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雙碳”背景下商業銀行轉型策略

2022-03-27 10:33:00曾憲影
科技智囊 2022年3期
關鍵詞:商業銀行

摘? 要:綠色低碳可持續產業轉型、全面鄉村振興及碳市場的建立和發展為商業銀行發展帶來機遇。同時,金融市場競爭加劇、中小銀行競爭成本顯著提高,綠色低碳金融品種及規模相對缺乏,金融科技賦能不足等為商業銀行綠色低碳可持續轉型帶來挑戰。文章提出碳達峰、碳中和即“雙碳”目標背景下,發展綠色低碳可持續金融供給業務是商業銀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探討了“雙碳”目標背景下商業銀行的轉型策略。

關鍵詞:商業銀行;綠色低碳可持續金融;機遇與挑戰;轉型策略

中圖分類號:X196;F83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2.03.03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中國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是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布局,減碳零碳、綠色發展貫穿一、二、三產業全鏈條,滲透到社會經濟生產生活消費的方方面面。碳達峰、碳中和即“雙碳”目標的提出將加速推進我國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綠色變革,以電氣通用化、人工智能化、科技賦能化為特征的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生活消費方式不斷涌現。“雙碳”目標的實現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制約因素涉及多個方面,可持續金融服務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研究數據顯示,僅僅是實現2030年碳達峰的目標,我國每年需要投入項目資金就達3.1萬億~3.6萬億元,而現實資金供給量僅為5000多億,每年缺口高達2.5萬億元。據中金研究院預測,我國實現碳中和的最終目標,要在未來40年內,綠色投資平均每年高達3.5萬億元。商業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的主體,必然要積極主動應對新的挑戰,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優質高效低碳的金融供給和金融服務。

一、“雙碳”背景下商業銀行綠色低碳可持續金融供給現狀

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的實現涉及很多方面,與生態文明建設、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從目前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業態來看,與“雙碳”目標相關的金融供給可統稱為“綠色低碳可持續金融”,也可簡稱為“可持續金融”。總體上,可持續金融主要體現在不同商業銀行的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領域中。

(一)普惠金融

近幾年來,各類商業銀行全面發力普惠金融,持續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按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含)小微企業貸款統計口徑來看,2019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規模達116671.1億元,2020年,增長到152672.3億元,比上年增長30.86%(見表1)。近年來,大型商業銀行(2019年起,郵政儲蓄銀行納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大型商業銀行統計口徑)、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紛紛設立普惠金融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在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服務實體經濟、鄉村產業振興,積極推進服務優質可持續中小企業、縣域新型經營主體、綠色低碳消費群體,并探究金融服務改革轉型,積極應對風險挑戰、提升發展質量。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普惠金融改革發展尤為突顯,如表1所示,2019年,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為32570.7億元,占當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總額的27.92%;2020年,快速增長到48327.6億元,占當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總額的31.65%,占比增加近4個百分點,同比增速達48.38%,位居各類商業銀行之首。

(二)綠色金融

在“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各商業銀行不斷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多渠道探索嘗試綠色金融服務,迭代升級碳金融體系,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把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作為商業銀行的重要職責和義務。例如,中國農業銀行在2020年度報告中明確表示,將綠色理念納入企業核心價值觀,根據《中國農業銀行綠色金融發展規劃(2017—2020年)》《中國農業銀行“綠色銀行”建設方案》,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發展,致力于打造能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綠色銀行”。2021年2月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介紹,至2020年末,中國綠色貸款余額近12萬億元,存量規模世界第一;綠色債券存量8132億元,居世界第二。綠色金融資產質量整體良好,綠色貸款不良率遠低于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綠色債券尚無違約案例。2021年7月14日,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綠色信貸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綠色信貸資產質量整體良好,近5年不良貸款率均保持在0.7%以下,遠低于同期各項不良貸款的整體水平。中國銀行業整體不良貸款率大致在2%左右,但綠色信貸不良率最低不到0.4%,高的時候也只有0.7%。按照綠色信貸資金占綠色項目總投資的比例計算,中國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每年可支持節約標準煤超過3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超過7億噸。綠色信貸環境效益逐步顯現,為支持生態文明建設,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

