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增塔曲
摘要:近年來,黨中央對西藏農業工作的大力關心和一次次惠民政策的落地生根,西藏農業經濟取得了巨大發展,但比起其他省市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問題在于經濟發展條件仍落后、科技人才仍缺乏,農牧民較大依賴于傳統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秸稈作為農作物的副產品,目前,如何科學處理好、利用好秸稈資源是農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農業大縣的江孜來講,如何有效處理并科學利用好秸稈資源,形成具有本地特點的秸稈科學處理模式,拓寬秸稈綜合利用渠道等問題是當前農業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務須充分挖掘其營養價值、經濟價值,以便推動深化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建立循環型農業生產方式。
關鍵詞:西藏農業;秸稈產業營養價值;秸稈技術
江孜縣位于西藏自治區南部、日喀則市東部,雅魯藏布江中段南側年楚河上游河谷地帶。土地廣闊,雨熱同季,水源充足,宜于農耕,江孜自古就有“西藏糧倉之美譽”,地緣優勢,交通便利。全縣總面積3800多km2,平均海拔4100m,縣轄19個鄉鎮,總戶數14292戶,農業11990戶,牧業398戶,非農戶1904戶。農業總人口72171。
今年,落實了農作物種植面積1.08萬hm2,其中糧食作物面積7746.67hm2,飼草面積902.13hm2。同時,江孜縣青稞種植面積為7400hm2,其中青稞良種推廣面積為6886.67hm2(其中“喜瑪拉22號”4866.67hm2、“藏青2000”1113.33hm2、“藏青320”473.33hm2、“5171”433.33hm2),共建設良種繁育基地484.47hm2,其中“喜瑪拉22號”原種田13.33hm2;“喜瑪拉22號”一級種子田88.27hm2;“喜瑪拉22號”二級種子田325.87hm2;“藏青2000”二級種子田57hm2。
1 西藏秸稈資源的背景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遵循區域經濟發展規律,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加大對農村經濟扶持力度。
學習內地先進的市場發展模式,在農村中建設秸稈綜合利用服務站,并在全區各地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示范工作,促進秸稈經營發展,大力推廣秸稈利用技術,并在開展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我區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天地。
2 江孜縣農作物秸稈資源現狀
農作物秸稈是發展食草牲畜的重要資源,也是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的重要基礎。
基于這種理念,國家和各級政府十分重視秸稈的科學利用問題,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研究有效利用秸稈的方法,不斷挖掘和發展農作物秸稈資源的價值最大化,豐富動物飼料營養來源。
目前,江孜縣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市場機制和儲運體系,秸稈商品化水平低,缺乏鼓勵秸稈綜合利用的具體補貼政策措施。
秸稈產業發展滯后,秸稈發酵利用率不高,積極性不強,未能改變傳統的長草整喂、粗放飼養的生產方式,既是影響了農區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又減少了農村秸稈資源原有的經濟收入,據《202年江孜縣農業生產綜合收入表》顯示,去年秸稈資源外售259.785萬kg,收入資金257.62萬元,價格僅為0.992元/kg。
2020年,江孜縣為了發揮合作社的示范帶頭作用,通過實施青稞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在全縣范圍內23家合作社覆蓋了秸稈資源利用相關配套設施。
但在目前情況來看,合作社對秸稈認識不足,帶來工作重視不高,對對外學習、對外比對的意識淡薄,秸稈資源利用仍舊達不到科學化、合理化,得不到效益最大化,未能挖掘秸稈資源的所含有的價值營養,發揮不起其帶動經濟收入功能,待需轉變農民群眾對秸稈資源認識,切實意識秸稈資源的寶貴性,樹立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的思想意識。
