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良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對鐵路運輸需求越來越高,為了更好適應社會需求,不少企業選擇路企直通運輸,基于此背景下,需強化專用線在鐵路車站中的應用問題研究。
關鍵詞:鐵路、專用線設計、運輸
1引言
鐵路專用線為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鐵路在國民經濟中的大動脈作用越來越強。近幾年鐵路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新建及改建的鐵路干線眾多,鐵路行車速度不斷提高,為適應鐵道部的相關政策,專用線的新建及改建項目也比較多.筆者從參加工作以來,參與設計的專用線項目不少,本文從專用線設計中的問題加以分析,對專用線設計思路提出個人建議。
2鐵路設計規范
《III、IV級鐵路設計規范》GB50012-2012自發布以來,為我國鐵路專用線建設發揮了重大作用。隨著鐵路建設的快速推進,鐵路專用線作為貨運專線,存在標準偏高問題,易造成投資浪費和影響企業投資積極性。為調整運輸結構,提高貨運增量,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通鐵路運輸毛細血管、暢通微循環,消除鐵路運輸“前后一公里”問題,實現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加快推進和規范鐵路專用線建設,經過大量調研并吸納同類鐵路項目的設計、施工和運營經驗,結合鐵路專用線的特點,編制本規范。
3《鐵路專用線設計規范(試行)》主要技術內容
《鐵路專用線設計規范(試行)》按綜合性規范編制,由16章組成,其內容包括總則、符號、基本規定、線路、軌道、橋涵、站場、電力牽引供電、電力、通信、信號、機務與車輛設備、給水排水、環境保護。現將各專業的主要技術標準介紹如下:
3.1適用范圍
明確規范適用于與國家鐵路或其他鐵路接軌、僅辦理貨運作業、設計速度不大于80km/h的新建及改建標準軌距鐵路專用線設計。“國家鐵路”包括國家鐵路及國家鐵路控股合資鐵路,“其他鐵路”包括地方鐵路、地方或其他單位控股合資鐵路、專用鐵路等。大型鋼廠、礦山等內部使用(路網機車不進人)的鐵路專用線(或專用鐵路)設計可參照其他相關規范執行。鐵路專用線設計速度結合運輸需求、地形條件等因素確定,一般分為80km/h、60km/h、4〇km/h。
3.2設計荷載
鐵路專用線僅運行貨物列車,經研究采用與客貨共線鐵路一致的ZKH荷載。當與鐵路專用線相銜接鐵路為重載等鐵路時,根據運營列車軸重、軸距等技術要求,橋涵、路基、軌道等結構需采用匹配運營列車的荷載圖式進行設計。
3.3總體設計
對主要技術標準的選擇、綜合選線、系統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原則性規定。注重安全、質量、工期、投資、節能、環保的系統優化。
3.4接軌方式
考慮到接軌鐵路的等級、繁忙程度及專用線運量對接軌方式的影響,明確專用線接軌方式需根據接軌車站咽喉區通過能力是否滿足專用線運量需求而定。
3.5線路
設計速度80km/h、60km/h、40km/h時,一般條件下平面最小曲線半徑分別采用600m、500m、400m,困難條件下平面最小曲線半徑分別采用500m、300m、250m,特殊困難條件下平面最小曲線半徑分別采用400m、250m、200m,改建鐵路可根據現狀確定。區間正線直線并行地段最小線間距采用4.0m。最大坡度內燃牽引20%c,電力牽引30%c。遠期到發線有效長度1700m、l050m、850m、750m、650m、550m及以下時,最小坡段長度分別米用400? m'400m、350m、300m、250m、200m。
3.6軌道
明確了專用線鋼軌可采用再用軌;軌枕宜采用混凝土枕,可采用再用混凝土枕;碎石道床材料可采用一級道砟或二級道砟。
3.7橋涵
