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峰
關鍵詞: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
引言: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進步,高層建筑和混凝土結構的發展,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施工技術控制的一個重點就是混凝土裂縫問題。為了防止裂縫的產生,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應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結合工程的施工特點,根據產生裂縫的原因,采取相關的預防措施和補救措施,在其萌芽階段做好相應的防治措施,并添加適量的外加劑由此提高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和耐久性,從而確保工程的施工質量,推動建筑工程的發展。
1施工過程中大體積混凝土的基本內容
混凝土是一種復合材料,大體積混凝土體積較大,結構斷面較厚,通常要求在80cm以上。廣泛運用于大型建筑的施工環節開展過程之中.因為混凝土容易遭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相應的變化,所以在工程實施開展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好混凝土的配比,科學補充適量額外化學添加劑,使其發揮積極的輔助作用。但如果匹配比例不得當,會影響混凝土的使用功能效果。
要積極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效能,延長使用壽命;這不僅僅是依靠優化混凝土技術的運用手段就可以有效地實現的,在保障建筑工程質量的具體要求下,需要保證連續性澆筑的實施,還必須落實好必要的后期防護工程,有關部門進行實時的維護工作,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在多方面共同的力量下才能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的質量,更好地呈現建筑工程的整體效果。
2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質量問題的成因
2.1水泥的水化熱反應
水泥的水化熱是一種化學反應,水泥中含有的某種物質在凝固的時候與砂漿中的水分發生反應進而放熱,水化熱反應包含了水解反應、結晶化反應等,很難通過技術手段來終止水化熱的過程。而水泥成分在與水反應的時候散發出的熱量,會造成混凝土結構本身的溫度不斷提升,如果混凝土結構的體積較大,其內部熱量就更加難以散失,形成內外溫度的應力差。在水化反應不斷進行、混凝土結構持續凝結的過程中,水化反應產生的熱量開始傳導到混凝土外層,與混凝土外層降溫收縮產生的應力互相作用,在這種應力大于混凝土具備的強度的時候,水化熱反應最終會使混凝土結構發生開裂。
2.2混凝土的收縮反應
根據一些實驗數據可以發現,混凝土砂漿在凝固的時候,其中約1/5的水分將會與水泥成分發生反應形成結晶水,其余4/5的水分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的逸散到空氣中,這就是混凝土結構收縮現象的原理。一般來說,混凝土收縮現象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砂漿拌和的用水量、水泥本身性質的不同、周遭環境的差異等等,都可能對水分逸散的情況產生影響,這種混凝土的不規則收縮很可能導致結構本身發生形變,直接影響到最終的建筑工程穩定性。
2.3環境溫度變化因素
由于混凝土結構凝結會放熱,所以混凝土澆筑施工對周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環境本身溫度的變化很可能造成混凝土結構的變形。特別是在凝結過程中,如果外界溫度過低,那么混凝土結構外部的散熱速度將會非常快,內部產生的熱量和低溫的表層沖突就更加明顯,開裂的可能性將會大大提升。因此我們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中,務必要采取措施保證混凝土結構外部溫度的穩定性
3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
3.1施工前的準備
在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之前,應該做好施工前的所有準備,主要包括:施工所需的器具、材料以及技術準備。
(1)澆筑施工的器具主要有:平鍬、混凝土地泵、插入式振搗器、尖鍬、耙子、平板振搗器、白線、配電箱、鋁合金刮尺、掃把以及水泵等。
(2)材料的準備:第一,使用中水化熱或者低水化熱的水泥品種來進行混凝土的配置,比如粉煤灰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或者礦渣硅酸鹽水泥等,同時水泥不應出現結塊現象,滿足工程質量標準,且有質量保證書和復驗單。第二,在體積混凝土中,骨料所占的比例通常是混凝土絕對體積的80%~83%,因此在選用骨料時,應該選擇表面沒有弱包裹層、巖石彈模較低、級配良好以及線膨脹系數較小的骨料。所選用的砂子應該為中砂,其石子應該為大粒徑的碎石或者卵石,砂子的含泥量不能大于3%,石子的含泥量不能大于1%。此外,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可以用適量的粉煤灰來代替水泥,粉煤灰含堿量和含硫量較小,燒失量較小,其需水量也較小,不僅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便于施工的操作,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能使混凝土的水化熱下降,其摻量通常在15%~20%左右。第三,所采用的水質應該是不含有害物質的純凈水。第四,根據工程的設計標準以及相關的規范要求來適當地添加外加劑,以此來減少單位體積的水泥用量,要注意的是所采用的外加劑應具有相應的質量保證書和復驗單,其配置計量必須要準確。
(3)技術準備:第一,在進行混凝土澆筑之前,應該事先和混凝土供應單位辦理相應的預拌混凝土委托單以及相關的澆灌申請,其中委托單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點: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坍落度、方量、澆筑時間以及混凝土的初凝和終凝時間等。第二,在混凝土澆筑之前,應該對所有的機具進行檢查,同時還要配備相應的專職技工,便于隨時進行檢修。第三,在進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該確保水、照明以及電的正常運行,在施工現場中準備相應的人工振搗和攪拌工具,避免在施工過程中由于臨時停電停水,產生意外施工縫。
3.2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和優化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其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僅要滿足工程設計的強度,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能降低其水化熱,促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和和易性,減少對水泥和水的用量。大體積混凝土的配置,關鍵在于降低水化熱,這就要求在設計配合比的時候盡量選擇水化熱較低的礦渣水泥,且添加適量的粉煤灰。在混凝土中添加適當的粉煤灰不僅可以增強混凝土的可泵性,同時還能節約水泥,達到提高表層混凝土強度的目的。
結束語: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建筑工程的投資加大,高層建筑也在逐漸的增多,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也被廣泛地應用,大體積混凝土的結構比較厚實,水泥水化熱比較大、其施工條件較為復雜,很容易造成建筑結構物出現溫度變形現象,甚者還會出現裂縫,如果不采取相關的控制,將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龔雨軒.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施工技術探究[J].建筑與預算,2019(12):61-63.
[2]趙廷帥.關于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35):39-40.
[3]趙楊兵.探究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9(3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