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茹





摘? 要:目的? 分析以優質護理為基礎的臨床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利津縣中心醫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觀察組(優質護理),每組34例。對兩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護理總滿意度、6 min步行距離、生活質量評分進行比較。結果? 改為護理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LVEF、LVEDD 和 LVESD、焦慮評分、抑郁評分、6 min步行距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LVEF、護理滿意度、6 min步行距離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LVEDD、LVESD、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予冠心病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不良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并有利于與患者建立和諧、友好的護患關系,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冠心病;心功能;優質護理;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6-0-03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不良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因素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重要原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致血管阻塞、心肌缺血缺氧,患者會表現出心絞痛等臨床癥狀,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現階段,冠心病的治療以藥物為主,但是由于冠心病患病時間長,患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部分患者對疾病認知較少,導致疾病治療依從性受到影響。冠心病患者臨床治療期間,盡管常規護理方法可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是整體效果并不理想,優質護理方法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方法,其有助于患者心理狀態和心功能改善,促進治療依從性的提高。基于此,本次研究針對冠心病患者采取優質護理的效果及其對心功能的影響進行簡單分析,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利津縣中心醫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43~85歲,平均年齡(60.35±4.12)歲;患病時間:1~11年,平均患病時間(6.45±2.81)年;文化水平:小學7例,初中9例,高中8例,大專及以上1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41~83歲,平均年齡(60.41±4.08)歲;患病時間:1~10年,平均患病時間(6.43±2.76)年;文化水平:小學8例,初中7例,高中9例,大專及以上1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利津縣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2]者。
排除標準:①哺乳期婦女、妊娠期婦女;②合并腎、肝等器質性病變者;③存在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法:自患者入院后,由護理人員簡單普及冠心病知識,包括誘因、治療方法等,同時講解治療期間需要注意的問題。指導患者日常用藥,并對其生命體征指標等嚴密監測,設置舒適、干凈、溫馨的治療環境等。
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方法:①健康知識宣傳。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對其心理特點、家庭狀況等進行全面了解。了解患者日常用藥狀況,并對其進行相應的指導。以患者文化水平和理解狀況為依據進行知識宣傳,幫助患者從不同方面了解疾病和治療方法等。②心理疏導。護理工作落實過程中,保持親切、友好的態度,讓患者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關愛及尊重。全面評估患者心理狀態,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心理調節,組織患者展開心理活動,全面了解其心理問題,改變其不良狀態,從而以樂觀的心態參與疾病的治療和護理。③環境設置。病房環境與患者心理狀態存在緊密聯系,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環境設置的關注,合理調節室內溫濕度,同時調節室內光線,常規進行病房消毒并通風,保證患者呼吸暢通。④行為調節。對患者多種自我調節方法進行指導,比如意念放松、傾聽舒緩及柔和的音樂,以患者身體狀況為依據對患者的體育鍛煉進行指導,包括打太極拳、散步等。運動期間,合理調節運動量,活動后每分鐘心律增加30次即可,且無氣短、胸悶等癥狀。⑤用藥指導。冠心病患者服用藥物后可能因為血管擴張導致心動過速,可能存在胸痛、心悸等癥狀。夜間胸痛發作后,舌下含服藥物,及早展開針對性治療。為改善患者恐慌等不良情緒,則需要普及疾病出現的誘因,按照醫囑予以硝酸甘油,同時對藥物滴注速度嚴格控制,降低低血壓發生率。⑥康復護理。指導患者進行有氧運動,包括太極、慢走等。從簡單的運動方法開始,比如健身操、餐后散步等,告知患者每日運動時間大約30 min。康復治療期間,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觀察,并按照循序漸進原則展開運動。大部分患者伴有心悸、呼吸困難等癥狀,治療期間,需要對患者耐受狀況進行仔細詢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⑦飲食指導。飲食過程中,保持低熱量原則,盡可能減少脂肪類食物、膽固醇類食物攝入量,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對超重、肥胖患者,嚴格控制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多吃富含膳食纖維食物,以保證大便暢通。⑧并發癥護理。需要長時間臥床治療,則需要對患者床上排便等進行指導,防止出現排尿困難或者便秘癥狀。定時幫助患者翻身,并對長時間受壓部位進行按摩,降低壓瘡發生率。叮囑患者多展開床邊活動,避免靜脈血栓的發生。
1.4? 觀察指標
①檢測心功能指標,具體有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和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②評估不良情緒,焦慮判斷選擇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判斷選擇抑郁自評量表(SDS),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焦慮越嚴重,反之表示抑郁及焦慮較輕。③觀察護理滿意度,100分為最高分,指標有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④測量6 min步行距離。⑤評估生活質量,選擇健康調查量表(SF-36),指標包括社會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職能、活力和精神健康,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反之表示生活質量越差[3-4]。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對比
