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沁菲 徐文廷


【摘要】城市廣場是資本和文化聚集的空間載體,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景觀設計領域也呈現多樣化。在城市公共空間中,城市廣場景觀設施已成為代表一個城市的樣貌。交互景觀設計是一種特殊的、沉浸感強的設計種類,然而交互景觀設計裝置在國內還是有很多不成熟之處。因此,本文將探討如何將多感官設計融入互動式景觀裝置中,在設計的過程中更加為不同的人群考慮,使人們更加能感受到設計中的人性化。而互動式景觀裝置在融入景觀場地時,更加關注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將城市廣場作為承載人和自然的連接橋梁,通過交互設計的手段,使人們在城市廣場中獲得更多的體驗感與參與感,進一步提升景觀活力,讓更多的人走出家門,感受人與人的溫度、城市的溫度。
【關鍵詞】交互景觀;景觀活力;城市廣場;多感官設計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4.016
1、引言
隨著城市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城市生活環境逐步改善。廣場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在保護自然環境基礎上,通過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將互動性景觀裝置引入城市公園中,來滿足現代都市人對精神層面的復雜需求,以此促進城市的綜合發展。城市廣場是承載人們活動和一個城市經濟文化的載體,城市的廣場分類有多種,從性質上來分類大致概括為公共活動廣場、集散廣場、交通廣場、紀念性廣場與商業廣場這五類。在城市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需要在設計城市廣場的過程中通過多感官交互建立與人的聯系,豐富并探索人和景觀之間的尺度與關系。提供更多的理論基礎支撐互動式景觀的多元化形式,提高景觀場地的活力度。在如今疫情的大環境下,探究更多的交互方式的可能,并為后繼研究提供鋪墊作用。
2、交互理論概念
交互,指替換著;互相;彼此。早在《京氏易傳·震》中就有關于交互概念的體現:“震分陰陽,交互用事?!痹诂F代,交互設計一般是指設計人工系統行為的領域。它定義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交互個體之間的通信內容和結構,以便它們能夠相互協作以達到共同的目的。1984 年,IDEO 的創始人之一比爾·莫格里奇第一次提出了交互設計的理念,并逐漸吸引了國內外相關學者的研究。
早些年約翰·O·西蒙茲在《景觀設計學》中就提出:“景觀規劃的過程就是景觀體驗的過程”。景觀設計是注重體驗的設計,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書中也指出,人們在城市場景中不僅僅是簡單的觀察者,而是人與人,人與景都能作為場景的組成部分,融入城市環境中??梢姵鞘芯坝^與人不應該是獨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影響的。而如何提升景觀與人的交互深度,讓人更加理解感受景觀所傳達的文化,設計師運用的一些交互手段變得尤為重要,而多感官設計的融入可以更好的滿足這一需求。
3、城市廣場中人的功能需求
一個城市廣場的受眾主體是人,不同的人的需求則是設計師在設計觀察的重點。如何提高城市景觀的活力度,就要從人們的行為心理出發,設計出人們愿意光顧的場所。在城市廣場多感官交互設計中可參考此理論根據人的不同等級的需求針對性的進行設計,筆者將環境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與之結合總結出人在城市景觀中的幾種心理需求。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從人類動機的角度提出需求層次理論,理論強調人的動機是由人的需求決定的。而且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會有一種需求占主導地位,而其他需求處于從屬地位。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五個層次。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級形成并得到滿足的。在城市廣場多感官交互設計中可參考此理論根據人的不同等級的需求針對性的進行設計,筆者將環境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與之結合總結出人在城市景觀中的幾種心理需求。
城市的人口大致分為常住居民、暫住居民、游客這三種。而城市居民的行為活動往往取決于每個人的行為目的。
在生理需求這方面需要滿足場地最基本的功能性問題,在場地中各種功能是否完善,洗手間的設置,入口區、休憩區、活動區是否合理規劃,停車場的設計是否能容納汽車的數量等,這些都是我們考慮設計中生理需求的基本問題。場地的安全性也是人們關注的重要因素,這是所有層次需要的基礎,而城市廣場是人們大量聚集的場所,因此,城市廣場應該把所有的危險因素盡可能的降低,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人們才會去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其次在廣場中的安全性的需要可以進一步理解為對空間私密性的需求,這種需求可以表現為交談、休息中對周圍空間圍合感的需求及聽覺上減少噪聲干擾的需求。
