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照 丁艷





摘? 要:目的? 分析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對內踝骨折的治療價值。方法? 選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濱州市沾化區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68例內踝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簽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34例。參照組患者通過切開復位內固定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通過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內固定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骨折愈合優良率高于參照組;踝關節評分高于參照組;骨折愈合時間和手術用時短于參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參照組;心理功能、機體功能、日常功能和社會功能等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內踝骨折行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治療效果理想,可以縮短手術用時,減少術中出血量,加快患者踝關節功能恢復速度,同時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較高的可行性。
關鍵詞: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內踝骨折;治療價值
中圖分類號:R68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6-00-03
內踝骨折多數由外傷引發,且在青壯年人群中有較高的發生率。據有關資料顯示,全身骨折中踝關節骨折的占比可達3.92%,且較常見的為內踝骨折[1]。多數患者患病后會表現為局部腫脹、周圍韌帶損傷,因此在治療時生理解剖復位要確保精準,一旦處理不及時,就會增加創傷性關節炎和關節不穩等并發癥發生率,病情嚴重者會致使生理畸形,甚至引起運動功能障礙[2]。臨床既往的治療手段常選擇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雖然可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該方法存在諸多局限,同時對手術方式有較高的要求。近年來,有學者研究后指出,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可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患者術后的踝關節功能恢復也相對較好,有較高的治療滿意度。為此,本研究將兩種治療手段進行比較,探究內踝骨折行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的臨床可行性,并探討對踝關節功能恢復的作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濱州市沾化區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68例內踝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簽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34例。研究組患者中,男21例,女13例;年齡23~46歲,平均年齡(32.86±5.48)歲;受傷至手術時間1~10 h,平均時間(6.40±3.13)h;骨折AO分型:A型10例,B型5例,C型11例,D型8例;受傷原因:交通事故29例,高處墜落5例;骨折部位:左側18例,右側16例。參照組患者中,男23例,女11例;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2.35±6.18)歲;受傷至手術時間1~9 h,平均時間(6.35±3.03)h;骨折AO分型:A型9例,B型7例,C型11例,D型7例;受傷原因:交通事故25例,高處墜落9例;骨折部位:左側20例,右側1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濱州市沾化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已確診且具備手術指征[3];②病歷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存在病理性和粉碎性骨折者;②存在血管及神經損傷者;③內踝部骨折損害較重,且破碎骨體在3塊以上者;④無法配合者。
1.3? 方法
參照組患者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首先協助患者完成術前檢查,實施硬膜外麻醉,患肢處于外旋位,于內踝前側做一切口,逐層切開皮膚后需對大隱靜脈和隱神經予以保護,需及時清理骨折部位并讓其充分暴露,實施復位,待滿意后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克氏針,加以固定,最后對傷口進行清洗,逐層縫合[4]。
研究組患者接受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微創治療。在C臂X線機下對骨折部位進行多角度觀察,若患者骨折無法移位可通過巾鉗臨時固定,導入克氏針至內踝尖,在C臂X線機下對克氏針位置予以明確,經導針切開皮膚至1 cm,由導針擰入空心拉力螺釘[5]。若患者發生移位,在C臂X線機下對解剖復位情況進行多角度分析,巾鉗固定后經導針鉆孔將空心釘擰入。若患者為開放性骨折且皮膚發生不同程度的缺損和壞死,需事先接受VSD創面治療,患者完成手術10 d后可拆線,并配合功能鍛煉[6]。
1.4? 觀察指標
比較護理后的踝關節Kofoed評分、手術指標和并發癥發生率。
骨折愈合利用Kofoed踝關節評分對患者進行評估。優:踝關節腫脹完全消失,活動度恢復至正常;良:踝關節腫脹有所改善,運動時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差:踝關節腫脹和疼痛未見改善。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
利用SF-36量表對患者的生理功能進行評估。SF-36量表的主要內容為:心理功能、機體功能、日常功能和社會功能。手術指標包括骨折愈合時間、手術用時和術中出血量。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固定物松動和排異反應。并發癥發生率=(切口感染+固定物松動+排異反應)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優良率對比
研究組患者行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微創治療的優良率為97.06%,參照組患者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的優良率為73.53%,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優良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和手術用時短于參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心理功能、機體功能、日常功能和社會功能等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的踝關節Kofoed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踝關節Kofoed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踝關節Kofoed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據有關資料[7]表明,內踝骨折多數由暴力引發,因此臨床治療需嚴加關注關節面的調整,關節功能性也需得以保證。若不能全面了解患者的骨折狀況,不能及時處理,會致使患者的疼痛感增加,從而增加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率。臨床既往的治療常選擇切開復位和解剖復位,雖然可獲取一定的效果,但是有較大的切口,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美觀。因此臨床對內踝骨折治療的同時,不僅要保證治療效果,還需對其美觀加以關注[8]。近年來,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微創治療備受臨床認可,該治療方法可有效規避切口帶來的感染風險,術后美觀度也較高,不僅可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同時可明顯減少軟組織損傷[9]。