1.綠色貸款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界定,綠色貸款是指金融機構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等經濟活動,發放給企(事)業法人、國家規定可以作為借款人的其他組織或個人,用于投向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綠色服務等領域的貸款。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21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2021年三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89.46萬億元,其中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4.78萬億元,同比增長27.9%,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6.5個百分點。同時,在綠色貸款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6.98萬億和2.91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6.9%,超過三分之二。綠色貸款是當前各商業銀行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的主體領域。2021年以來,商業銀行綠色貸款整體提速,各上市銀行更是紛紛角逐綠色低碳信貸市場。到2021年9月末,不少商業銀行綠色貸款余額增速均超過20%,甚至一些銀行比上年末增長超過100%,如表2中所示,上海銀行綠色貸款余額比上年末增長145.17%,平安銀行增長134.30%。

2.綠色債券

綠色債券是重要的綠色金融工具。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證監會”)三部門聯合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對規范國內綠色債券市場,進一步促進綠色金融在調結構、轉方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持續發揮積極作用,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近年來,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大行積極探索綠色債券業務,如中國農業銀行截至2020年末自營綠色債券投資規模達654億元,主要投資污水處理、能源、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綠色債券。2015年10月13日,中國農業銀行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發行總價值10億美元等值的綠色金融債券,募集資金全部投放于清潔交通和可再生能源兩類綠色產業項目貸款,清潔交通類別投向地鐵修建項目,可再生能源類別投向風力發電項目、光伏發電項目和生物質發電項目。按中國農業銀行2020年度報告,凈募集資金投向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環境效益為可替代化石能源量46.477萬噸/年,二氧化碳減排量為111.5449萬噸/年。至2020年9月底,作為綠色金融的先行者,興業銀行已先后落地首單綠色永續債、首單租賃公司綠色債、首單可持續發展債券、首單“三綠”資產支持票據、首單藍色債券、首單綠色疫情防控債、首單綠色資產支持商業票據等市場多筆首單綠色債券,已累計為40余家發行人承銷發行約300億元綠色債券。2019年4月,江蘇銀行發行首期100億綠色金融債。

3.ESG理財

ESG產品是商業銀行基于ESG(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管理理念發展起來的金融創新產品,涵蓋基金、債券、理財等領域。目前,比較典型的有銀行及其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ESG理財產品。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ESG理財存續量72只,存續資金規模429.25億元,比年初增長49.49%。2021年10月,興銀理財“ESG興動綠色發展”成為首支募集規模超過100億元的ESG理財產品。除此之外,華夏銀行、蘇州農村商業銀行、農銀理財、建信理財、光大理財和中銀理財等均有一定數量的ESG理財產品發行。從投資策略來看,ESG理財產品優先投資于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等領域相關產業,同時兼顧扶貧、鄉村振興、小微企業支持、“一帶一路”、民企紓困、高質量發展等領域。

4.其他綠色低碳可持續金融供給狀況

商業銀行不斷探索實踐與碳排放權交易相關的碳基金、碳債券、碳保險、碳項目咨詢等金融衍生業務產品。商業銀行尤其是興業銀行、江蘇銀行、湖州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綿陽市商業銀行、貴州銀行和重慶銀行等國內7家赤道銀行紛紛嘗試與碳市場交易相關的金融衍生產品。作為國內首家赤道銀行,興業銀行2014年就與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合作,推出碳資產質押貸款項目,為湖北宜化集團提供以碳排放配額為質押標底的4000萬元貸款。2016年,春秋航空與上海置信碳資產管理公司簽訂50萬噸碳配額資產的賣出回購合同,興業銀行接受其資金委托并進行財富管理。2019年,廣東華興銀行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能夠交易的碳資產或碳排放配額作為抵押物,為節能減排企業創新開發“興碳貸”碳金融產品,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二、“雙碳”背景下商業銀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發展機遇

1.綠色低碳可持續產業轉型及全面鄉村振興為商業銀行發展帶來機遇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要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向全面綠色轉型,深度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1]。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將逐步被遏制,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將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光伏發電和水電、核電等新能源,加快發展循環經濟;低碳出行、低碳交通,以及低碳住宅等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和消費將不斷擴大;將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綠色低碳產業。這些產業轉型發展進程中均需要商業銀行提供金融扶持,為商業銀行業務拓展帶來機遇。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要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2]。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產業興旺”日趨成為農村產業發展的新特征,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農業產業組織形式發展持續向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科技示范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會持續推出,集約化、規模化特征明顯,長期、大額融資需求持續增多,為商業銀行發展、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帶來機遇。

2.碳市場的建立和發展為商業銀行發展與之相關的金融產品帶來機遇

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立和發展,為更多商業銀行進一步拓展、創新與碳排放權交易相關的交易資產的結算、儲存和監督管理等金融產品帶來機遇。2011年,我國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7個省市開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20年,生態環境部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交易中心設在上海,登記中心設在武漢。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是發電行業,納入重點排放單位超過2000家。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22日,全國碳市場共運行64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1911.06萬噸,累計成交金額8.63億元,我國碳市場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市場。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財經》年會2021”上指出,碳市場本身也是金融市場,商業銀行可發展有關的金融衍生產品。

