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光忠

回眸2021
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重慶人,由于工作需要,近年來長期奔走于成渝兩地。
自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明確定位以來,川渝兩地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按下川渝融合發展的“快進鍵”、跑出川渝融合建設的“加速度”,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日益深入人心,兩地在教育、醫療、住房保障、互聯互通等方面展開了多方合作并且成效顯著,為我這樣在川渝“兩頭跑”的人提供了諸多便利。
當然,作為一名互聯網從業者、管理者,除了感受到成渝兩地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我還深刻認識到這一重大國家決策部署背后給企業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顯示了黨中央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的強烈信號,也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黨中央站在全球視野和未來視角下的謀篇布局,是系統性、結構性的主動進取和塑造。
能夠參與這一重大決策部署,是騰訊的使命,也是騰訊的幸運。目前,騰訊正在積極擁抱產業互聯網,做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幫助實體經濟轉型發展,也在重慶落戶了西南總部。這幾年來,公司在成渝地區的投入持續加大,投資、人員、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勢頭迅猛。
下一步,騰訊還將堅定不移地推動成渝兩地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添磚加瓦。
同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將從科研創新、高端人才引進及培養、企業發展政策及資金支持、市場推廣應用與技術服務、全產業鏈優勢互補及協同發展等多個方面,為各類型企業提供發展新機遇,相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釋放出更大的帶動效應。
展望2022
對于重慶來說,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應聚焦在高質量、供給側及智能化等方面持續發力,高水準規劃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高質量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合力打造數字產業新高地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指出,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就是要增強成渝地區在我國西部地區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綜合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成為帶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
目前,重慶和四川都被列入首批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數字經濟發展先發優勢明顯。
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全球城市尤其大城市發展也處于新舊動能的交匯轉換期。重慶作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重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長江經濟帶的樞紐節點,通道優勢明顯,應用場景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數字經濟具有良好基礎。
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重慶應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的技術領先優勢與智能制造產業戰略相結合,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加快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抓住新機遇、激發新要素、培育新動能、發展新業態、推進新治理、夯實新基建、探索新機制、打造新平臺、強化新支撐、形成新格局。
堅持科技創新導向,著力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
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和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下,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就是要增強成渝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提升科技對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使成渝地區成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誕生地和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提升市場和行業話語權。
為此,應堅持科技創新導向、聚焦大數據智能化、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創新,著力在建平臺、聚資源、強機制上下功夫,扎實共建西部(重慶)科學城,發揮頭部科技企業、院所、機構的帶頭作用,為科技資源集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搭建平臺,持續性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領域交流活動及合作項目。
增強人才吸引力,做好成渝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作為科技創新與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各地區在未來數字經濟競爭中形成優勢的重要抓手。人才共享能夠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也是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實現雙城協同發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成渝創新人才集聚的趨勢正在逐漸顯現、科研研發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但是人才的吸附能力較弱、人才儲備不夠、人才結構單一等問題依舊存在,較于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中西部地區在生活要素成本上擁有一定優勢,若能針對高端人才對于教育、醫療、稅收等問題給予政策支持,出臺相應優待政策、頒發人才“綠卡”等,對于高端人才的吸附力將大大增強。
建議川渝出臺具有競爭力、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鼓勵優質行業人才回流,加強高端人才的孵化培育,打造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專業人才資源庫。從創新要素供給、應用場景營造、城市生活品質等多個方面,建設適宜創新人才成長的宜居宜業城市。
(作者系重慶市政協委員,騰訊集團副總裁、西南區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