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璇
品種來源: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新育成的一代雜交種,組合為J336×N124。母本J336是齊319變異株自交選育;父本N124是京科糯2000的二環系。審定編號:魯審玉20216044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春播出苗至采收期86天,比對照蘇玉糯2號晚熟3天,全株葉片20片,幼苗葉鞘深紫色,花絲粉色,花藥紫色,雄穗分枝5~8個。區域試驗結果:株高245cm,穗位110cm,倒伏率0.54%、倒折率0.1%。果穗筒形,穗長18.4cm,穗粗4.8cm,禿頂0.6cm,穗行數14~16行,穗粒數618粒,白軸,硬粒、白粒,鮮出籽率68.6%,鮮千粒重308g。2019年經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抗病性接種鑒定:高抗瘤黑粉病,抗矮花葉病,中抗小斑病、絲黑穗病,感粗縮病。2018年經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品質分析:糖度9.33%,蛋白質14.65%,粗脂肪6.03%,賴氨酸0.47%,淀粉68.53%。
產量表現:2017年春播鮮食玉米(4000株/畝)自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鮮穗1108.8kg,比對照蘇玉糯2號增產13.6%;2018年春播鮮食玉米(4000株/畝)自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036.7kg,比對照蘇玉糯2號增產6.6%;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094.6kg,比對照蘇玉糯2號增產9.8%。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適宜密度為每畝4000株左右,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適宜區域:全省適宜鮮食玉米品種地區種植。
品種來源:青島金媽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山東鑫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新育成的一代雜交種,組合為粵B15-3×C5111。母本粵B15-3是廣甜3號/外引系美選42號為基礎材料選育;父本C5111是國外引進的高代純合甜玉米自交系。審定編號:魯審玉20216045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夏播出苗至采收期78天,比對照蘇玉糯2號晚熟5天,全株葉片19片,幼苗葉鞘綠色,花絲淺黃色,花藥黃色,雄穗分枝6~8個。區域試驗結果:株高257cm,穗位107cm,倒伏率4.1%、倒折率0.1%。果穗筒形,穗長19.5cm,穗粗5.2cm,禿頂0.3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7.4粒,白軸,黃粒,鮮出籽率62.0%,鮮百粒重37.4克,品質評分90.7分。2020年經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抗病性接種鑒定:中抗絲黑穗病、瘤黑粉病、粗縮病,感小斑病,高感矮花葉病。2020年經國家農業農村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品質分析:粗蛋白含量2.98%,粗脂肪1.63%,賴氨酸1.58%,粗淀粉6.66%,還原糖2.8%,蔗糖3.4%。
產量表現:2018年夏播鮮食玉米(4000株/畝)自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鮮穗830.4kg,比對照蘇玉糯2號增產14.3%;2019年夏播鮮食玉米(4000株/畝)區域試驗,平均畝產鮮穗1144.8kg,比對照蘇玉糯2號增產10.0%;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穗1132.4kg,比對照蘇玉糯2號增產11.9%。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為每畝4000株左右,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適宜區域:全省適宜鮮食玉米地區品種種植,矮花葉病高發區慎用。
品種來源:青島農業大學新育成的一代雜交種,組合為青糯11×青糯13。母本青糯11是紫色糯玉米雜交種自交選育;父本青糯13是蘇玉糯1號自交選育。審定編號:魯審玉20216046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夏播出苗至采收期71天,比對照蘇玉糯2號早熟1天,全株葉片20~21片,幼苗葉鞘紫色,花絲紅色,花藥黃色,雄穗分枝14個。區域試驗結果:株高214cm,穗位97cm,倒伏率0.1%、倒折率0.1%。果穗筒形,穗長19.5cm,穗粗4.8cm,禿頂1.3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7.7粒,白軸,籽粒紫白相間,鮮出籽率69.6%,鮮百粒重31.6克,品質評分90.3分。2020年經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抗病性接種鑒定:抗粗縮病,中抗小斑病、矮花葉病,感絲黑穗病、瘤黑粉病。2020年經農業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分析:粗蛋白含量10.04%,粗脂肪3.49%,粗淀粉64.83%,支鏈淀粉(占淀粉)99.2%。
產量表現:2018年夏播鮮食玉米(3500株/畝)自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鮮穗1044.7kg,比對照蘇玉糯2號增產13.4%;2019年夏播鮮食玉米(3500株/畝)區域試驗,平均畝產鮮穗1365.8kg,比對照蘇玉糯2號增產12.9%;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穗1374.1kg,比對照蘇玉糯2號增產13.6%。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適宜密度為每畝3500株左右,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適宜區域:全省適宜鮮食玉米品種地區種植。
品種來源:山東中農天泰種業有限公司新育成的一代雜交種,組合為W952×W524。母本W952是8Co14/1577B48自交選育;父本W524是昌3B95/B898自交選育。審定編號:魯審玉20216047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夏播出苗至采收期69天,比對照蘇玉糯2號早熟3天,全株葉片17~19片,幼苗葉鞘淺紫色,花絲淺紫色,花藥綠色,雄穗分枝8~12個。區域試驗結果:株高228cm,穗位84cm,倒伏率0.8%、倒折率0.1%。果穗筒形,穗長16.7cm,穗粗4.4cm,禿尖0.4cm,穗行數16行,穗粒數506粒,白軸,硬粒型、黃紫粒,出籽率75.2%,千粒重330克。2019年經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抗病性接種鑒定:高抗瘤黑粉病、抗絲黑穗病、矮花葉病,中抗小斑病、粗縮病。2020年經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品質分析:淀粉57.19%,粗蛋白8.18%,可溶性固形物14.93%,賴氨酸4.67%,粗脂肪5.95%,支鏈淀粉(占淀粉)99.1%,粗淀粉70.84%。
產量表現:2018年夏播鮮食玉米(4000株/畝)自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鮮穗1107.7kg,比對照蘇玉糯2號增產5.7%;2019年夏播鮮食玉米(4000株/畝)自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鮮穗1198.7kg,比對照蘇玉糯2號增產7.4%;202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穗1218.7kg,比對照蘇玉糯2號增產6.7%。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適宜密度為每畝4000株左右,要與普通玉米隔離200m以上,或花期與普通玉米間隔20天以上。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適宜區域:全省適宜鮮食玉米品種地區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