱,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重大風險。
居安而念危,則終不危;操治而慮亂,則終不亂。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每年都有可能面臨不確定的重特大自然災害,防范化解風險不能有任何僥幸、任何疏忽、任何松懈。應急處突能力,實質上就是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檢驗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是否真正踐行人民至上的一個標尺。守不住安全底線,一切都是空談。必須要堅持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特別是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防范化解風險的意義,把教訓當教材,用實干創實績,力戒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用“鐵肩膀”、好作風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全和諧的發展環境。
明者防禍于未萌,智者圖患于將來。堅持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堅持人民至上,絕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更要在行動上見真章,黨員領導干部要以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為鑒,著力建立健全全周期、全領域、全要素覆蓋的應急管理機制,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從容應對各種挑戰,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