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海 馬江望

轄3個黨小組、6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1.8萬余人、面積達4.2平方公里的奉節縣夔州街道冒峰社區,是集城市建設安置房、外來企業及商品房入住于一體的混合型社區。
近年來,隨著飛洋世紀城、濱湖上院、集美江畔、西晟悅府等商住小區陸續投入使用,冒峰社區人口增至10萬人,管理難度隨之增大。
為此,冒峰社區黨支部堅持黨建統領,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同時,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縱橫交叉”助推基層治理
“為了城市的建設發展,為了后代子孫的幸福,我們原有的土坯房變成了現在的高樓大廈,各種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只是,入住10多年時間,因開發公司的原因,房產證一直拿不到手,成了年過七旬的翟大爺的心病。
不只是翟大爺,整個冒峰社區居民小組1組的老百姓都有著類似擔憂。好在,經過冒峰社區黨支部的不懈努力,包括翟大爺在內,房產證的問題迎刃而解。
“對于我們這些普通百姓來說,房產證是我們心里的一塊石頭,還關乎子孫讀書的問題。”原來,冒峰社區黨支部在了解到居民訴求后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最終在夔州街道黨工委及相關部門多方協調下,通過“現場辦公”的方式把收集的相關信息就地研究,讓居民們的憂心事得以解決。
除了基本的日常管理工作外,面對居民提出超出社區能力范疇但又涉及居民切身利益訴求的問題,冒峰社區黨支部探索通過“縱橫交叉”聯誼會,即橫向通過街道組織轄區黨員、非公黨組織等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黨員大會,縱向通過縣、街道、社區三級黨員會議制度,定期召開黨員大會,研究解決社區重大問題。
如何推行“縱橫交叉”工作法?冒峰社區黨支部實行黨建統領,一網覆蓋,所有工作入網,推行黨建、政務、服務網絡“多網合一”。
其間,在將轄區359名黨員編入流動支部網格后,又將曾經在黨組織內任職的黨員按照“縱橫交叉”進行梯度分類,再邀請進入社區黨支部或者黨小組,以此助推社區基層治理。
“聯合結對”解決群眾訴求
“我們這些上了歲數的人,身體不便,總盼望近一點的地方能有一個適合我們老年人活動的場所,但是社區既沒資金,又無配套設施。”冒峰社區居民小組5組組長向德元一度很苦惱。
然而,在新一屆冒峰社區黨支部通過問卷調查把社區老年人的訴求和想法收集上報到夔州街道黨工委和縣民政局后,緊接著,“冒峰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應運而生。
在冒峰社區,像向德元這樣的訴求還有很多,能提升基礎建設的單位和非公企業也不少,但這些沒有隸屬關系的單位,如駐轄區單位、非公企業、物業管理公司、業主委員會等,在社區服務中遇到棘手問題后,有時存在相互推諉的現象,導致不少民生問題久拖不決。
誰來牽頭整合資源,冒峰社區黨支部的答案是堅持黨建統領,通過夔州街道黨工委聯合結對“創文”牽頭單位,吸納能力強的駐轄區單位、非公企業、物業管理公司等的黨組織的優秀黨員進入社區流動黨支部,組成一個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的綜合型功能性基層力量。
此種方式的建立,不僅充實了黨支部的力量,還能從多個層面協同解決轄區居民訴求。
“志愿服務”拉近干群關系
飛洋世紀城小區共有15幢樓,1—8幢都是征遷安置的住戶,物業管理費的收取一度讓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人頭疼不已。
“社區黨支部動員黨員力量,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敲門入戶’活動,使得小區管理得到很大改善。同時,很多矛盾糾紛都在小區內得到化解。”冒峰社區退休黨支部書記余國保介紹。
夔州街道黨工委通過“社區黨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模式,會同縣委統戰部、縣黨史研究室等部門“敲門入戶”,進一步察民情、集民意、解民難、排民憂、聚民心,對居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進行商討,做好疏導協調工作,共同維護社區建設。
“志愿服務人人可為、事事可為、時時可為,冒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小手拉大手’、院壩會宣講、社區微信群宣傳等方式,共招募轄區志愿者200余人,積極投身到扶弱助殘、倡導文明、維護秩序、清掃環境等社會公益性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中來。”聯系冒峰社區的夔州街道黨工委組織委員肖亞林表示。
據統計,自2018年以來,冒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共計開展各類志愿服務2000余次。當下,“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的常態已成為冒峰社區拉近干群關系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民主調解”推廣居民自治
“隔壁的一個小伙子天天晚上吹笛子,嚴重影響了我們休息”、“我們樓上總是漏水,一次次去協調,對方干脆連門都不開”……諸如噪音擾民、樓上漏水、停車困難等問題層出不窮。
面對居民訴求,冒峰社區黨支部堅持黨建統領,探索“民主調解”解決問題。
為此,冒峰社區黨支部專門成立了一個“人民調解室”用于處理群眾矛盾糾紛。調解室以社區黨支部書記陳燕平任調解組長,組織轄區黨員代表、居民代表、所涉單位或公司代表及問題訴求方,共同召開“民主調解”議事會。
議事會通過提議題、開言路、出主意、擬方案、定公約,最后由居民自己“說了算”,并將制定的解決方案提交黨支部大會和居民代表會議審議,經2/3以上代表同意后實施。
近年來,冒峰社區黨支部堅持黨建統領所設立的“民主調解”議事會,妥善解決了社區所轄各小區的寵物擾民、亂倒垃圾、高空拋物等棘手問題。
“力量下沉”更好服務群眾
“街道干部進社區,讓我們辦事輕松多了。”冒峰社區70多歲的居民余洪秀坐著輪椅來到社區辦理指紋驗證手續,“原來要坐公交車去街道辦,我因為腦血管堵塞只能坐在輪椅上行動,家里沒其他人幫忙時特別不方便,現在我坐輪椅過來不到5分鐘就解決了問題。”
從2021年6月起,夔州街道試點將街道服務大廳中的民政、養老保險、醫保、就業等窗口的工作人員下沉到社區辦公。
在夔州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明看來,服務窗口前移,街道力量下沉到社區,既能方便群眾辦事,又能讓社區工作者騰出更多的時間服務群眾。
“街道力量下沉后,這些事務都通過我們社區來辦理。”冒峰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劉光美說,有些不通過社區辦理的事務,居民也習慣性地到社區咨詢,“現在好了,街道服務大廳的工作人員直接就處理了”。
街道力量下沉社區試點大半年以來,夔州街道“一個街道兩個服務大廳”的機制逐步理順。
堅持黨建統領,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有效解決居民訴求,調解居民矛盾糾紛,有效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冒峰社區黨支部一直走在奮發有為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