江孜縣作為農業基礎較好的發展縣,有豐富的農作物秸稈,但是目前情況來,秸稈資源尚未得到充分科學利用,解決其問題是有效解決全縣飼草飼料供應、發展改善畜產品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
3 江孜縣秸稈資源存在的問題
(1)江孜縣長期以來當地群眾以散戶的形式進行牲畜飼養,區域農戶較多、耕地面積較廣、基礎設施條件較好。
由于群眾缺乏對科學文化知識的認識,長期普遍存在農作物秸稈粗放型使用,未能挖掘和發揮秸稈資源的原有的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流失了資源的效益最大化。
(2)由于我縣秸稈綜合利用的實施工作起步較晚,當地群眾較大的依賴于傳統的秸稈處理方式,影響了秸稈綜合利用的進一步推廣。
阻礙了通過秸稈處理進行循環經濟的途徑。加之、當地農民對秸稈綜合利用知識的意識薄弱,接受新技術及新事物的能力不強,導致秸稈綜合技術很難快速推廣普及。
(3)江孜縣耕地面積較為廣闊,因此,農業發展是全縣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地制宜,農作物種植主要以青稞、小麥、馬鈴薯、油菜等為核心。
一直以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江孜縣農業經濟蓬勃發展,但在發展農業過程中,遲遲未能改善秸稈資源科學化利用的有效問題,得不到合理的利用開發和科學處理方式。
秸稈的生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秸稈產品的商品率極低,在加上秸稈處理設備的不足,專業人員缺乏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全縣秸稈資源帶動經濟發展的潛力。
4 江孜縣秸稈產業的對策
按照循環經濟原理,可以變廢為寶,使其重新回到生產或生活過程中去,從而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
通過秸稈資源循環利用,盡可能實現秸稈中的物質和能量的資源化,減少廢棄物向生態系統和環境的直接排放,既可以作為農業生產的原料,也可以作為農村居民生活原料,還可以作為工業生產的原料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系統以外循環,最終部分返回農業系統。
在區、市兩級有關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江孜縣堅持“以農養牧,以牧促農,示范引領”的生態農業發展思路,積極爭取秸稈資源利用相關項目,不斷達到秸稈資源的科學利用,確保既能解決人畜爭糧問題,也能實現群眾對發展養殖業積極性。
4.1 轉變傳統養殖的方式和觀念
營養是畜禽維持生命的活動,發揮生產能力的物質基礎,面對牲畜的飼料量不足的狀況,通過宣傳引導群眾的同時,切實轉變農民群眾從傳統秸稈利用方式。
大力推廣科學秸稈處理方法,充分利用秸稈的綜合利用,以秸稈處理、秸稈加工的方式,強化秸稈資源的效益最大化,即能發揮秸稈資源的營養價值的同時,又能滿足牲畜食物供給,促進全縣畜產品的健康發展,帶動增加農牧民群眾經濟收入。
4.2 尋求政府支持,加大秸稈產業投入
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發揮區域資源優勢,積極向上級爭取秸稈產業扶持資金,并鼓勵基層服務組織、農民專合組織等組織力量。
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地研究推廣,引進開發先進實用地秸稈收集、儲運、利用技術工藝和裝備,加快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地推廣應用,即能推進秸稈資源處理技術的推廣,又能使產業形成規模化,集約化。
4.3 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引進和培養一批秸稈處理方面的專業人才
在秸稈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要合理的掌握秸稈處理技術,合理的科學搭配,確保秸稈質量的保障,在秸稈加工方面,利用合理的科學配方,就地取材。
務須引進和培養一批秸稈處理專業技術人員,為帶動我縣農牧業發展,農民增收,奠定良好的保障。
4.4 促進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
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對于秸稈資源利用的宣傳,大家都要重視起來,要利用合理的資源把這一項農作物科普給更多的受眾人群,要深刻印象到每個人的腦海中去,這樣一來,將我國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秸稈資源都能讓大家印象更加的深刻。
