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君
摘要:水資源對人們的生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物質資源之一。人類的生命離不開水,水是人類生命需求最主要的物質。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加強對城市水環境生態的管理,使城市水環境生態符合相關規定。城市中的河道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活用水,而外界環境對城市水環境的影響最大。隨著城市建設的規模不斷擴大,在生態環境方面出現的問題也日益明顯起來,水環境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質量,城市水環境也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因此,在城市水環境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加強治理工作。
關鍵詞:城市水環境;生態治理;技術措施
引言
人類文明起源于水資源,人類生存離不開水資源,開展城市水環境生態治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進社會經濟發展,促進城市建設。站在某種角度上說,城市水環境的改善對整個城市的成長具有一定的正向引導作用。所以,城市水環境生態治理工作必須受到高度重視,進而采取切實有效的綜合治理措施,提高城市水環境質量,保證居民的生活水平。
一、城市水環境生態治理原則
(一)尊重自然
由于河流往往具有一定的流經范圍,且會影響其周邊的植物生長、土壤狀況等,因此對水環境進行治理,從微觀上說是關注某水域具體的水文、水質情況,但從宏觀上說則是要對整個自然環境進行協調與管理。因此在具體的治理過程中,需要秉承保護自然、尊重自然的基本要求。在治理過程中,要盡可能降低其對外部自然環境的不良影響,以免因為河道的治理對更廣泛的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因此唯有尊重自然,處理好河道與自然系統的關系,才能實現良好的治理效果。
(二)全面治理
由于一片水域的長期存在不只是其中的水流的問題,還包括了河中的水生物、河岸的土壤以及周邊的植物群落等,事實上,也正是這些不同的要素共同生存,才能彼此促進,而顧此失彼則會導致一招不慎全盤皆輸的問題,因此對其進行有效治理必須有全面性、全局化的眼光,對流域中上述一系列要素進行全面治理,確保其均能得到保護。
(三)整體規劃
不僅流域中所含的生物、要素復雜從橫向角度看,從縱向角度看,水環境的治理同樣表現一定的復雜性。這是因為對河道水進行治理時,需要兼顧特定河道的上游、下游狀況,同時對河堤、河面與河底都保持同等重要的關注,以此達到較好的整體效果。
二、城市水環境現狀
伴隨城市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千百年來自然演化而成的城市水生環境也在人為活動作用下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水體水質嚴重污染、內澇災害逐年增加等一系列城市水環境問題日益嚴重。
(一)水資源供需矛盾日顯突出,城市缺水嚴重
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城市工業化發展進程的加快,生產、生活、學習等過程中的用水量急劇增大,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城市水資源供需矛盾問題。另外,人們對水資源的過分開發,在河流上游側修建了大量蓄水工程和閘壩控制工程,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防洪性能和水資源利用效率,但在枯水期由于人工建筑物的隔阻影響,城市河流很難向下游提供充足的水量,進而造成下游城市河道中的生態環境用水出現嚴重不足,甚至出現斷流等不利情況,形成臭水溝直接影響到城市內河生態環境的正常良性循環,造成水生環境被嚴重破壞,修復難度大大增加。
(二)水環境治理技術不成熟
水環境的整治并不是一個很短的流程,而是一個復雜且需要好很長時間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技術的要求也是十分高的,水質的測量,凈化的儀器研發等等都需要成熟的技術作為彈藥,才可以從技術層面上為城市水環境的治理作出貢獻,做出成績。
(三)人員不專業
水環境的整治過程中涉及眾多崗位及工種,但實際上工作人員卻不一定都是來自于相關院校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人員不專業的情況,進而影響儀器的使用以及相關數據的準確性。例如有部分人員并未接觸過與水環境整治的相關系統,直接上手就可能會出現人員誤差、儀器損壞等情況,進而對城市水環境整治的工作造成不好的影響或是其他更嚴重的后果。
三、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技術措施
(一)引入先進設備及技術
一項偏科技類的項目都必定是離不開設備及技術,但中國國內對于水質的相關檢測及凈化技術實際上放到國際來講是水平較低的,因此有關部門更應該引入相關的設備及技術,響應政府“環保”的政策。對于引進的設備及技術,也不能僅限于實踐使用,還應探究其原理,從根本上打通技術的誤區,與本國的技術相結合,進而增強對水質的提升。
(二)進行專業人員培訓
若需要提升工作人員的相關工作水平,就一定要聯系部分課程或是邀請相關專業人士講兩句。與此同時,也不能只是注重理論方面的研究,要加強實踐技能與實踐,例如參觀相關科技館等相關展覽,定期沙龍等。其次,對于儀器的使用方式也要勞逸結合,然后平常可以多看些實體書等方式,提高自己對相關儀器的認識,進而在項目正式開始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用上。專業的人群才有助于在遇見困難時更加的泰然自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城市水環境整治的做出貢獻。
(三)強化對城市水環境的專項治理
結合當前城市水環境的綜合管理情況來看,盡管參與河道監管任務的部門數量大、門類多,但彼此的職責劃分并不明晰,存在相當嚴重的職能交叉問題,這就降低了管理的針對性,導致不同部門在出現水治理問題時互相推卸責任。因此,在此后的長期治理過程中,有關政府單位需要首先建立健全有關管理制度,協調不同部門之間的彼此關系,對其各自對應的責任進行明確區分,進而達到水務一體化管理的目的。而在后期的具體環境治理過程中,要求有關工作人員秉承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則,對河道水所在生態系統進行全面調查研究,據此形成具有高度可行性的規劃方案,確保治理工作能高效進行。
(四)采取雨污分流、河道清淤等工作措施
在城市化建設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城市人口不斷攀升,各行各業飛速發展,這就使得各種生活、工業污水的排放量與日俱增,這無疑對城市水質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為了對各種城市排水進行科學處理,首先要采取科學的雨污分流措施,從源頭上控制城市體系內生活污水的亂排放問題。在具體操作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首先加強初期雨水的處理,合理規劃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問題,對當前已有設施做科學改造,對排放要求不達標的地區增加排水工程建設量,以此應對城市中存在的排水能力弱、排水工程分布混亂問題,進而達到雨污分流的最終目的,將雨水引入河道水,避免各類污水未經處理就進入河道。再者,相關政府部門要對城市工業發展保持嚴格監管態勢,督促企業單位做好污水處理與廢水再利用等工作,降低污水污染河道的幾率。除此之外,由于河道水在長期的流通過程中,無疑會攜帶大量泥沙,進而在河道邊上形成淤泥堆積問題,這些淤泥一旦處理不當也會污染水質。
結束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工作、生活、學習等過程中對水資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隨著城市經濟迅猛發展和以及人類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其對城市水環境的影響也在逐步加大。而現在看來,城市水環境的現狀不容樂觀,現在需要我們做到以下幾點:引入先進設備及技術、進行專業人員培訓、加快水利設施建設等。相信在多方的努力過后,一定會在城市水環境整治的工作中取得可喜的結果。
參考文獻
[1]韓振波.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問題分析與對策探討[J].低碳世界,2020,10(2):2.
[2]鄒揚帆.城市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思路和策略分析與探討[J].珠江水運,2020(9):2.
[3]謝亭亭.探討黑臭水體治理思路及技術措施[J].低碳世界,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