而從更深的需求層次來說,參與社會性活動的時候我們才會覺得自己是社會中的一員,人們需要獲得尊重并且找到自我價值。如圖1所示,就城市常住居民而言,他們的目標是希望暫住居民和游客能認可當地文化,而自身也能獲得對當地文化的自信,完成三者之間的和諧共存。但是一旦常住居民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環境遭受到外來居民的破壞,該部分居民會對外來居民甚至是城市管理者產生反感情緒(海南三亞是一個典型例子),因此大部分常住居民在尋找本土文化濃重的城市建筑,希望保留當地的文化習俗,因此我們在設計交互性裝置的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具有濃厚當地特色文化的裝置,在對游客展示當地文化的同時,不但可以吸引他們,同時也讓城市常駐居民產生了文化自豪感。對于城市暫住居民來說,他們因為個人原因來城市暫住,他們向往美好的生活,努力提升自我生活水平,同時處于適應人文環境的過程當中,他們對于城市建筑的綜合價值要求更高,更傾向于需求理論中基礎的期望。對于城市游客而言,他們目的是為了欣賞、體驗的城市文化,因此他們會更多關注具有強烈視覺沖擊的城市建筑。因此在設計城市廣場的時候要注意這三種人的特征與需求,從而提升廣場的景觀活力度。
4、多感官的交互景觀設計方法
當我們進入一個景觀場景時,首先帶來最直觀的是迅速充斥五感的各種感受。華麗或素雅的景觀給視覺上帶來的沖擊和印象,水流和音樂帶給人的享受,季節性特有的花香帶給人某個時期地點特定的回憶,伸出手觸摸到冰涼或柔軟的物體給人帶來的驚喜感受。而由身體的感覺器官產生的行為,是由體驗者自身的多重感官共同作用而產生的,景觀中的空間與尺度、材料與色彩,都是由體驗者的眼睛、耳朵、嘴巴、鼻子以及皮膚共同感受出來的。體驗者以視覺感官、聽覺感官、觸覺感官、嗅覺感官覺等主要感官要素與景觀進行交流,進而實現人與景觀互動交流,而上面所述的多重感官特性即為本文的多感官體驗要素。因此在我們設計互動式景觀時可以通過多感官互動式景觀來完成。
多感官設計也可稱之為五感設計,是將人的五感充分的結合在一起?!拔甯小本褪切?、聲、聞、味、觸,這一概念是由佛教中“五根”的概念演變而來。人體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五種感覺器官在佛教中稱為“五根”。人在景觀中的感受是互動的感受、立體的感受、綜合的感受,同時也是視覺感官、聽覺感官、嗅覺感官、味覺感官、觸覺感官綜合作用的結果。設計中充分考慮到將人的五官感覺在景觀中運用,提高人對景觀體驗的舒適性、參與性,這一理念就是五感設計的基本理念。
4.1視覺感官
視覺是所有感官的主導,景觀設計最早是從對視覺美學上的理解開始。長久以來,人們對視覺感官的依賴超過了對其他幾個感官要素。人們從外界接受的信息中,主要都是通過眼睛捕獲,人的視覺感官給體驗者傳達著最迅速的信息,表達著最直觀的感受。我國自古就有較多的關于視覺景觀的研究,比如說:中國古典園林中的造景手法(即:對景、借景、障景、隔景、夾景和框景)。近年來視覺景觀的研究方向不止是對園林景觀的配色和特殊性,色彩效應等方面的分析,還注重了色彩在環境設計中給人的視覺感受和心理暗示,以及光影對視覺的影響,日照對景觀植物色彩視覺的影響研究。
4.2聽覺感官
源于“1929 年芬蘭地理學家格蘭諾提出聲景觀概念20世紀70年代初,加拿大音樂家莫瑞·謝弗創新提出聲景學概念,將聲景學納為藝術概念,并創建了世界聲景計劃組織, 開創了聲音設計研究學派, 被視為聽覺設計的鼻祖。在舒費爾于1977年出版的《Ear Cleaning》一書中, 也提到了“聲音景觀”的理論。舒費爾將環境中具有正面價值的聲音稱為“環境的音樂”,當這些聲音與小區或參觀景點,如溫泉、瀑布等自然景觀與文化相關活動的聲音結合時,便成為“聲音地標”如圖2。而在景觀環境中的聲音往往分為人為音和自然音這兩類區分,人為音就是由設計師自行設計出來加入到景觀場地或是當地的文化特有的聲音,例如寺廟的撞鐘聲、音樂噴泉、市場的嘈雜聲等。自然音就是大自然中的聲音,例如水流和瀑布的聲音、動物的叫聲、風吹過時樹葉的沙沙聲等。
4.3嗅覺感官
在《園治》中,計成對植物的選擇主張“重于香而輕于色”,可以證明植物的氣味提升了古典園林的文化底蘊,同時也成為了中國古典園林的文化特色。在我們設計場地的過程中氣味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氣味在景觀中可以讓游客與景觀環境產生互動體驗,不同的氣味對體驗者的生理、心理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些影響有時會對人起到精神振奮的作用,有時會有鎮定情緒的作用。以嗅覺為基礎營造景象記憶的方法,在交互景觀設計中也是常見的方法。有時候我們聞到某種氣味的時候會莫名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從科學上來說這是因為神經信號沿著數千個神經纖維,一路被傳遞到位于大腦額葉的嗅球,并在這里被加工處理。同時,檢測氣味的過程會喚起大腦深層區域的記憶。比如當我們聞到濃濃的桂花香,就可以回憶起南方9月時的開學季,當時校園的桂花競相開放,讀書時的回憶仿佛歷歷在目一般。
