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進坡
摘 要:隨著汽車走進千家萬戶,它已然成為了大眾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旨在深度提升人們的駕駛感受,可以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汽車駕駛過程中,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提升交通行車效率,亦可保證司機和乘客的安全。本文將立足于實際角度,對人工智能在汽車駕駛技術領域中的應用予以詳細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人工智能 汽車駕駛技術 應用 分析 研究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呈直線上升之勢,越來越多的國民家庭開始購買汽車,這便在極大程度上方便了民眾出行。但應該了解到,汽車數量盡管在連年增加,但給人們的安全駕駛也造成了很大威脅,旨在深度提升汽車駕駛的安全性能,有必要將人工智能技術和汽車駕駛技術進行融合,之后在此基礎上全面提升駕駛的安全程度,全面保障司機與乘客安全。
1 概念解析
所謂人工智能技術,指的就是一門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和延伸以及拓展人的智能的理論和方法以及技術應用的技術科學,它是計算機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門,所研究的關鍵內容便是智能之實質,之后可以形成一種與人類智能相接近的程序。需知,人工智能借助計算機技術去模擬人的思想和人的行為,將人類的智慧和計算機合二為一,而人工智能不能和人的智能劃等號,只不過前者可以像后者一樣思考問題而已,但未來人工智能很有可能超越人的智能。
所謂汽車智能駕駛技術,指的就是在進行汽車駕駛時無需人為操作,通過汽車內設的車載智能系統,對汽車行駛過程中周邊環境變化情況予以實時性分析,還可以智能規劃行駛路線,使得汽車可以順利抵達目的地。
2 汽車駕駛技術領域中應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第一,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汽車雖然會給民眾出行帶來極大便利,但同時也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由于司機自身駕駛技術不熟練,很可能會導致交通堵塞,再就是遇到雨雪等不良天氣會對民眾出現安全造成影響,一旦出現意外后果將不堪設想。正因如此,很多汽車生產廠家就會基于傳統汽車駕駛技術去進行全面的升級創新,用人工智能技術去輔助駕駛,甚至可以替代司機駕駛汽車,這樣便可改變很多司機的不良駕駛習慣,最大限度上規避交通隱患。
第二,提升人們的駕駛感受。長時間駕車容易產生疲勞,疲勞駕駛的危害性極大,人在疲勞時注意力就會不集中,所以在駕車時難以第一時間發現情況、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司機和乘客的安全便岌岌可危。而且一些大貨車司機常存在腰間盤突出等急癥,在汽車駕駛技術中應用人工智能,通過自動駕駛便可有效改善疲勞駕駛等問題,還會進一步的提升駕駛感受,維護大眾健康。在駕駛汽車時,要求司機手、腦、眼、腳之間有效配合,并且注意力也要高度集中,但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之后,司機便可利用自動駕駛的間隙去休息。另外需要提到的一點是,在使用自動駕駛功能時,溫室氣體排放會減少,并且交通壓力也會得到很好的緩解,停車資源緊張問題也會得到有效控制。
3 人工智能在汽車駕駛技術領域的應用要點
3.1 圖形識別與感知技術
無人駕駛功能的優異性十分突出,它對車外環境的感知是依靠傳感器來完成的,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傳感器的性能變得越來越搞,并且體積較之前相比也小了很多。現在,汽車無人駕駛技術中,傳感器的類型主要分為四種,即為:雷達、視覺傳感器、定位和位姿傳感器、車身傳感器。雷達可以第一時間對汽車附近障礙物予以探測,之后會及時反饋到無人控制系統端口;視覺傳感器能夠通過單目、雙目、紅外線攝像頭,對交通信號燈、車道線、行人、過往車輛等進行精準識別,這便對汽車安全行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定位和位姿傳感器在汽車行駛中會有效識別經緯坐標和汽車行駛速度以及汽車行駛角度,之后在此基礎上去針對性的調整汽車行駛方向,保障汽車沿預定路線前行;車身傳感器主要被應用在汽車自身的系統中,其主要任務便是檢測車速和輪速以及檔位等,這是無人駕駛技術中的關鍵一環。
3.2 深度學習系統
人工智能駕駛和傳統駕駛的區別很大,后者主要是依靠司機的腦力去操控汽車,而前者則是建立在計算機運行程序基礎上的,此時便對計算機軟硬件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因為汽車在行駛當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系列的震動情況,而人們通常所使用的計算機需要在靜止態勢下方可運行,在持續運動狀態下不能實現長期運作,此時便要求計算機硬件的適應能力要過關,需滿足不同駕駛狀態的不同需要。駕駛汽車時會經過市區、郊區、山路等多種路段,駕駛環境不同,所面臨的路況也就不同,此時便對計算機軟件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有良好的外界感知能力,還要擁有絕佳的學習功能,如此方可強化它的適應能力,從而滿足多樣化環境中的駕駛需求。人工智能駕駛成敗的關鍵在于深度學習能力是否過關,深度學習能力是由人工神經網絡發展而來的,其可以有效提升汽車本身控制系統的識別能力以及辨別能力,可以保證汽車駕駛途中的信息識別質量。
