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戚海靜
摘 要:隨著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能耗低、污染小的新技術和新能源被推向市場,傳統工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城區老工業區普遍存在落后產能集中、基礎設施老化、環境污染較重等制約城市發展的突出問題。作為江蘇省老工業基地,徐州市緊抓國家振興老工業基地契機,全面開展老工業區更新改造工作,為徐州市老工業區的轉型發展創造了有力的條件。
關鍵字:老工業區? 更新改造? 轉型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我國的城市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尤其是進入21世紀后,城市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口迅速向城市聚集,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活動空間不斷向外擴展。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土地資源日趨緊張等問題,粗放式的城市改造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城市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城區老工業區是依托“一五”“二五”和“三線”建設時期國家重點工業項目形成的、工業企業較為集中的城市特定區域,為我國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做出了突出貢獻。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越來越多能耗低、污染小的新技術和新能源被推向市場,傳統工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城區老工業區普遍存在落后產能集中、基礎設施老化、環境污染較重、困難群體較多、棚戶區改造任務重等問題。因此,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對城區老工業區進行更新改造勢在必行。
1徐州老工業區更新改造背景
徐州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初期國家和江蘇省重點投資建設的老工業基地,曾為江蘇省和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隨著改革開放和城市經濟社會的不斷深入發展,徐州老城區原有生產力布局不盡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無法滿足新形勢的發展要求,逐步走向衰落,并出現基礎設施落后、環境污染嚴重、失業人口增多、土地低效利用等多種社會問題,老工業區的更新轉型迫在眉睫。
2徐州老工業區更新改造意義
隨著“十三五”建設時期的到來,徐州已將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實現城市轉型發展作為新時期的工作主線。
2.1有利于老工業區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是城市經濟功能的內在決定性因素,產業結構的調整是市場經濟規律下各產業之間的相互協調。隨著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和傳統工業的萎縮,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占比越來越大,其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現代經濟發展程度的主要標志。通過對老工業區實施更新改造,淘汰落后產能,促進工業企業退城入園,將老工業區的產業結構逐步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過渡,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
2.2有利于土地價值的實現。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市邊緣不斷向外延伸,使得原本工業企業集聚的城市邊緣工業地區逐漸發展成為城市副中心,土地的價值和稀缺性日益提升,老工業區的低效益已經不能與其土地價值相匹配。通過對老工業區實施更新改造,將對土地區位較不敏感的工業企業進行外遷,發展與城市區位相匹配的如現代商貿、金融等高利潤率產業,實現老工業區土地價值的最大化。
3徐州老工業區更新改造探索實踐
近年來,徐州市委市政府搶抓國家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大歷史機遇,大力推進徐州老工業區更新改造工作。徐州市以實現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為目標,以整合關停轉遷工業企業土地資源作為推動工作的著力點,按照城市更新發展的新思路對騰空退讓土地進行統籌規劃,為加快老工業區土地資源的盤活利用,促進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推進老工業區轉型發展、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提升、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3.1加強組織,合理確定工業企業搬遷改造補償方案。為全力推進徐州老工業區更新改造工作,徐州市成立了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領導小組。對納入徐州市政府關停轉遷計劃的工業企業,逐一開展詳細調查工作,根據企業用地性質和產權情況的不同,一企一策,以盤活企業退讓土地為目標,研究制訂了不同的關停轉遷及土地收儲補償方案,明確了搬遷改造的目標任務、時序進度和保障措施,為企業搬遷補償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操作依據。
3.2完善政策,扎實開展工業企業退讓土地收儲工作。徐州市相繼出臺了《徐州市主城區化工生產企業關停轉遷實施方案》(徐政發〔2012〕34號),《徐州市加快推進主城區工業企業退城入園實施方案》(徐政發〔2013〕74號),《徐州市城市更新改造指導意見(試行)》(徐政辦發〔2021〕44)等一系列政策指導文件,在前期詳細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委托評估機構對列入政府計劃的工業企業進行資產評估,做好企業的資產盤查及監督工作。對已經完成資產審計的工業企業,根據企業搬遷和新廠區的建設進度,分批向企業撥付搬遷補償資金,最大程度為企業異地遷建,提升工藝水平和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供資金保障。
3.3想方設法,努力攻破籌措資金難題。補償資金能否及時足額的撥付,是關系到工業企業關停轉遷工作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在市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市政府先期撥付的2億元啟動資金為杠桿,通過各大金融機構,加快盤活工業企業退讓土地,先后對中輕海鷗、金浦氯堿、天嘉化工、徐工輪胎等一批地塊進行了包裝融資,累計落實貸款資金14億元,保障了工業企業關停轉遷工作按照既定時間節點有序推進。
3.4未雨綢繆,提前開展工業污染場地修復治理研究工作。隨著工業企業關停轉遷工作的深入推進,徐州市在土地整理的過程中遇到了新的難題。過去的化工企業多年生產排放的重金屬和危險物質,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嚴重污染。工業污染場地的治理在國內都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徐州市組織了規劃、國土、財政、環保、審計等多部門聯合外出學習調研,在充分學習借鑒國際和國內部分城市的先進做法下,結合徐州市實際,研究制訂了《關于規范經營性用地上市出讓環境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征詢意見稿),理清了相關部門職責,完善了操作流程,為下一步工業場地土壤風險評估、修復治理工作提供了操作依據。
3.5狠抓嚴管,打造老工業區綠色生態環境。為了加強工業企業退讓土地在上市開發前的管理維護,徐州市又出臺了《徐州市市區揚塵污染防治辦法》和《徐州市市區工程圍擋設置管理規定》等規范性文件,對工業企業退讓地塊的圍擋設置,場地揚塵治理標準作了嚴格的規范,確保已收儲的工業企業退讓土地均修筑了高標準實體圍墻,外立面美化,場地裸土覆蓋或植綠,避免了場地的揚塵污染。此外,為了打造老工業區的綠色開放空間,積極利用小面積邊角地塊提供作為街頭綠地、公共停車場地等,并著力打造老工業區沿河、沿路景觀長廊,改變了徐州老工業區過去空氣污濁,環境臟亂的面貌,改善了老工業區的人居環境。
3.6統籌規劃,促進工業企業退讓土地高效再利用。為了推進徐州老工業區的轉型發展,實現企業退讓土地的改造再利用,徐州市委托知名設計院所對工業企業退讓土地及周邊區域進行統籌規劃,并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先后利用整合出的土地資源打造了鼓樓廣場商貿副中心、北三環物流集聚區、新運河沿線及下淀區片現代商貿與生態居住區、八里家具現代物流區、九里山生態休閑與文化旅游區等新型業態,順利實現了老工業區的產業轉型升級,使老區煥發出新的發展活力。
4、結束語
城市老工業區的搬遷改造一定要和城市的發展現狀和轉型目標相結合,歸納改造再利用的影響因素、規劃目標、開發模式,同時就老工業區再利用的規劃內容、操作手段進行探討,以找出適應本地發展特色,可持續發展的老工業區改造方向,達到城市自然、經濟、社會的協同進化和再生。
參考文獻:
[1]陳雪松.沈陽市鐵西舊工業區更新策略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06
[2]張琳琳.基于城市設計策略的城市舊工業區更新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0
[3]周陶洪.舊工業區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為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2005
span lang=E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