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德德
“地上的人兒啊”一詞來自作者特別喜愛的一首歌曲《無與倫比的美麗》,其中有一句歌詞寫道:“天上風箏在天上飛,地上人兒在地上追。”作者在動筆的第一時間,便想到了這幾個極有靈氣的文字,故用作這套系列作品的標題,以表敬意。
整部作品濃縮了這些年作者在街頭看到聽到和拍到的城市中林林總總的煙火氣,畫中的主角們似乎已經遠離了所謂的“現代化”,而作者與他們幾乎也只是一面之緣甚至匆匆一瞥。這些地上的人兒與作者在同一個城市卻散布在不同的角落,身處在同一時空中卻演繹著形態各異的故事。“我們來了,我們走了,或許每個街頭唯一的不同之處,就在于擁有著不同的他們。”
他們好像奔騰在空中的雨滴,一個個散落在地上盛開了花。

1 小女孩的歌聲
路過的,駐足幾秒,
喜歡的,停格片刻,
也有懂行的經過,
一面感嘆,一面鼓掌,
偷偷叫好還濕了眼窩,
她的歌聲總會贏得喜愛,
但行人不一定在聽她唱歌。

2 童年炸串
炸得通透,遍體流油。
稍停片刻,大吃幾口。
路過的總回首,
吃起來便不抬頭。
炸串的味道擱一邊,
關鍵得面糊裹得厚。
一盤十幾串總有湊數的,
最愛吃的那個有人喜歡先吃,
有人喜歡留在后頭。

3 修各種拉鎖
拉鎖有多少種?
打有這個行業起恐怕也沒人算過。
真有大明白抱著鋼件來盤問道:
我走訪了那么多攤兒,
問遍了師傅也沒個準譜兒,
今天看您這兒寫著“修各種拉鎖”,
想必您就是能人,
您給我說說,
到底這拉鎖有多少種?
分門別類,
幾大流派,
歷史沿革,
創新發展,
就連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破壞偷走了多少拉鎖,
都好好告告我,
可否?
師傅聽罷神色未動,微出一聲:
您好,我這兒也能修鞋。

4 路邊野餐
隨處一坐,瀟灑吃喝。
偶有行人,指點比畫。
巧合對上一眼,
沒事兒,
你嘟囔你的,
我吃我的。

5 惺惺相惜
不知賣的是什么,
老奶奶也不吆喝。
如同姜太公釣魚,
看著就覺得佛系。
這時又來位奶奶,
自然便湊在一起。
對著小攤車入神,
一聊便惺惺相惜。
倒是沒聽著說話,
不排除在聊八卦。

6 王國
她就好像個辛勤的國王,
照看著這片擁有獨立“話語權”的地盤。
幾次照面總在忙碌,
閑下來的時刻便坐著看:
手機或者類似報紙之類的東西。
畢竟,
一國之君,
思想很重要。

7 修車工
有時候面對年老經驗豐富的師傅,
你雖是顧客,
也不好多說些什么:
問人家什么時候弄完吧,
顯得自己這人沒耐性;
聊聊風俗人情吧,
又跟人家不是一個年代的。
可明知等的時間還很漫長,
于是,
搜腸刮肚,
百轉千回,
想了這么一句:
哎,大爺,這附近有賣烤串的嗎?

8 三人談
聊天就是吃飯,
內容決定口味。
人生大事好像主食,
但這個時代流行減肥,
聊多了的確容易撐著。
家長里短好像街邊小吃,
風味極佳,
但很可能不衛生,
聊完了鬧肚子。
不過你總有聊飽了的時候,
花生瓜子也是消遣,
邊嗑邊說,
毫無內容,
其樂融融。

9 隨心
擺一小攤,露一小臉。
問也隨心,賣也隨心。
家長里短,時政風云,
嘆也隨心,樂也隨心。

10 無人傾聽
盡情放聲,
雖夜已深。
那些聽慣了汽笛與喧鬧的過客們,
為何不停下來,
聽聽這首歌曲?
也可能你覺得難為情,
但誰讓他,
就是如此出眾呢。

11 老婆婆的蛋烘糕
人群中的主角,
被包裹得嚴嚴實實。
走近都看不到老婆婆的神情,
打遠卻能聞到蛋烘糕的香味。
嗯,
是一種老婆婆的味道。

12 夾雜膏藥
古玩攤夾雜膏藥,
歷史性自然提高。
問其效是否靈驗,
有緣者自會成交。

13 等待開張
老板迫切等待開張的眼神最可怕:
要么把貨帶走,
要么把我帶走。

14 兩兩相忘
——老李,你今兒也沒開張呢?
——甭廢話,昨兒個剛賣出個大件兒,現在正質量守恒著呢。
——別吹了,我給你數了,你的貨昨天也是這么多。
——你還有閑心數我的貨?
——嗯,要有主顧誰顧得上數你的!

15 觀
觀棋不語,只留孤芳自賞。
人頭攢動,更顯花團錦簇。

16 夢一場
喧囂任喧囂,
醉臥自逍遙。
好夢剛坐醒,
不妨再一覺。

17 看報的修鎖匠
攤主從來深沉,
修鎖不必多問。
舉手投足相看,
酷似火云邪神。

18 再等會兒
——師傅,還得多久啊?
——再等會兒……
——我著急啊!
——噢,再稍等會兒……

19 桌布與鞋墊
桌布與鞋墊各自為政,
費盡心機想討取“女皇”的信任,
從而證明誰才是這條白布上
最引人注目的贏家。
然而贏家的命運,
未見得飛黃騰達,
充其量被人挑去,
遠走他鄉。

20 有點兒困了
困了,
就打個盹兒。
醒了,
就再堅持會兒。
相比擺攤兒,
修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