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永
俗話說:“春種一粒子,秋收萬顆糧”。作為“農業芯片”,種子是發展現代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事關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事關“中國飯碗”。為了進一步規范品種選育、種子生產經營活動,保護知識產權,保證種業市場健康和安全發展,國家立法機關對2000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以下簡稱“《種子法》”)再度做了修改。修改后的《種子法》已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它進一步擴大了對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和力度,完善了侵權賠償制度,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從而給種業侵權者戴上了“緊箍咒”。
【案例】老王是位種植大戶,2021年春節前,某種業公司的廣告宣稱其某品種青椒“產量高、市場暢銷”,老王看到后遂匯款600元購買了10袋。老王拿到貨后,仔細看了包裝袋上的說明,其中標明出芽率為90%~95%,于是就放心地播種了。盡管他精心護理,可種子發芽率并不像商家所說的那樣。經當地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檢測,其發芽率僅為46%。老王聯系種業公司協商處理。可是種業公司只同意退款,拒絕賠償。那么,種業公司應當向老王承擔賠償責任嗎?
【說法】種業公司應當退款并賠償老王的損失。《種子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銷售的種子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附有標簽和使用說明。標簽和使用說明標注的內容應當與銷售的種子相符。種子生產經營者對標注內容的真實性和種子質量負責。”第四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禁止生產經營假、劣種子,質量低于國家規定標準或者低于標簽標注指標的,以及帶有國家規定的檢疫性有害生物的種子為劣種子。”第四十六條規定:“種子使用者因種子質量問題或者因種子的標簽和使用說明標注的內容不真實,遭受損失的,種子使用者可以向出售種子的經營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種子生產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要求賠償。賠償額包括購種價款、可得利益損失和其他損失……”本案中,種業公司出售給老王的青椒種子,經種子質檢站檢測其發芽率遠遠低于包裝袋標注的指標,屬于劣質種子,并由此給老王造成了生產經營損失,因此,不能僅以退款了事,還應當對老王的可得利益損失以及育苗的投入等相關損失給予賠償。
【案例】2021年1月,某育種基地的農戶陳某與種業公司簽訂了育種合同,約定由陳某代育種業公司的授權“玉米C”品種的繁殖材料。由于種業公司給付的費用低于自己的投入,為了彌補損失,陳某在交貨時就私自截留了200公斤的繁殖材料,準備下一年與自己的自交系A玉米品種進行雜交,培育新品種,后被其他農戶舉報。那么,陳某應當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說法】新修改的《種子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植物新品種權所有人許可,不得生產、繁殖和為繁殖而進行處理、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出口以及為實施上述行為儲存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不得為商業目的將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重復使用于生產另一品種的繁殖材料。”與原規定相比,將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環節由生產、繁殖、銷售擴展到生產、繁殖和為繁殖而進行處理、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出口、儲存等。
本案中,陳某擅自截留他人的繁殖材料予以儲存,意圖與自己的玉米品種進行雜交,其行為不僅違反了育種合同約定,還侵犯了種業公司的植物新品種權,依法應當承擔以下法律責任:一是承擔賠償責任。《種子法》第七十二條第三款規定:“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植物新品種權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二是承擔行政責任。根據《種子法》第七十二條第六款的規定,對侵犯植物新品種權行為,由農業農村部門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并給予沒收違法所得、種子和罰款的行政處罰。據此,種業公司有權向陳某索賠,農業主管部門也應當對陳某做出行政處罰。
【案例】2021年秋種前,皖北地區部分種子經銷商反映,一些不法分子把包裝袋上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名稱、無國家審批文號的“三無”麥種,銷售給當地農戶。由于每斤售價要比正規種子低,許多農戶為了降低成本而選擇購買。那么,新修改的《種子法》對侵害植物新品種權行為和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行為是否加大了打擊力度?
【說法】一方面,為了提高對侵害植物新品種權行為的威懾力,修改后的《種子法》第七十二條加大了懲罰性賠償數額。對于故意侵犯植物新品種權,情節嚴重,給權利人造成的損失或侵權人獲得的利益或品種權許可使用費可以確定數額的,將賠償數額的上限由三倍提高到五倍。難以確定數額的,將賠償限額由三百萬元提高到五百萬元。
另一方面,加大了對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處罰力度。原《種子法》規定,對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除了由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和種子,乃至吊銷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外,還要并處以一定數額的罰款。在罰款數額方面,修改后的《種子法》提高了額度。對于生產經營假種子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罰款數額由原來的“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提高到“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對于生產經營劣種子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罰款數額由原來的“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提高到“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