護理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LVEF、LVEDD和LVESD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的LVEF高于對照組,而LVEDD和LVESD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的6 min步行距離對比
護理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6 min步行距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6 min步行距離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的背景下,冠心病患者越來越多,并表現為增加趨勢,該病的發生嚴重威脅到患者身體健康、生命安全[5]。冠心病的發生、發展與患者日常飲食習慣、年齡、高血壓、生活習慣及生活方式等密切有關[6]。
冠心病手術治療風險較高,加之患者病情相對嚴重,對疾病認知較少,往往伴有焦慮、恐慌、煩躁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患者整體治療效果。因此,應加強對護理方法的選擇[7-8]。優質護理是一種全新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治療依從性,在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中具有重要作用[9]。
冠心病患者治療期間,給予患者常規護理方法,護理相對單一,未加強對患者心理狀態的關注,無法有效緩解患者心理壓力[10]。而優質護理方法能夠從不同角度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實施針對性的優質護理有助于患者治療安全性的提高,將護理價值充分發揮出來。研究結果顯示,LVEF、LVEDD和LVESD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分析,通過實施優質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優質護理方法的展開主要圍繞患者進行,盡量滿足患者提出的需求,改善其不良情緒,同時由專業人員普及關于冠心病的知識,包括疾病誘發因素、治療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問題等[11]。應用優質護理方法護理期間,主要根據以人為本的原則,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由于冠心病患者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利用優質護理方法能夠及時疏導患者負面情緒,增強其生活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12-15]。焦慮及抑郁評分方面,觀察組護理后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6 min步行距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
6 min步行距離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分析,通過實施優質護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優質護理實施過程中,專業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流時,時刻保持親切、友好的態度,主動關心每一位患者,讓患者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關心和愛護,從而愿意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工作。除此之外,康復鍛煉期間,對患者的日常運動和生活等進行指導,可以慢慢增強患者行動能力,從而增加步行距離。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方法在冠心病患者臨床治療及護理中應用效果明顯,不僅能夠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負性情緒,同時可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瑩,張山,劉娟.路徑化康復護理對冠心病住院患者心功能康復、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9):3576-3579.
[2]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27-236.
[3]王鈺.優質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的干預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1,32(4):498-499.
[4]廖若思,張艷.優質護理輔助補氣活血中藥足浴對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功能和踝肱指數的研究[J].四川中醫,2019,37(4):176-179.
[5]陳昶.優質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0,10(36):64-66.
[6]楊曼華.優質護理對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心功能的影響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0,10(36):89-91.
[7]鄭然.優質護理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31):161-162.
[8]李鳳蕊.臨床路徑的優質護理對冠心病患者行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后康復效果的觀察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分析[J].當代臨床醫刊,2020,33(3):218,227.
[9]王友麗.優質護理干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護理觀察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6):242-243.
[10]蔡蕾.圍術期優質護理對冠心病介入術治療患者心功能、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四川解剖學雜志,2020,28(2):94-95.
[11]梁愛紅.優質護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運用效果[J].名醫,2020, 11(6):162,165.
[12]翟云,孔曉梅.優質護理配合血壓管理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護理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2):281-282.
[13]郭珊珊.優質護理在冠心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5):161-162.
[14]曹芬,林玉瓊.觀察優質護理在冠心病患者護理過程中的應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20,10(2):71-72.
[15]常曉靜.門診優質護理干預對冠心病康復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9,20(11):1603-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