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全市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紛紛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圍繞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熱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奉獻自己的真知灼見。
工業強則永川強。永川將堅持把制造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科技創新,強化人才培育,著力提升產業能級,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在全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發展壯大汽車摩托車、電子信息、智能裝備、智能家居及材料、特色消費品五大支柱產業,創新培育生物醫藥及大健康、新能源、民用航空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構建“5+3”產業體系,加快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助力成渝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就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來說,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依托重慶云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提速壯大服務外包、軟件、數字影視、人工智能及物聯網等重點產業,打造西部數字產業基地。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促進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此外,著力推動職業教育特色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人才是第一資源,永川將以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升級打造職教3.0版本,加快構建貫穿全生命周期、服務全產業鏈的職業教育體系,加快建設“中國工程師之城”。
——重慶市人大代表、永川區委書記張智奎
自2019年啟動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以來,重慶通過聚焦科技創新前沿,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形成了布局科學、特色鮮明、整體協同的創新創業空間體系,打造“雙創”升級版。重慶大學等10個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已引進獨立法人研發機構40余家,入駐企業超過1800家,入孵企業團隊超過3000個。
為加快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建議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具有吸引力的專項扶持政策,以促進技術、人才、資金、服務等創新資源集聚。
第一,由相關部門牽頭建立環大學創新生態圈的管理、認定和考核制度,使其真正成為科技創新基地和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平臺。同時,市、區聯合出臺優惠政策,在人才引進、創業融資、房租補貼、開辦企業、創新項目扶持等方面給予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專門支持。
第二,對入圈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稅收優惠。個人所得稅方面,可對入圈企業的投資人、高管、主要技術負責人等,給予一定比例返稅獎勵;企業所得稅方面,可對入圈企業進行核定征收;增值稅方面,可在一定期限內對入圈企業進行一定比例的返稅獎勵。
——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大學建筑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樹生
重慶、四川、貴州三省市可聯合構建渝川黔異地數據災備中心,這不僅有利于構建西部數據要素市場,還可促進三省市民生、政務數據融合與協同創新。
建議重慶、四川、貴州三省市共同建立健全工作協作機制,推進跨行政區域數據災備中心和西部數據要素市場多元聯動。加大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協作力度,聯合破除一批制約數據災備要素跨區域流動的制度障礙,共建一批重大災備中心研究平臺、產業創新平臺和產業合作園區,攻克一批“卡脖子”共性關鍵技術,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科技成果,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形成機制高效、協同創新、成果共享、活力迸發的災備技術創新共同體。
未來3—5年內,我國算力資源或將迎來整體供給不足的瓶頸。建議三省市有必要提前布局、提前應對,統籌謀劃異地數據災備中心建設,推動設施協同有序發展。統籌東中西部地區能耗指標配置,建立跨省能耗指標交易機制。
——重慶市人大代表、綦江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母明江
當前巴蜀文獻保護工作還面臨著以下困難:一是川渝兩地分頭實施,不可避免重復建設,難以形成聚集合力;二是政產學研存在壁壘,科研成果轉化較慢,與市場應用脫節較遠;三是文化建設工程艱巨,需要持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當前,國家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渝正攜手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這為推動巴蜀文獻保護利用提供了寶貴機遇。
因此,我建議加快實施巴蜀特藏文獻保護利用工程,具體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川渝兩地簽訂框架協議,建立跨省市區域合作機制;二是申請政府立項支持,提供充分財政保障;三是共建巴蜀文獻保護研究機構,切實加強文獻整理與保護利用;四是完善學科建設,聯合培養文獻保護優秀人才;五是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巴蜀文化高地。
通過以上舉措,期待成渝兩地共同推動文獻保護、文化研究、文旅融合、文化產業等工作邁入新階段。
巴蜀千載情,川渝一家親。我鄭重呼吁川渝兩地攜手合作,共同開展文獻保護和文化傳承,讓巴蜀珍貴典籍與巴蜀優秀文化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圖書館館長任競
“雙減”政策的頒布與實施是“十四五”規劃中教育改革的重要支點,但如何做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要求的鞏固和擴大義務教育“雙減”成果,是一個重大課題。
學生參加的培訓班少了,書面作業少了,但家長們又產生了新的焦慮。有的家長開始加網課,過多添加特長課程,把學生的時間排得滿滿的……這些都是需要面對的新問題。以江津區為例,149所中小學全部開展了課后服務,參與服務的教師達6755人,占比92.24%。這會給教師們增加一些負擔。
建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途徑減輕教師負擔。有必要建立個別緊缺學科教師實行區域交流共享機制。像心理健康、科技等專業性較強的教師,應該進行交流共享,這樣能減輕其他教師工作壓力。
——重慶市人大代表、江津區四牌坊小學副校長胡敏
在老齡化程度加速加深的當下,引入社會力量做大供給,讓大多數需求在基層就能得到滿足與消化。做好醫養結合,不僅是民生工作,更是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的必然之路。具體可以從擴供給、樹樣板、強保險三方面強化改進。
首先在“擴供給”方面,加速成渝監管聯動、互聯互通,降低供給成本,以利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基層醫養。同時也增強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供給,強化培養激勵,尤其是對家庭醫生的支持幫扶力度,讓其成為入家健康服務第一人,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其次是構建以社區為抓手的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進一步打通“預防、治療、照護”三位一體的健康管理模式。同時提升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家庭三級聯動的效率,平滑重癥支出曲線,實現醫療資源降本增效,以現有典型社區開展先行先試,建設樣板工程。
第三是做好保險保障作用,尤其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應沉入社區主戰場,融入社區居家場景的“醫-養-護-險”整合服務,形成更多層次的費率調整機制。鼓勵社會參與形成多樣化服務包,多元發力低耗高效,既能普惠兜底又有品質服務。
——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市迪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羅韶穎
2021年6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實施。
當前由于學業壓力較大等各種因素,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日漸凸顯。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心理問題認識尚不足,心理專業師資力量還不夠,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隱蔽性高等,導致未成年人心理創傷較難治愈。
因此,建議加強基層未成年人保護能力建設。要著力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問題的預防矯治體系,加強對單親、困難等家庭的未成年人子女的日常關心和心理疏導。
具體實施中,建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專業的社會組織服務機構,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全方位改善單親、困難等家庭的未成年人生活、學習和心理健康狀況。
此外,基層應該加大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力度,加大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宣傳教育和業務培訓力度。
——重慶市人大代表、九龍坡區九龍社工服務中心主任陳會蘭
實施區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行動,是落實國家分級診療制度的有力舉措,對于促進醫藥衛生事業長遠健康發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區縣醫院要首先做好自身發展規劃,一張藍圖干到底。
同時,抓人才和服務。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要實現人才的逆向流動,就要在機制體制上釋放活力,狠練內功,提振實力,實行同質化的診療服務。
此外,綜合能力提升要真正體現“綜合”二字,即在提升醫療水平、人才隊伍、學科實力的同時,也要抓好科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硬件升級,做好品牌形象宣傳,積極與各級醫院開展交流與合作,全方位發力,謀求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黃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