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作回顧
這一年,我們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力量。
這一年,我們開局“十四五”、開啟新征程,在戰略上布好局、在關鍵處落好子。
這一年,我們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譜寫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篇章。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7894億元、增長8.3%。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5%。
進出口總值增長22.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1%。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7%、10.6%。
2021年九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科技創新能力提升
提升創新平臺。
壯大創新主體。
優化創新生態。
二、產業轉型升級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推動科技創新區域協同。
推動產業發展協同協作。
推動生態環保聯建聯治。
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四、“一區兩群”協調發展
提升主城都市區極核功能。
推動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推動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文旅融合發展。
五、改革開放
拓展開放通道。
提升開放平臺。
發展開放型經濟。
以開放促改革。
六、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
分層分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大力推進城市提升工作。
七、生態環境保護
強化生態保護修復。
強化減污治污。
強化節能降碳。
八、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改善
堅持就業優先。
深化教育改革。
推進健康中國重慶行動。
發展文化體育事業。
優化養老服務供給。
加強社會保障。
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九、安全穩定各項工作
筑牢疫情防控防線。
堅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產。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左右。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
進出口總值增長5%左右。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左右。
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以上。
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左右。
能耗強度下降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慮。
2022年重點抓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穩增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促進消費升級擴容。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二、統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持續釋放區域經濟發展布局優化效應
縱深推進雙城經濟圈建設。
持續推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
三、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建設一流創新平臺。
培育一流創新主體。
營造一流創新生態。
四、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
提高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五、推動改革落地見效,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
深化財政金融改革。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快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
六、擴大高水平開放,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提升開放通道效率。
提升開放平臺能級。
提升開放型經濟質量。
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推進鄉村建設行動。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八、持續推進城市提升,提高城市功能品質
強化規劃引領。
構建現代基礎設施網絡。
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推動城市管理改革創新。
九、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有序推進“雙碳”工作。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十、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以更有效舉措促進共同富裕
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
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強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
推動文化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把法治建設推向縱深。? ?把效能建設抓緊抓實。? ?把廉政建設貫穿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