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凈 袁紅 丁紅霞




摘? 要:目的? 評價康復護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護理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聊城市中醫醫院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6例,分別予以常規護理和康復護理,評價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生活質量、身體功能以及自護能力。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各方面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識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的運動、神經受損功能和疼痛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運動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其疼痛評分和神經受損功能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的臨床護理中采取康復護理的應用價值顯著,對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狀態以及降低并發癥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康復護理;脊柱骨折;脊髓損傷;護理價值
中圖分類號:R4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6-00-04
脊柱骨折是骨科較為嚴重的骨折類型之一,此類骨折創傷大,出血多,對患者身體功能的損害嚴重,臨床大多數患者伴脊髓損傷,其發病率占全身骨折的6%,損傷位置多見于胸腰段,不僅對全身關節和運動功能造成嚴重損傷,還可能會造成癱瘓或半癱瘓狀態,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臨床上,針對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大多主張采用手術治療,但手術風險高,加上患者身體創傷大,自理能力喪失,患者的術后恢復已成為研究的重大難題,所以術后實施合理、科學的護理干預對改善其預后效果非常關鍵。康復護理是以康復為目的,減輕患者術后痛苦,規避術后并發癥,使患者盡早恢復健康的護理模式,其臨床應用價值顯著。基于此,本文將對聊城市中醫醫院收治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展開研究,旨在探討康復護理的作用和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聊城市中醫醫院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25~61歲,平均年齡(43.06±3.77)歲;其中胸椎17例,腰椎1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26~63歲,平均年齡(44.56±3.81)歲;其中胸椎18例,腰椎1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已獲得聊城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并已簽署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胸部CT、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者;
②符合《外科學》[2]中的診斷標準者;③符合手術治療適應證者;④住院時間大于1周者。
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者;②手術禁忌證者;③藥物過敏體質者;④合并精神疾病史、語言交流障礙、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者;⑤其他骨折類型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按照病情的發展過程和臨床治療流程對患者予以相應的護理照顧和指導,講解術后注意事項,對患者的飲食和日常生活提供基礎服務,做好相關護理記錄等。
觀察組患者采取康復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①術后心理疏導。手術完成后受疼痛刺激、身體功能受限等因素的影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承受雙重痛苦,因而產生抑郁、煩躁、焦慮和悲觀等負性情緒,進而擔心身體功能不能完全恢復等,醫護人員應做好心理溝通,主動與患者打招呼,通過交流了解其內心顧慮和擔憂,并通過介紹成功案例來幫助患者重新認識疾病,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盡量滿足其需求增強術后康復信心。每天播放輕緩、動聽的音樂緩解其焦慮的情緒,培養興趣愛好,陶冶情操,予以針對性心理開導,多鼓勵、支持和安慰患者,促使其保持最佳狀態,積極配合康復治療。②術后體位指導。術后恢復期間應提供硬板床,臥位,每間隔1~2 h協助患者更換體位,積極預防壓瘡,翻身時動作要輕柔,避免軀體發生扭轉、牽拉等,誤傷神經或撕裂脊柱傷口;同時每天要定時按摩四肢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早期留置的導尿管應及時放尿,并指導臥床患者進行膀胱訓練,鼓勵患者積極排尿,預防感染的發生[3]。③術后飲食指導。術后機體缺乏運動,胃蠕動功能下降,在長期臥床治療期間身體處于高代謝、消耗狀態,容易出現營養不良、貧血等危險情況,故醫護人員應根據其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正確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結合其飲食喜好制訂個性化飲食方案,以清淡、富含營養的食物為主,多補充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多食新鮮果蔬,多飲水預防便秘,如有便秘情況應及時配合緩瀉藥清空腸道,禁食辛辣刺激物,少攝入油膩、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這類食物不僅會增加胃腸消化負擔,增加便秘程度,還不利于傷口愈合。④術后生活指導。患者康復時間長,術后需長期臥床休養才能慢慢恢復,在臥床期間其皮膚受損嚴重,因此要加強皮膚護理,每天檢查皮膚狀態,正確評估壓力點,對于骨隆突處部位用軟墊抬高,每天按時按摩皮膚,用溫熱毛巾擦拭身體,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檢查時注意其皮膚溫度、色澤、彈性等。另外,恢復期間監督患者戒煙戒酒,保持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若患者存在咳嗽、痰多現象,護理人員應選擇恰當的時機指導患者翻身,輕輕叩擊背部排痰,確保其呼吸道通暢,若排痰困難可采取霧化吸入稀釋痰液來加速其排出。⑤術后衛生護理。脊柱損害患者臥床時間長,受傷后身體處于癱瘓、無知覺狀態,因此無法自行活動,生活無法自理,故易出現大小便失禁等問題,因此醫護人員要及時清理患者的大小便衛生,定時翻身,堅持每天檢查患者的皮膚狀況,特別是關節突出部位,每晚堅持清洗皮膚,及時更換床單被褥,保證皮膚彈性、光滑,每天堅持早晚擦洗身體,配合洗臉刷牙,大小便失禁者應勤更換床單被褥,清理排泄物,勤換洗貼身衣服,必要時使用保濕劑護理。⑥術后運動康復鍛煉。根據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盡早鼓勵和協助其參與肢體鍛煉。早期鼓勵和指導患者以四肢被動、主動運動為主,通過屈膝、屈髖、踝關節、雙臂上舉等動作來促進血液循環。中期可在床上進行體位變動訓練,如翻身、側臥、坐位等變化,在床邊下肢進行甩腿。后期鼓勵其借助支具、拐杖或扶墻下床行走,配合步態平衡訓練,注意觀察其肢體或關節的反射能力,詳細介紹各個鍛煉項目及訓練技巧,并監督和輔助患者分階段配合康復,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每天堅持鍛煉,通過肌肉按摩、關節屈伸、旋轉和肢體活動等手段,促使患者盡早下床活動[4]。
1.4? 觀察指標
①用健康簡易量表(SF-36)測評其生活質量,主要對生理、心理、社會及物質生活,以百分制測評,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越好。
②觀察記錄患者術后出現的并發癥情況,如壓瘡、尿路感染以及便秘等。總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③用功能獨立性評定法(FIM)評估其運動功能,滿分100分,分值與運動能力成正比;用視覺模擬評估法(VAS)測評其疼痛程度,分值0~10分,得分越低說明疼痛感越輕;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測評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值0~42分,分值與神經恢復效果成反比。