雖然內踝骨折行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微創治療具有諸多優勢,但是在治療期間還需對以下幾點嚴加關注:①空心釘的長度需加以關注,螺紋要穿過骨折端,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證一次性成功率[9]。②加壓處理要適當。③術后的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不得暴力,鍛煉期間可與骨折恢復狀態相結合,明確負重練習[10-12]。④對于粉碎性骨折且閉合復位無法達到解剖復位,要結合自身狀況合理選擇治療方式,需在骨折解剖復位之后進行治療[13]。⑤手術需在C臂X線機下完成,手術醫生需有豐富臨床經驗。⑥嚴格把握患者的適應證,如治療后患者有較高的關節要求,患者發生移位閉合性內踝骨折,手法閉合復位成功以及骨折皮膚有良好的條件等[14]。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骨折愈合優良率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骨折愈合時間和手術用時短于參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參照組,表示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微創治療內踝骨折效果理想,可加快踝關節功能的恢復速度,同時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15]。分析后認為,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微創治療與BO理念相符,通過C臂X線機多角度透視可明確骨折解剖部位,經皮空心螺釘固定不會充分暴露內踝,降低內側韌帶損傷的同時實現骨折對位,從而有效恢復關節的穩定性。不會將骨折端進行開放,可對血運予以保護,減少對患者的創傷,從而使術中出血量減少。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踝關節Kofoed評分高于參照組,該結果進一步證實了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微創治療有較高的骨折修復效果,同時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相比,有極強的針對性。分析認為,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微創治療穩定性較好,通過加壓處理骨折端可明顯改善移位情況,鈦質螺釘和組織有良好的相容性,固定強度較好,使并發癥發生率降低的同時可加快患者踝關節功能恢復速度[16-17]。
綜上,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微創治療內踝骨折臨床療效確切,不僅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還可快速改善患者的骨折關節功能,恢復速度較快,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保證,具有較高的臨床參考價值,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李靜,王紅軍.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微創治療內踝骨折的效果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8,18(8):80-82.
[2]劉子禎,張靜,崔樹廷,等.經皮空心加壓鈦質螺釘微創治療內踝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0,13(6):685-687.
[3]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創傷骨科學組,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外固定與肢體重建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創傷外科醫師分會創傷感染專業委員會,等.中國開放性骨折診斷與治療指南(2019版)[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9,21(11):921-928.
[4]鄭江,陳爾東,陳明燦,等.分段漸變螺距中空埋頭加壓螺釘和普通空心半螺紋加壓螺釘治療內踝骨折的效果評估[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0,24(36):5832-5836.
[5]吳崇昊.生物可吸收材料在內踝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2):51-52,54.
[6]戴曉文.經皮微創空心釘內固定治療內踝骨折的療效觀察及有效性分析[J].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2020,29(2):90-91.
[7]鄧楊,周禮兵,廖洪溢,等.3D打印組合式導板技術輔助內踝骨折復位及空心釘置入的初步療效觀察[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20, 17(1):22-25.
[8]王鵬.內踝解剖型鉤鋼板治療對粉碎性內踝骨折患者踝關節功能的影響[J].中華養生保健,2020,38(6):56-57.
[9]陳軍輝.帶孔金屬骨針+鈦纜張力帶內固定治療內踝骨折患者的短期隨訪研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23):38-39.
[10]陳軍軍,徐劍義,黃金波.微型鎖定鋼板聯合空心螺釘治療斜行內踝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21,23(5):655.
[11]王洋洋,張慶,戴永立,等.采用踝關節鏡輔助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固定治療內踝骨折的臨床效果[J].骨科臨床與研究雜志,2021, 6(3):155-159.
[12]吳倩.經內踝截骨空心釘內固定治療距骨頸Ⅱ、Ⅲ型骨折72例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21,29(21):36-38.
[13]韓田浦,王朝陽,于超杰.支撐接骨板聯合內踝螺釘固定治療旋后-內收型Ⅱ度踝關節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其對骨折愈合、踝關節功能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1,28(4):27-28.
[14]曹偉,焦陽,臧怡寧.經內踝截骨入路無頭加壓螺釘治療HawkinsⅢ、Ⅳ型距骨頸骨折的臨床效果[J].華夏醫學,2021,34(2):52-55.
[15]李偉雄,林世磅,梁力.內踝或外踝截骨手術治療距骨體骨折并踝關節、距下關節脫位[J].臨床醫學工程,2021,28(6):795-796.
[16]李濤.內踝螺釘聯合支撐接骨板固定治療旋后-內收型Ⅱ度踝關節骨折的效果[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1,21(16):131-132.
[17]盧偉.內踝支撐鋼板內固定治療Lauge-Hansen旋后-內收型Ⅱ度踝關節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21,48(3):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