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峰
1952年10月14日3時,15軍軍長秦基偉突然被一陣猛烈的轟炸聲震醒。他騰的一聲坐起,伸手抓起電話,問值班參謀:“是怎么回事?”值班參謀慌慌回答:“估計是五圣山方向的炮聲……”
秦基偉壓住火氣說:“我不要估計,弄清楚了馬上報告!”他立即披衣起床,急至指揮所了解前沿動向。
秦基偉此時并不知道,美軍正集中火力向五圣山猛烈轟擊。
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在這天通過媒體向全世界宣布“金化攻勢”開始了。
五圣山是朝鮮的中線門戶,如果五圣山失守,志愿軍身后便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山下只有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子,叫上甘嶺。如果從空中鳥瞰,這個小村子在五圣山伸出去的兩個山腿間。在軍用地圖上,這兩個山腿被稱為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再往前便是敵軍控制區。
秦基偉半夜進入指揮所后,就守在電話機前關注著五圣山的情況。他問作戰參謀:“今夜炮打得特別激烈,敵人是佯攻,還是主攻?”
作戰參謀答:“五圣山方向落彈密集,軍長,我看不像佯攻,美國人是想偷襲我們的冷門。”
“這么大規模的進攻,肯定是主攻。”秦基偉的反應是敏捷而果斷的。
一會兒,副軍長周發田、參謀長張蘊鈺、政治部主任車敏瞧都來了。大家一致認為:這是敵人經過長期準備而發動的一次軍事行動。
是日拂曉后,敵軍進攻的重點果然逐漸集中到五圣山前沿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兩陣地上。
守備兩個高地的官兵,與十倍于己的敵人進行了反復爭奪。戰斗情景之慘烈前所未有。戰至中午,因野戰工事幾乎全部摧毀,人員傷亡較大,官兵不得不退進坑道堅守,部分表面陣地丟失。
45師師長崔建功趕忙向秦基偉報告表面陣地丟失的情況。崔建功原以為秦基偉會大發雷霆,沒料到,他的回話卻沉郁頓挫、擲地有聲:“急什么?丟了,再想辦法奪回來!”
直到15日清晨,秦基偉才回到自己的住處,這時失去的表面陣地終于又被15軍在夜間奪回了。這一仗反擊成功,秦基偉當然很高興,但很快他就平靜下來,陷入了深思。秦基偉從一則敵軍通報中獲悉,這天的戰斗是一年以來敵人最大的一次進攻。他據此估計,敵人還會繼續發動攻擊,必須做好打大戰打惡戰的準備。
五圣山前沿兩個高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白天陣地被敵人攻占,夜間我軍發起反擊,奪回陣地,反反復復,仗打得異常激烈和悲壯。
“崔建功,你們那兒情況怎么樣?”
“軍長,45師快打光了,一個連隊最少的只剩下幾個人了。沒有兵怎么打仗啊!”
“老崔啊,這陣地丟了,回頭可不好見我喲!”秦基偉語調極平和,分量則重千鈞。
崔建功手持電話一愣,急回答:“那當然。”
10月23日晚,45師組織了一次反擊。由于炮兵未能壓制住敵人的火力,我軍發起沖鋒時,被敵人強大炮火襲擊覆蓋,有一個連幾乎傷亡殆盡。
戰斗進展不利。秦基偉在指揮所迅速召開作戰會議。鑒于部隊的巨大傷亡情況,會上有人主張從兩個高地上撤退。
但秦基偉不同意上述看法。他說,上甘嶺戰斗要堅持打下去,我們就是要和美國人比這個狠勁兇勁,這是朝鮮戰場全局的需要……目前,整個朝鮮的仗都集中在上甘嶺打,這是15軍的光榮。我們已經打出了很硬的作風,咬著牙再挺一挺,敵人比不了這個硬勁。上甘嶺打勝了,能把美國軍隊的士氣打下一大截。
上甘嶺守備部隊官兵轉入了艱苦卓絕的坑道作戰。戰斗越往后推,駐守坑道的指戰員們就越加艱苦。他們的處境是住房子的人想象不到的。后勤部隊官兵為了向上甘嶺送物資,有時傷亡比作戰部隊還高。大戰中,軍師團的電話線經常被炸斷,電話員要冒著炮火去接,經常是才接通又被炸斷,只好又沖上去接,不少電話員犧牲了。
打仗是要死人的,特別是基層干部傷亡大。打起仗來,戰士要靠干部帶。從這個意義上講,打仗也就是打干部。秦基偉指示軍政治部,把基層干部分三批:一批在陣地上,一批在師團待命,一批留在軍里集訓,保留一批戰斗骨干,訓練一批戰斗骨干,準備隨時增援,以應付曠日持久的大戰。
秦基偉甚至把自己的警衛連也送到上甘嶺增援了。這是在上甘嶺戰斗關鍵時刻的一條大新聞!誰也沒有想到秦基偉會下這么大的決心,把他指揮作戰的“貼身兵”都掏出去。
在不到2個星期的時間里,敵人為了爭奪我們的陣地,已付出了2萬人傷亡的代價,而陣地仍然奪不去。在敵人進攻最強勁時,秦基偉已看出,敵人是不愿意這樣來同我們拼消耗的,敵軍因人力問題,已是強弩之末!