(二)面臨的挑戰

1.普惠金融市場競爭加劇,中小銀行競爭成本顯著提高,對商業銀行整體協調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

為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各類商業銀行尤其是大型商業銀行近年來下沉服務重心、全面發力普惠金融。普惠型中小企業信貸市場競爭加劇,使得中小銀行原有的優勢地位受到較大沖擊,尤其是長期深耕“三農”、支農支小定位的農村商業銀行,2020年以來在普惠金融領域競爭成本顯著提高。如表1中數據所示,2020年,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長加速,與2019年相比,增幅高達48.38%,占同期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總額的比重也由2019年的27.92%提高到31.65%。而同時,2020年,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比上年增幅分別為27.99%和27.33%,在同期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總額的份額與上年相比均略有下降。比較嚴峻的是農村商業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比上年增幅為19.84%,遠低于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且在同期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總額中的比重由2019年的37.03%下降到33.92%,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市場占有率減少了3.11個百分點。加上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在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市場占有率減少的0.81%,2020年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等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市場占有率減少了近4%的份額。競爭加劇勢必帶來競爭成本的提高,在小微領域其特征尤其明顯,這將對商業銀行利潤提升、協調發展、整體績效帶來嚴峻挑戰,給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帶來挑戰。

2.綠色低碳金融品種相對匱乏、規模較小,商業銀行面臨向綠色低碳金融供給戰略布局調整的挑戰

近年來,由于世界經濟出現巨大不確定性,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陸岷峰、邵盈等不少學者認為,在“雙碳”政策目標引導下,很多行業和企業調整原有生產經營模式,對業務進行調整,短期內可能會導致企業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影響貸款償還能力,可能導致貸款違約風險[3-4]。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部分商業銀行在綠色金融方面的戰略轉型和業務擴張。從綠色金融發展現狀來看,雖然近年來我國取得了一定發展成果,但無論是從信貸規模上,還是從金融產品品種等結構方面,與實現“雙碳”目標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據中國人民銀行《2021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增速雖然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6.5個百分點,但綠色貸款余額規模占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規模的比重僅為7.8%,還不足一成。同時,很多商業銀行對綠色債券、ESG理財、碳基金、碳業務咨詢等綠色低碳金融產品還只是處于研究或探索階段。因此,綠色低碳金融品種仍相對匱乏,規模較小,對商業銀行向綠色低碳金融供給戰略布局調整帶來挑戰。

3.金融科技賦能為商業銀行綠色低碳轉型帶來挑戰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興技術的出現滲透到現代銀行業,引發金融科技浪潮,改變了傳統銀行業務的模式、路徑、場景。金融科技賦能成為現代商業銀行轉型的迫切需求和重要手段。銀行數字化能力建設,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的應用將成為各商業銀行角逐綠色低碳金融市場的基礎性重要工具。如何用科技為金融業務賦能,提升商業銀行整體管理水平和運行效能,也將是商業銀行綠色低碳轉型所面臨的又一挑戰。

三、“雙碳”目標背景下商業銀行的轉型策略

《意見》提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至2030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并實現穩中有降;到2060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境界。在此背景下,發展綠色低碳可持續金融供給業務是商業銀行面臨的轉型機遇和挑戰,是落實“雙碳”目標的必然要求,也是商業銀行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培育新的增長動力的必然選擇。

(一)強化“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

商業銀行在運營和管理中要不斷強化“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直至納入銀行核心價值觀,并積極引入ESG投資管理理念。定期進行相關主題培訓、組織相關主題活動,貫徹綠色發展理念、開創低碳可持續金融發展新格局,升級打造綠色銀行、低碳銀行、可持續銀行。同時,還要厘清綠色、低碳和可持續三者之間的關系,其中綠色是貫穿始終的理念線索,低碳是當前至未來幾十年間樹立理念的著力點,可持續是商業銀行轉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明確不同商業銀行綠色低碳轉型著力點,避免轉型中的無序或不良競爭

我國已經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機構體系,商業銀行貸款質量持續總體可控,風險抵補能力保持較高水平,流動性保持良好,銀行業持續穩健、高質量發展。為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商業銀行要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并有序推進綠色低碳可持續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