3.3 信息共享技術
所謂信息共享技術,指的就是人工智能汽車行駛途中可以實時性獲得外界多樣化的信息,譬如汽車位置和周圍路況以及天氣信息等,通過無線網絡將上述內容上傳到共享平臺上,其他人工智能汽車便可通過共享信息及時的調整駕駛細節,進而全面保障行車安全。通過信息交流和共享,汽車駕駛環境會得到有效優化,通過獲取車流量信息并作出適當調整,如此便可防止擁堵,民眾出行效率就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通過應用3D路況感應技術,可在汽車智能駕駛時準確辨別路況信息,之后可按照周圍環境特點去針對性的調整行駛狀態,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所以,通過使用人工智能去提取信息,對智能汽車行駛中的信息進行詳細處理與分析,信息處理效率便會得到提升。
4 人工智能在汽車駕駛技術領域的發展前景
4.1 腦控技術
所謂腦控技術,指的就是顛覆傳統手腳并用且具有超前意識的一種前沿技術。早在10年前,我國就用紅旗HQ3轎車從長沙到武漢路段進行了測試,該項技術通過電腦設備去捕捉駕駛員在注意力集中時所產生的腦電信號信息,之后借助腦電信號去分析駕駛全的駕駛意圖,隨后向汽車發送操控指令。通過對岔道信息、交通線信息、車體姿態變化信息等實時性處理效果進行了詳細測試,為中國人工智能汽車技術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4.2 人工智能化駕駛技術
汽車駕駛技術的進步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且被大力應用在汽車駕駛領域中,為廣大司機提供了便利。通過使用互聯網技術,對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以及向汽車發送指令,此為國內汽車智能化發展的一大步,并且未來仍有著巨大進步空間。
第一,智能語音。智能語音屬于一種依靠智能語言識別和控制,通過語言交流達到信息反饋、信息交互目的的一種先進模式,該項技術對網絡和大數據均有著嚴格要求,目前在智能化汽車領域中,這項技術主要應用在接打電話和路程導航以及中控音量調節上。
第二,手勢。駕駛員通過簡單手勢去控制汽車設備,這項技術的核心便是通過數學算法去識別駕駛員的手勢,由汽車電腦去理解駕駛員行為意圖,之后再將駕駛員的手勢命令發送到控制中心,如此便可達到人機交互的目標。
第三,人臉識別。汽車電腦系統會自動識別駕駛員的人臉特征,通過生物統計學原理對人臉特征加以分析,而后通過數學模型的建立去實現人機交互,這便會大大提升汽車的防盜效果。
5 人工智能應用在汽車駕駛技術領域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人工智能技術標準化。人工智能技術被應用在各行各業,在為民眾提供便利的同時,也需要有標準化的規定。特別是自動駕駛汽車中的人工智能技術,務必要滿足人工智能技術標準和測試標準以及評價標準。技術標準指的是要保證用戶安全性和用戶信息完整性;測試標準指的是測試方法要科學合理,要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測試程序進行精準描述,評價內容主要是人工智能駕駛的復雜性和風險性以及是否存在未知隱患等。
第二,加強道德與法律建設。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汽車領域,必然會加快汽車行業的變革步伐,所以此時有必要建立一套關于智能駕駛的交通法規,并且還要面向社會,對公眾接受智能駕駛的程度展開深度調研,要讓更多的人了解智能汽車、體驗智能汽車。廣大人民群眾對先進科技的信任程度和其他感知,可以幫助自身盡快了解汽車智能駕駛技術,所以政府和交管部門要建立公眾信任機制,通過行之有效的社會互動行為去不斷提升民眾的道德水平,如此才能讓科技成就美好生活。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旨在保障駕駛安全,提高民眾出行效率,就要將人工智能技術科學合理的應用在汽車駕駛中,通過一系列的智能技術,實現對汽車系統全面、有效的控制,規避不安全因素,實現安全行駛,同時讓人們享受科技所帶來的便利。
參考文獻:
[1]張浩.國內外人工智能汽車發展趨勢及所需技術[J].河北農機,2020(04):66-67.
[2]丁超,田家森.人工智能在汽車領域中的應用[J].南北橋,2020(10):112.
[3]楊小英.人工智能技術在汽車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時代汽車,2020(09):32-33.
[4]翟強,程洪,黃瑞,等.智能汽車中人工智能算法應用及其安全綜述[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20(04):490-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