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瑜
冰為什么那么滑?這個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現象,卻困擾了科學家多年。
1987年,科學家通過X射線成像技術發現,冰面上應該存在一層非常薄的水分子層,厚度約在100納米量級。這一發現證實了冰的表面確實存在著一層準液體。
當水結冰時,每一個水分子都會通過氫鍵抓住其周圍的水分子,形成晶體結構。但是表層的水分子周圍缺少其他水分子,因此沒有辦法形成如冰塊內部那般規則的結構。
一項發表于《自然》雜志的研究顯示,科學家通過設計一種可以“聽”的測力儀,能夠測量這層準液體的力學特性,并從微觀角度探討冰為什么滑。在實驗中,玻璃珠會像一個小冰刀一樣,以幾十微米的距離尺度在同一區域的冰面上滑行。用來振動的音叉上附有一個加速器,可以測量玻璃珠的振蕩振幅,從而計算出玻璃珠和冰之間的摩擦系數。
最終,科學家發現這層準液體并非簡單的水,而是水和微小碎冰的混合物,它像油一樣黏稠,具有黏彈性。科學家認為,這正是冰為什么滑的秘密源頭。
當然,冰上競技運動中,冰刀的存在也讓運動員如虎添翼。我國科學家發現,水膜中的微小碎冰充當了軸承滾珠的角色。當運動員腳踏冰刀飛速滑過時,冰刀產生的壓強作用使得這些微小碎冰像珠子一樣被捏爆,釋放出來的液態水增加了原本的水膜厚度,使冰變得更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