目前,國有大行所擁有的資源占商業銀行系統金融資源總量65%以上,其更有能力承擔起支持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的重任。從商業銀行綠色金融供給狀況來看,國有大行是發展綠色低碳金融的主力軍。中小商業銀行金融機構應根據其規模、能力和市場需求,主動服務于綠色低碳產業中的中小型企業及大項目上下游企業的發展。在普惠金融領域,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更具區域優勢、經營優勢和經驗優勢,尤其是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更符合農村商業銀行根植縣域所形成的本土化優勢。因此,在綠色低碳轉型中,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要根據自身定位、特征和優勢,明確自身在商業銀行戰略轉型中的著力點,避免在轉型中出現商業銀行之間的無序或不良競爭,損害綠色低碳轉型的整體效能,阻礙“雙碳”目標的實現。

(三)建立健全“全面綠色低碳可持續轉型”機制

首先,將“雙碳”目標下的全面綠色低碳可持續轉型納入商業銀行發展戰略,組建專門的“雙碳”戰略委員會,或根據商業銀行發展定位,將“雙碳”戰略融入既定的戰略發展委員會職責事務中。其次,建立健全綠色貸款管理機制,將綠色低碳因子納入客戶信用評級指標體系,并對綠色貸款進行全過程跟蹤管理和風險監控,密切關注融資杠桿率和償付能力等關鍵指標變化,及時規避綠色貸款不良風險。最后,建立綠色低碳金融衍生產品創新有效機制。目前,我國綠色低碳金融產品有效創新能力不足,缺乏碳金融產品設計相關人才,碳金融產品配套設施也較不完善,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當前綠色低碳金融衍生產品的設計實施和綠色轉型業務的擴張。因此,要建立綠色低碳金融衍生產品創新的有效機制,包括零售類、公司類和資產管理類不同“雙碳”產品的有效管理機制,人才引進和培養有效機制,產品業務實施的有效配套機制等。

(四)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金融科技賦能,全力助推“雙碳”目標實現

金融科技水平是角逐綠色低碳可持續金融市場的重要競爭力,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要將提升金融科技水平貫穿始終。建立“一點多能、一網多用”的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推出、完善智慧金融App,加大供應鏈金融服務供給力度,將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嵌入經濟運行各個環節,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倍增作用。各商業銀行要大力推進銀行數字化建設能力,推進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移動終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建立覆蓋全流程的ESG管理體系,在綠色低碳可持續金融領域的貸前、貸中、貸后等全流程、全環節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實現金融科技賦能,實現商業銀行從規模銀行到價值銀行的轉變,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金融力量,全力助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EB/OL].(2021-10-24)[2022-01-17].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24/content_5644613.htm.

[2]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EB/OL].(2022-02-22)[2022-02-27].http://www.gov.cn/zhengce/2022-02/22/content_5675035.htm.

[3] 陸岷峰.“雙碳”目標下碳金融現狀評估、目標定位與發展對策[J].福建金融,2021(06):27-35.

[4] 邵盈.碳中和目標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發展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1(08):127-130.

The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Zeng Xianying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Jiangsu,Nanjing,211815)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green,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industries,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arbon markets have brought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At the same time,the competition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has intensified,and the competition cos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bank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variety and scale of green and low-carbon finance are relatively lacking. And the lack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FinTech) empowerment has brought challenges to commercial banks’green,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namely“dual carbon”goals,the development of green,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financial supply business is 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 for commercial banks,and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of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ual carbon”goals.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Green low-carbon sustainable finance;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Transformation strategy

作者簡介:曾憲影,女,1972年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產業經濟與農村金融、財稅理論與政策、財政審計。

猜你喜歡
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探索與思考
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迎來發展新契機
中國外匯(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0
“商業銀行應主動融入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中國外匯(2019年8期)2019-07-13 06:01:26
基于因子分析法國內上市商業銀行績效評
智富時代(2019年4期)2019-06-01 07:35:00
關于建立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思考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消費導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國有商業銀行金融風險防范策略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當代經濟(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2
發達國家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經驗借鑒
現代企業(2015年6期)2015-02-28 18:52: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亚洲人成网18禁|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欧美一级在线看| 午夜精品区|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成人|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jizz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第五页|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91成人|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欧美午夜| 亚洲视频二|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91偷拍一区|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91色国产在线|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色老头综合网| 亚洲一级毛片| 99久视频|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91福利免费|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av在线手机播放|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亚洲无限乱码| 青青草91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亚洲视频二|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在线国产毛片|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99在线观看国产|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av免费在线观看美女叉开腿| 亚洲成人免费看|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5555国产在线观看|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xxx|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欧美激情成人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香蕉在线| 午夜天堂视频|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www亚洲精品|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aaa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