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玉云
摘? 要:目的? 探究老年性白內障患者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南京市江寧醫院眼科收治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期間并發癥發生率和生活質量得分、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前后角膜內皮細胞指標變化、視力水平。結果?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指標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理前角膜內皮細胞面積和密度、視力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角膜內皮細胞面積小于對照組,角膜內皮細胞密度、視力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 對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更好地改善其視力和角膜內皮細胞狀態,提高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促進康復,且患者護理滿意度高,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老年性白內障;角膜內皮細胞;視力
中圖分類號:R7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6-0-04
白內障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眼科疾病,病因復雜,遺傳、老化、免疫、輻射等因素均可誘發,可損傷人體視力,嚴重者還可見失明,降低了患者生存質量。因此,臨床對白內障及時診治尤為重視。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快,老年人口數量迅猛增長,導致臨床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數量急劇增多,有效診治老年性白內障將直接影響我國老年居民的幸福安康[1-2]。手術治療是白內障患者首選治療方案,但老年患者身體機能衰退,手術風險顯著高于年齡較小的患者,且術后康復緩慢,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而降低治療效果,需輔以良好的護理干預[3]。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針對特定疾病人群體而形成的有計劃的、預見性的護理干預模式,相較于常規護理,該護理模式也重視患者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的提升,通過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相結合的方式,顯著提升了護理工作質量[4]。本文即選擇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南京市江寧醫院眼科收治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老年性白內障患者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南京市江寧醫院眼科收治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患者22例、女患者18例;年齡61~86歲,平均年齡(72.08±3.58)歲;硬度分級[5]:Emery Ⅳ級25例、Emery Ⅴ級15例。觀察組中,男患者21例、女患者19例;年齡62~85歲,平均年齡(72.05±3.62)歲;硬度分級:Emery Ⅳ級24例、Emery Ⅴ級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知情研究并簽署同意書,且經南京市江寧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確診白內障,符合診斷標準[6];②患者年齡>60歲;③患者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合并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患者;②合并嚴重基礎性疾病或系統性疾病患者;③合并精神類疾病無法依從護理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即給予患者常規健康教育、飲食指導,并密切監測患者體征數據,做好患者負性情緒的疏導,協助患者完成治療。
觀察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具體如下:①組建護理團隊:挑選臨床經驗超過3年的護理人員以及護士長組成臨床護理小組,入組前,護理人員均先行接受培訓、考核,以確保小組成員工作能力,提升個人素養;②臨床護理路徑計劃制訂與實施:白內障患者需接受手術治療,故而臨床護理可分為術前、術中、術后、出院四個階段。
術前: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需積極接待患者,大致告知科室、醫師等醫院相關信息,協助患者完成相應檢查工作,并安排病房。待患者穩定后,即刻開展疾病健康教育工作,告知患者疾病注意事項、術前鍛煉的內容以及重要性等,包括咳嗽、深呼吸、術前定點鍛煉等,必要時予以強化鍛煉,同時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藥敏史。制訂治療方案后,護理人員即可協助患者完成治療前常規的體征檢測以及用藥護理,如托品酰胺散瞳。
術中:患者開始治療前,護理人員可通過言語、行為、神色等舉動與患者互動,激勵患者,以此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叮囑患者如果出現身體不適,需及時告知。待治療結束后,護理人員還需與醫師進行溝通,了解患者術后護理的側重點。
術后:護理人員需做好患者的用藥護理,如藥物滴眼。用藥前,護理人員均需詳細告知患者用藥步驟、藥物信息、正確用藥姿勢等。待患者瞳孔回縮后,護理人員即可指導患者進行離床活動,但活動環境需在光線柔和處,同時密切觀察、記錄患者體征、術眼狀況,若出現疼痛、異物感等癥狀,需立刻通知醫師進行診斷處理。此外,護理人員還需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注意事項,增進患者對并發癥的認知,避免出現意外狀況,如便秘患者避免用力排便,防止晶體脫出。
出院: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出院指導,內容包括居家自我護理、緊急事件處理、日常生活注意、健康用眼等,如眼部觀看手機、電腦、電視、書籍時,間隔30 min需閉目休息5~10 min;
謹防感冒咳嗽,以免影響傷口;每日檢查眼部。同時,記錄患者聯系方式以及家庭住址,做好定期隨訪,隨訪包括微信隨訪、電話隨訪、上門隨訪,微信隨訪每周3次,電話隨訪每周1次,上門隨訪每月1次,并指導患者定期復診,通常為3個月后復診。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期間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角膜水腫、鞏膜損傷、房水混濁、一過性眼壓升高四項。總發生率=(角膜水腫+鞏膜損傷+房水混濁+一過性眼壓升高)例數/總例數×100%。
②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得分。采用簡化版生活質量調查問卷(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7],包括生理機能、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五項內容,單項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③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量表,信度系數Cronbach’s α=0.824,由患者及家屬匿名填寫,總分100分,內容包括護理內容、護理效果、護理態度、主觀感受等,以分值劃分:非常滿意(90~100分)、基本滿意(60~89分)、不滿意(0~59分)三個等級。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④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角膜內皮細胞指標變化、視力水平。使用非接觸角膜內皮顯微鏡測定角膜內皮細胞(生產企業:日本托普康),術后4周時測量,包括角膜內皮細胞面積、角膜內皮細胞密度。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
