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曉桐,吳政奇,夏旭翔,呂國悅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 肝膽胰外科,長春 130021
淋巴上皮瘤樣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是一種罕見的由未分化的上皮癌細胞組成,伴有明顯淋巴細胞浸潤的腫瘤,首先報道發生于鼻咽部[1],隨后唾液腺、肺、乳腺、前列腺、膀胱、子宮等部位也有相關的報道。而原發于肝臟中的LELC極為罕見,根據免疫組化結果可進一步將其分為淋巴上皮瘤樣肝細胞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hepatocelluar carcinoma,LEL-HCC)和淋巴上皮瘤樣膽管細胞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holangiocarcinoma,LEL-CC)。本文將1例同時感染HBV和HCV的LEL-HCC病例結合相關文獻報道如下。
患者男性,68歲,主因“體檢發現肝占位1周”于2020年10月20日入本院。查體:皮膚、鞏膜無黃染,腹軟,無壓痛、反跳痛。既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史數十年,未進行抗病毒治療。實驗室檢查:WBC 3.5×1012/L,Hb 154 g/L,肝功能Child-Pugh A級,AFP水平正常,肝膽增強CT(圖1)示肝臟形態欠規整,肝S6段結節狀稍低密度影,局部外凸于肝表面,大小約2.4 cm,動脈期明顯強化,門靜脈期輕度強化,平衡期無強化,考慮原發性肝癌可能。膽囊、胰腺、脾臟未見明顯異常。根據以上結果,初步診斷為原發性肝癌。積極術前準備,于入院后4 d行肝右后葉切除術,術程順利。術后病理回報:肝細胞癌-淋巴上皮瘤樣亞型,體積約2.6 cm×2.5 cm×2.0 cm,膨脹性生長,局限于肝被膜內,脈管及神經未見明顯癌浸潤,肝組織切緣未見癌(圖2)。病理學鏡檢(圖3)可見大量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并形成大量淋巴濾泡,包繞上皮樣腫瘤細胞。免疫組化染色結果(圖4)示:GS(彌漫+),GPC-3(散在+),CK7(-),CK19(-),原位雜交結果:EBER(-)。經本院多位病理學家討論,診斷為LEL-HCC?;颊咝g后恢復順利,于術后1周出院,術后1年隨訪,復查AFP水平正常,肝膽增強CT未見腫瘤復發轉移,無瘤生存。
注:a,動脈期呈明顯強化(箭頭所示);b,門靜脈期呈輕度強化(箭頭所示);c,平衡期無強化(箭頭所示)。
注:在切除的節段中可見一結節型腫物,大小為2.6 cm×2.5 cm×2.0 cm,切面灰白、實性、質韌。
肝臟的LELC相對罕見,1998年,Wada等[2]將LELC定義為在10個高倍鏡視野中存在100多個腫瘤浸潤淋巴細胞,但由于肝臟的LELC報道較少,這一診斷標準尚未統一。
LEL-HCC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EBV已被證實與LELC密切相關[3],尤其是LEL-CC[4]。LEL-HCC患者通常EBV呈陰性,目前僅有1例報道LEL-HCC患者EBV陽性[5]。
注:可見大量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并形成多量淋巴濾泡,包繞上皮樣腫瘤細胞。
注:a,GS(彌漫+);b,GPC-3(散在+)。
因此,EBV在LEL-HCC中的生物學意義需要進一步研究。本例LEL-HCC患者EBV亦呈陰性,表明腫瘤可能與EBV無關。HBV和HCV感染是原發性肝癌的獨立危險因素,在LEL-HCC中也是如此,根據以往的報道[6-7],LEL-HCC同時感染HBV和HCV的病例較為罕見,對于其臨床特點需要更多的臨床資料進一步研究。
LEL-HCC的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大部分患者在體檢時發現肝臟占位,少部分患者會出現右上腹疼痛。本例患者因體檢發現肝占位而就診。實驗室檢查大部分患者AFP水平正?;蜉p度升高,肝功能無異常。LEL-HCC的CT影像學可表現為平掃期肝內低密度影;肝膽增強CT動脈期呈不均勻快速強化,部分患者的腫塊在動脈期無強化表現,門靜脈期可有輕度強化,延遲期無強化,呈低密度影。
病理學檢查是LEL-HCC診斷的金標準,鏡下常表現為分化差或未分化的上皮腫瘤細胞,周圍有大量淋巴細胞浸潤,包繞上皮腫瘤細胞[8]。在本病例中,免疫組化結果為GS和GPC-3呈陽性,EBER陰性,并且CK7和CK19呈陰性,支持LEL-HCC的診斷。對于LEL-HCC和LEL-CC的鑒別診斷,與肝細胞癌和肝內膽管細胞癌的診斷相似。AFP、GS、GPC-3蛋白是診斷肝細胞癌的特異性免疫組化因子,而CK7和CK19是診斷膽管細胞癌的特異性免疫組化因子,根據免疫組化結果可區分LEL-HCC和LEL-CC。此外,LEL-HCC需要與典型的原發性肝癌、轉移性淋巴上皮瘤樣癌和原發性肝臟淋巴肉瘤等相鑒別[9]。
LEL-HCC的標準化治療方案尚未達成共識,目前根治性手術切除或肝移植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大部分文獻[6,10-11]報道LEL-HCC患者的預后優于典型肝細胞癌,這可能與大量淋巴細胞浸潤腫瘤組織有關,但具體機制尚不清楚。由于本病罕見,輔助治療的效果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探究。
綜上所述,LEL-HCC是一種相對罕見、發病率較低的肝細胞癌亞型,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大部分因體檢偶然發現,其診斷主要依靠病理學檢查,治療方法主要是手術切除,積極治療后患者預后優于原發性肝癌。
倫理學聲明:本例報告已獲得患者知情同意。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仇曉桐負責課題設計,查閱文獻,撰寫論文;吳政奇、夏旭翔負責收集數據,采集圖片,對文章進行修改;呂國悅負責擬定寫作思路,指導撰寫文章并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