4.4觸覺感官
在我國,觸覺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真正開始是始于 20 世紀 50 年代。盲道的產生引發了對觸覺感官的第一次探討。之后的觸覺設計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針對人體工程學、材料學方面設計研究。到了 21 世紀,為了體現人性的關懷和以人為本的理念,設計師們開始關注特殊人群,探索能夠激發人內在的感知能力的景觀。隨著多感官體驗設計的不斷發展,設計師注意到了兒童的觸覺感知需求, 由于兒童好動和具有好奇心的緣故,兒童活動更喜歡貼近于地面進行娛樂活動,通過接觸地面滿足自己研究自然的好奇心態。隨后景觀環境的設計越來越多的滿足了觸覺需求。
觸覺通過人體接觸感覺目標,可以真切的獲得關于景觀實體的細微信息:外形、溫度、重量的觸感。體驗者在觸摸植物、石材、水面時,總會感受出或者柔軟或者堅硬或者清涼的觸覺感受。不同的材質在手掌、十指間,身體、皮膚甚至是足下的感受下會體驗出不一樣的感受。像木材溫暖的手感、鋼鐵的堅硬感受、玻璃平滑的觸覺、巖石的粗糙質地。有時觸覺還能體驗到感官體驗之外的意義,比如說觸摸紅磚墻上磨損磚角時會讓人產生觸摸歷史的感覺。在互動景觀的設計中,綜合的運用這些不同觸覺感受的設計元素,將可以營造出不同的刺激感受。
4.5味覺感官
在很多時候,我們去一個新的地方,總會不自主的聞空氣中的味道,例如海邊咸濕的空氣會讓人想起新鮮的海鮮,街邊小攤橘子的香氣會讓人想起秋天果實給人帶來的汁水充盈的口感。在設計景觀場地的時候,我們需要增加一些味蕾上的刺激讓我們的整個旅途更加生動。
而飲食和景觀設計的過程中也是密不可分的,章俊華教授在其論著 《Landscape 思潮》中寫道:“園林景觀的味覺刺激感受是通過景觀環境的體驗行為和飲食活動相結合來實現的,在飲食行為需要的特定環境中,其氛圍特征應適合飲食行為的感受”。可看出在特定的地點去品嘗不同的美食能給人們更加深刻的印象,都能給予互動體驗更深一層的感受。例如,近年來出現的體驗旅游,讓游客們從種植、培育、生產、出售全過程參與,品嘗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增加了觀賞性的同時也增加了體驗性。
玉川酒莊(Jade Valley)由知名建筑師馬清運先生創立于 2000 年,酒莊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玉山鎮的秦嶺山脈北川山麓,。此處整體氣候溫和,光照充足,良好的地理環境和區位優勢,使玉川酒莊能夠集葡萄酒等果酒種植釀造、旅游觀光、精品酒店等多重業態,同時玉川酒莊在發展的同時,正在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發展模式,越來越多的游客能夠將葡萄酒旅游作為其旅游活動的選擇方向。游客可以在不同的季節參與葡萄酒釀制的過程,包括感受自然風光、采摘和分捻葡萄、葡萄榨汁、葡萄酒熟成。在觀賞的同時,體驗當地的文化,又能品嘗到特有的美食,讓每個參觀者都能流連忘返,同時也給體驗者帶來了無限互動的樂趣。
總結:
每一個景觀場地服務的主體都是人,想要提高一個城市的景觀活力度,設計師應該提供給人舒適、安全、健康的空間,也更應該傳遞美好。城市廣場承載了一個城市的面貌和風土人情,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更加注意傳達的內容和功能,不要一味的追求視覺上的沖擊和美感。本文的多感官設計是從人的五感開始論述的,通過五感的全方面感知融入互動景觀場景,使人們在景觀場地游覽的時候增加更的體驗感、沉浸感,獲得自我尊重和滿足,同時也能感受到設計者的用心,全身心體會景觀場地給人帶來的多重感受,使游客能獲得更多深層次的體會。這才是我們設計的初心。
參考文獻:
[1]王尉.交互設計理念下的城市廣場景觀設計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20.
[2]許凡.交互理念下的西安城市運動公園景觀改造設計[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0.
[3]劉天擇.城市公園交互性景觀設計研究——以鹽城市大洋灣城市公園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2020.
[4]陳明志.生態聲音互動裝置在校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以上海音樂學院為例[J].演繹科技,2010,(48):15-21.
[5]張志鵬,方興.“交互視角”下多元化發展的城市建筑探究——以武漢的建筑設計為例[J].中外建筑,2020,(08):94-96.
[6]張煜子.多感官體驗式互動景觀的研究[D].南京工業大學,2012.
作者簡介:
王沁菲(1997.3.31),性別:女,籍貫:江西新余,民族:漢,最高學歷:碩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通訊作者:徐文廷(1984.09-),性別:男,籍貫:黑龍江哈爾濱市,民族:漢,最高學歷:博士研究生,目前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景觀理論及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