秦基偉一邊組織后方部隊增援,一邊指揮炮兵打擊已占據表面陣地的敵軍有生力量,并指揮坑道官兵在夜間出擊,給予敵人以大量殺傷。坑道部隊的頑強堅守,為決定性反擊贏得了寶貴時間。經過精心準備,反擊條件逐漸成熟。
10月30日,坑道里已經駐進了第一批反擊的部隊,戰士們都是一個挨著一個,一排一排地坐得好好的,隨時準備聽從號令,沖出坑道去。
上甘嶺的大反擊開始了!
在大反擊前,秦基偉要求全軍進行一次細致的戰前準備檢查。45師師長崔建功向秦軍長詳細匯報了準備工作,秦軍長聽得很認真,不停插話,或詢問、或補充、或強調。
最后,崔建功笑瞇瞇地說:“秦軍長啊!這一次,我們45師彈藥準備充分,一個晚上就能打下597.9高地。”秦基偉沉思片刻,說:“你崔建功現在牛了,但我要求你第一個晚上只反攻下主陣地,第二天再反攻剩下的其他陣地。”
崔建功開始不解,驚訝地問:“你這是啥道道?”
秦基偉解釋說,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是我們的目標。如果我們一下子把所有陣地都打下了,敵人就不來進攻了。敵人不來就消滅不了他們的有生力量,所以我們要打一半,留一半。打一半,把握更大,留一半,可以吸引更多敵人來進攻,有好處啊!
更為精彩的是,反擊當天45師打了兩個“喀秋莎”火箭炮的齊放。打完第一個齊放,接著就是步兵的機關槍“嗒嗒”響起,信號彈“嗖嗖”升空。敵軍誤以為志愿軍要反擊了,紛紛躍出工事,沖出來去搶占陣地。但他們沒想到,“喀秋莎”又打了個齊放,已經延伸的炮火又掉轉回來。一群接一群的炮彈呼嘯而至,全部傾瀉到敵人陣地上。已經展開戰斗隊形的敵人還沒有接觸我進攻步兵,就被炮火吞沒。
這一仗下來,上甘嶺守備部隊給予敵人重創,恢復了597.9高地表面陣地。
11月初,為了保持和準備同敵人繼續戰斗,爭取更大地打擊敵人,使朝鮮戰局引起新的變化,志司決定以12軍主力投入戰斗,統一由秦基偉指揮,45師撤出上甘嶺進行休整。
11月24日夜半,朝鮮半島下了一場特大的雪。天還沒亮,秦基偉就踏著積雪來到作戰室,值班參謀送上一份電報。電報是前方指揮所發來的,電報說:25日零時以后,敵方未打一槍未開一炮,未見敵機活動和敵人身影。
秦基偉似乎早已預料到這一結局,他平靜地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他們不打了,我們也不打了。”此時,敵軍已受到志愿軍的連續打擊,已無意也無力組織營以上兵力的進攻了。
美軍在上甘嶺戰役的失利,也影響了美國大選的結局。彼時,美聯社報道美軍上甘嶺之役時說,這幾個星期的戰斗,聯軍所犧牲的人和消耗的軍隊,已使聯軍司令官們震驚了。
(摘自《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