通過大眾對秸稈資源的進一步了解,并結合農機社的合作,并給農機社區配置專業的秸稈粉碎機器和有關的設備,不僅可以促進農作物的快速成熟,還能促進咱們對農機物和生態環境的推廣,實行高效的秸稈資源的開發和認知。
并不斷提高對秸稈肥料,燃料和原料的價值認識,開發 秸稈資源的利用,跟咱們農業相互結合。
5 對秸稈資源利用的建議
5.1 開展秸稈資源調查
當地的相關部門,應該先了解清楚群眾對秸稈資源的情況進行調查,才能利用現在的條件和之前的基礎設施做對比,兩者結合探討,制定出完善的秸稈資源利用綜合方案,再結合當地的情況在來具體落實,并根據資源來分布情況,并用秸稈用作肥料,飼料,和燃料等作為首要發展的目標。
詳細的分布情況公布后,才能統籌考慮綜合資源的一個合理分配和項目布局。
5.2 提高技術創新
讓當地的相關部門,在現有的基礎條件上面,投入一些科研項目,要大力支持科研項目和企業開展對秸稈利用的新技術,在此基礎上,研發出耗時低的新設備,并在人群中大力的普及。
讓農業可以更適應于秸稈生物制肥應用與農田,不僅可以提高整體的運作效率,還能在最大的程度上降低使用成本。
5.3 做好示范推廣
根據當地的情況來實際應用和推廣,并且機構人員可起帶頭作用,示范這一實驗成果,因地制宜,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合適的土地去做具體的項目引進,和技術操作。
可以把所有人結合起來,通過現場試學,或則是音響回訪,或是視頻學習來進一步熟悉這個秸稈利用新技術的推廣示范,能在更大的程度上讓人熟悉這一實驗成果,從而達到宣傳的目的。
5.4 實現產業經營發展
當地的有關政府人員可以和農業部主管部門一起,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以科學研究的理念,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科技發展為依托,面對市場發展為導向,建立秸稈利用的機械化,發展秸稈生物制肥廠,大力推動企業化管理,和市場的經營發展。
6 充分發揮新型科學加工方式,積極發揮秸稈資源的營養價值
為充分利用作物秸稈作為畜產品主要飼料來源,必須對農作物秸稈進行加工,通過微貯、氨化處理,增加秸稈中的含氮量,提高適口性和采食量,提高飼養效果。
(1)青貯秸稈是改善秸稈飼料適口性,增加秸稈營養成分,提高農作物秸稈利用率的有效手段。秸稈青貯具有營養全、飼效高,污染小、環衛好,省投入、占地少的好處。
該項技術的推廣,可促進“以農養牧,以牧促農”的生態農業發展,秸稈過腹還田,既能解決人畜爭糧問題,又能提高農作物秸稈的利用率,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是發展生態畜牧業的有效途徑。
(2)氨化秸稈則是通過在秸稈中加入氨(多為尿素),利用其可以降解纖維素的作用,提高原料的適口性和消化率,且提高蛋白含量。
(3)微貯秸稈是微生物貯藏技術,通過添加微生物(多為可以降解木質素的酶)的青貯和黃貯制作技術,通過微貯桿菌的作用,部分降解木質素,提高秸稈的適口性和消化率。
總之,立足江孜縣豐富的秸稈資源,進一步加大科學加工秸稈資源為一項重要農業工程,務必挖掘秸稈資源的營養價值,優化畜產品產業結構,有效降低養殖業成本,促使帶動秸稈資源的經濟收入,推動全縣農牧業工作的高產、高質、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金武,唐漢,王金峰.東北地區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現狀與發展分析[J].農業機械學報,2017,48(5):21.
[2] 楊美玲.山西省太原市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農業工程技術:農業信息化,2012(8):3.
[3] 王紅蕾.黑龍江省玉米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現狀及發展對策[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7(6):117-119.
[4] 孔鵬.淺析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及發展前景[J].農民致富之友,2019(19):1.
[5] 張金城,劉松.江蘇省秸稈還田及秸稈綜合利用的發展現狀與思考[J].農業裝備技術,2006,32(3):13-14.
[6] 孫彬.黑龍江省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存在問題與發展建議[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