提出了常用跨度簡支梁宜采用預制架設T梁,也可根據工程需要采用低高度梁和明橋面鋼梁。明確了設計使用年限低于一般設計洪水頻率對應重現期時,可按專用線設計使用年限確定洪水頻率標準。規定了石料豐富地區,涵洞主體結構可采用片石混凝土,涵洞附屬結構可采用漿砌片石。
3.8站場
明確了車站規模按初期運量和運輸性質計算確定。站線、牽出線最小曲線半徑分別為250m、600m,困難可采用200m、500m,列車轉線及取送車作業的牽出線可設在300m的曲線半徑上。規定了引入盡端式車站的正線應按到發線標準設計。車站內宜采用9號道岔。另外,站場排水設計時,設計范圍內應做好路基面、場地面和側溝的排水系統設計。地表水經側溝排入涵洞時,應與橋涵相互配合,做好接頭設計。溝底縱坡一般不應小于2‰,困難條件下不應小于1‰,穿越鐵路的橫向排水槽的縱坡一般不小于5‰。
3.9電力牽引供電
明確了接觸網可采用單路電源和單臺牽引變壓器方式。鐵路專用線外部電源電壓等級宜采用110kV電壓,牽引網的供電方式宜采用直接供電方式或帶回流線的直接供電方式。接觸懸掛類型宜采用全補償簡單鏈形懸掛,經技術經濟比較后,隧道內可采用剛性懸掛。
3.10貨運安全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鐵路專用線運輸協議》管理制度。車站與其接軌的專用線產權單位應于每年12月底以前簽訂下年度專用線運輸協議,根據每條專用線管理和設施設備現狀,協議內容應重點答訂貨物的運輸品類、交接地點、專用線共用、貨物運輸的安全措施、貨運安全卡控重點,以及違約處罰、事故處罰等事項,使專用線企業主動投入到貨物安全運輸生產中,超前研判貨物運輸安全重點,全方位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互控措施,確保專用線貨物運輸安全。
(2)完善裝卸車作業流程和作業標準
各專用線和鐵路車站應依據上級貨運規章及標準,針對不同的貨物品名,不同的車種車型分別制定裝卸車作業流程和作業標準,從貨物受理、裝車、掛運、途中監控、到達交付等環節互補互控,共把貨物安全運輸關。
(3)建立鐵路專用線的安全巡視檢查指導制度
鐵路專用線運輸部門的領導、鐵路車站貨運部門領導應定期對專用線的貨物運輸情況、貨運設施設備情況,貨運作業的安全關鍵環節等進行檢查,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和現場反應的安全問題納入貨運安全問題庫,閉環管理,分輕重緩急逐條解決。
(4)建立應急預案制度
各專用線應根據鐵路車站的應急預案,制定細化本專用線相應的應急措施。當專用線軌道衡、液體流量計、超偏載裝置等計量設備出現故障等情況時,均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既不影響裝卸車效率,又能有效防止超偏載車輛的出現,以維護正常的運輸秩序。
2完善鐵路專用線交接檢查內容及辦法
鐵路專用線交接檢查的主要內容。①施封是否有效。車門、窗、蓋、閥關閉是否良好,車門是否按規定鐵線擰固。②貨物裝載加固是否符合規定。平車裝載的超限超重,超長及其他按方案裝載的貨物檢香線是否清晰,標志是否文全,超限貨物裝載與批示電報是否相符,散裝貨物平頂是否良好,是否有撒漏現象等。③使用軌道衡、裝載機電子秤及其他計量檢測裝備計量檢測后,貨車是否存在超偏載現象。(2)補充細化專用線交接辦法。鐵路專用線的裝卸車作業由企業運輸員負責,鐵路車站貨運員只負責對裝卸車完畢的車輛按照標準進行貨物或車輛交接,對不達標的車輛要求專用線企業進行整理,直到符合鐵路運輸要求后才能接入國鐵線路進行運輸。
結語
專用線設計是一個既小又大的工作,專用線雖然看著小,但專用線設計工作卻任務量大.特別是現在國鐵干線路網已經建設較為完善,今后國鐵設計任務將有所下降,考慮鐵路具有運輸成本低、安全性好、運量大等優點,新建及改建專用線項目將有所增多,專用線設計工作占的比重將提高。
參考文獻:
[1]佟潔.鐵路專用線與Ⅲ、Ⅳ級鐵路設計規范技術經濟分析[J].鐵路工程技術與經濟,2021,36(06):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