④以自護能力量表(ESCA)評價其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健康知識水平和自護技能,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自護能力越強。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3.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VAS、FIM、NIHSS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各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VAS、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FIM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的ESCA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各項ESCA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脊柱骨折是一種主要因外力撞擊所引起的創傷性骨折,此類骨折對患者運動和神經功能造成嚴重損傷。臨床大部分脊髓骨折伴脊髓損傷會導致患者出現尿失禁、局部軀體無知覺、四肢功能受限等癥狀,手術治療雖能固定骨折殘端,提高脊柱穩定性,但是侵入性操作會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而且手術風險大,術后處理不當很容易發生并發癥,影響術后康復。因此手術治療后還需依靠科學的護理手段指導患者積極康復鍛煉,盡早鼓勵其下床活動,縮短臥床時間[5]。
本研究主推康復護理,康復護理是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通過協調醫學、教育、社會等措施對殘障患者進行科學訓練,提供專業的輔導和教育,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方案,盡量避開致殘因素,恢復其生活自理能力,幫助其盡早回歸正常生活[6-7]。康復護理是一項專業性和實踐性極強的護理技術,能有效消除和減輕患者的功能損傷,設法幫助患者提高各個身體功能。此護理方法用于骨折患者恢復期不僅能重新恢復患者機體功能,還能提高其生活水平,推進患者盡早康復出院[8-9]。本研究應用康復護理能幫助患者從心理、飲食、術后體位、日常生活以及功能鍛煉等方面展開指導。通過個性化情緒疏導,幫助患者排憂解難,積極預防術后并發癥;提供健康、合理的飲食搭配,協助指導患者保持舒適體位,減輕術后痛苦;指導其掌握和重視康復訓練,保持最佳狀態積極配合治療,有助于患者術后良好、順利康復出院[10-11]。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疼痛評分和神經受損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其各方面生活質量、自護能力以及運動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足以證實康復護理的有效性。此研究與張晶等[12]的研究內容相似,經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VAS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由此說明有效護理干預對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改善其今后生活質量,提高臨床護理水平具有積極應用價值。術后康復護理重視康復調理,主要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臨床恢復狀態展開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其目的是提升護理質量,滿足護理需求,降低術后風險,加速康復進程[13-14]。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的應用可有效改善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的運動和生活能力,對提高術后自護水平具有積極指導價值,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吳莉,汪娟.康復護理對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住院時間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7):156-158.
[2]斯皮瓦克,康諾利,韋峰,等.美國骨科醫師學會脊柱外科學:脊柱外科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3,11(8):211-216.
[3]蔡琴芳.康復護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及對平均住院時間影響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21,29(3):15-17.
[4]Christodoulou V,Varvarousis D,Theodorou A,et al.Rehabilitation of the multiple injured patient with spinal cord injury: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jury,2019,50(11):1847-1852.
[5]郭佳佳,嚴緣園,周文娟.基于羅森塔爾效應的護理干預對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術后康復及心理狀況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33):4669-4673.
[6]常育之.連續性護理干預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分析[J].黑龍江科學,2020,11(22):80-81.
[7]Divanoglou A,Trok K,Jrgensen S,et al.Active Rehabilitation for person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in Botswana-effects of a community peer-based programme[J].Spinal Cord,2019,57(3Suppl 1):1.
[8]姜曉萍.針對性護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圍手術期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專科版),2020,27(3):55-57.
[9]張晶,劉秀清,張超.全程優質護理干預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手術患者干預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6(3):580-583.
[10]Buchtler K,Carrard V,Jochum H,et al.Body experience during post-acute rehabilitation in individuals after a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a qualitative interview-based pilot study[J].Spinal Cord Series and Cases,2021,7(1):14.
[11]朱會芹.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18):255-256.
[12]邱偉.一體化急救聯合綜合康復干預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術后生活能力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5):178-179.
[13]蔣鳳仙,單冰晨,高明昕,等.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對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療效的影響[J].中華創傷雜志,2020, 36(4):353-359.
[14]蔡立柏,劉延錦,郭玉茹,等.骨科康復護理質量評價指標的構建[J]. 中華護理雜志,2021,56(4):50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