[n(%)]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期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期間生活質量得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指標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角膜內皮細胞指標變化、視力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角膜內皮細胞面積和密度、視力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角膜內皮細胞面積小于對照組,角膜內皮細胞密度、視力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白內障是一種由眼部晶狀體混濁而引起的視覺障礙性疾病。解剖學證實,人體眼部晶狀體是一種透明的物質,也是眼球內重要的光學部件,晶狀體混濁后,會直接影響眼部視覺神經接收的光學影像質量,從而降低人體視力,甚至引起失明[8]。據臨床調查顯示,白內障在全球致盲性眼部疾病中位居榜首,約占全部眼病致盲患者的46%,且其中又以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多見[9]。因此,有效診治老年性白內障是臨床白內障防治工作的重點。
手術治療是白內障患者首選治療方案,但該方案過程較為復雜,患者術前需做好準備工作、術中需有效依從治療、術后需注意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加之老年患者機能衰退因素,患者圍術期還需輔以良好的護理干預。
傳統護理方案多注重于患者治療的配合以及術后并發癥的處理,內容較為片面,護理操作以及護理工作質量受護理人員個體化因素影響較大,且忽略了個性化元素,導致患者心理情緒未能有效改善,護理依從性不高[10-12]。而臨床護理路徑以時間為橫軸,將患者圍術期護理分為術前、術中、術后、出院四個階段,以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包括診斷、治療、護理、指導、出院計劃等內容,從而形成詳細的護理計劃表,使得護理工作不再盲目、機械地執行醫囑,增加了護理的科學性,且提升患者對護理的認知,促使患者主動參與護理過程,形成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相結合的護理工作模式,顯著提升了護理工作質量[13-16]。
本文中,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由此可見,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這可能是因為臨床護理路徑實施使得護理工作有計劃性和階段性,有效減少了患者護理期間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并提前做好了術后并發癥的評估、預防和處理,從而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指標得分、護理后角膜內皮細胞密度、護理后視力高于對照組,護理后角膜內皮細胞面積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了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生活質量和眼部狀態的改善效果。通過臨床護理路徑,護理人員能夠依照患者個人特點制訂詳細的飲食計劃、運動計劃等生活指導內容,促使患者健康生活,從而提高了生活質量。且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減少其余因素對患者的影響,如并發癥、心理情緒等,從而提升了手術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
而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凸顯患者及家屬對臨床護理路徑的認可,為該護理模式推廣創造了條件。
但本文研究樣本數量較少,且均為南京市江寧醫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樣本選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法作為臨床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發生標準,研究結果準確性和適用性尚待驗證。南京市江寧醫院將于今后工作中繼續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納入更多老年性白內障患者作為樣本,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提高研究結果的準確性、適用性,并探尋臨床護理路徑用于老年性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其他優勢,為臨床提供更多參考。
綜上所述,在老年性白內障患者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改善患者視力、生活質量、角膜內皮細胞狀態,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滿意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祝齊蘭.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性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意義[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4):96-98.
[2]姜曉紅,王穎.老年性白內障患者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評價[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1):63,65.
[3]周旋.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性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2):2278-2280.
[4]張睿.臨床護理路徑在眼科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4):273-274,277.
[5]人民衛生出版社.《眼科臨床指南解讀:白內障》一書出版[J].中華眼科雜志,2019,55(2):97.
[6]曹賀,閻啟昌.白內障診療指南--第42屆日本白內障學會制定[J].日本醫學介紹,2004,25(10):467-469.
[7]胡曉佳,劉麗華.臨床護理路徑在眼科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6):221-222,225.
[8]張霞.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性白內障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1,36(8):214-215.
[9]張可楠.分析討論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性白內障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及滿意度影響[J].醫學美學美容,2019,28(20):141-142.
[10]趙宏.臨床護理路徑用于71例老年性白內障護理中的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0):278-279.
[11]高磊.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白內障圍術期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3):209-210.
[12]蔡海娟.臨床護理路徑在眼科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療,2021,40(6):100-102.
[13]劉莎莎.CNP在老年性白內障手術護理中的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4):226-228.
[14]陳姣,李成軍,譚曉慧.臨床路徑對老年性白內障手術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費用的影響[J].中國病案,2021,22(7):70-72.
[15]高淑亞,戚玉環.臨床護理路徑在眼科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探究[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6):204-205.
[16]高彩琴,李鴻儒.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31):179-18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