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鳳珠
2022年,中國集郵有限公司發行的拜年封迎來“而立之年”。
2月15日,公司總經理任永信與劉敦、張石奇、吳冠英等拜年封主創設計人員齊聚一堂,講述拜年封誕生背后的故事,共話對拜年封“復興”的暢想。
鴻雁傳書,新春寄情。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遞名帖拜年的文化傳統。
任永信介紹,拜年封始于唐太宗時期。“過年時,人們要走訪親朋好友。親友人數眾多,一個一個地拜訪,時間來不及,怎么辦?就把自己的名字、祝福寫在拜年帖上,派仆人送到各家各戶。到宋代時,形成了‘名刺拜年’的習俗。”
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催生經濟騰飛,帶來拜年封誕生與興旺的契機。那是1992年底,中國集郵總公司(中國集郵有限公司前身)亟需一款叫得響的產品,推動集郵事業發展。劉敦是拜年封創始團隊的重要成員,也是拜年封最早的策劃者與設計者之一。他憶及拜年封的誕生歷程:“生肖郵票是當時郵票發行的制高點,我們想應當‘搶占’這個制高點,把生肖郵票的外延擴展、高度拔高,在大年三十晚上推出拜年封,實現生肖郵票與年俗的更緊密結合?!蹦菚r,人們工作越來越忙,城市在擴大,手機也沒有普及,“親自跑一趟向親友拜年已經不切實際,拜年封的誕生也就有了現實意義”。
策劃之初的拜年封,只是中國集郵有限公司獨立開發的一款郵品。劉敦等設計師的好友、著名相聲演員牛群到中國集郵總公司的一次“串門”,則改寫了拜年封的“命運”。劉敦說:“我們在辦公室討論拜年封時,牛群常來總公司‘平蹚’。我們一聊天才知道,他正在央視春晚籌備組準備語言類小品節目?!?/p>
當時,央視春晚已經家喻戶曉。如果拜年封可以與央視春晚結合,用實物向全國人民拜年,是否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通過牛群,拜年封創始團隊聯系到央視春晚導演組,便有了1993年央視春晚上扮演生肖動物的演員圍繞龐大的拜年封道具歡樂起舞、并像變魔術一樣沖出拜年封道具的精彩節目。
中國集郵總公司與央視攜手,使拜年封得到廣泛有力的宣傳。著名主持人邢質斌在《新聞聯播》中對拜年封的介紹,劉敦至今記憶猶新:“她說,中國集郵總公司為??今年的春節晚會專門發行拜年封一枚。”
30年間,拜年封主題與時俱進,規格、形式和編號傳統卻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給您拜年”4個字永遠溫暖人心。
拜年封從構思到第一枚正式發行,僅用了短短兩個月時間。最初的設計靈感,來自北京文化底蘊深厚的老胡同。
1992年冬天,設計師劉敦和張石奇常騎著自行車,到北京和平門一帶鉆胡同,尋找設計元素??吹剿暮显旱拈T樓,他們有了構想:中國內地有31個省區市,從北京開始,每年反映一個地區人們過年的場景,最終形成一整套拜年封,展現各個地區不同的特點。他們的想法,得到公司領導支持。

1993年拜年封( 設計:劉敦、張石奇)

1993年春節發行的首枚拜年封,以北京四合院門樓為主景,以一家三代北京人過年的場景為主圖。鮮紅的春聯貼在門樓兩側,影壁中央“福”字奪目,一家三代人分立門樓左右,孩子們手執風車、冰糖葫蘆與鞭炮,畫面喜慶,年味濃郁。
東北地區的春節元素,與北京迥異。冰天雪地的世界里,人們乘坐狗拉雪爬犁出行,孩子堆起雪人,二人轉演員踩著高蹺;粗木樁圍成的院墻內,辣椒、玉米懸掛在屋檐下,一名小女孩半藏在門后迎接來客,姿態半是好奇半是羞澀。這是1994年春節拜年封主圖描繪的場景。
為迎接香港回歸,1997年春節發行的拜年封將廣東人民的生活作為主圖呈現。南獅舞、金橘樹、摩托車……設計師提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展現紅紅火火的廣東新年氣象。香港回歸,廣東是“前哨”,廣東代表著中國內地,內地人民生活好了,香港才能回歸。
拜年封廣受歡迎、聲名漸盛,得到越來越多機構的關注,畫面主題與國家重大事件也有了越來越緊密的聯結。2002年春節發行的拜年封上,人們吹號打鼓,手中的中國國旗和奧運會會旗共同飛舞;一位長者將封面寫著“WTO”字樣的文件夾在腰間,一名小女孩高舉紅色橫幅“北京贏了”。這是對2001年我國喜事連連的紀念:北京申奧成功;中國正式加入WTO;中國足球沖出亞洲,進入世界杯賽場……畫面上,年度重大事件巧妙融匯。
一年一度,拜年迎春。拜年封發行30年來,用30幅各具特色的圖畫銘刻下個體與國家的共同記憶。
30枚拜年封上,有30副春聯為主題增色。拜年封上的春聯,與主圖相映成趣。
這30副不同年份的春聯,圍繞不同地域、不同生肖創作,作者不一、字數不一、主題不一,卻無一例外以文字留存下年度印記、書寫出時代風潮。總結30年來拜年封春聯的變化,任永信提煉出春聯的五宗“最”。
“戶外雞聲催曉日,屏前人影醉春風?!边@是最早一枚拜年封上的春聯。1993年正值生肖紀年的雞年,又是中國集郵總公司與央視春晚合作的起始年?!啊畱敉怆u聲’指雞年即將到來,點明年份;‘屏前’有雙關含義,既指畫面上的影壁,又指電視熒屏。”任永信介紹,從1993年至1995年,最早發行的3枚拜年封春聯,也是30枚拜年封中最短的春聯,“都只有14個字”。
最長的一副春聯,來自2005年春節的拜年封:“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聽鐘樂和鳴,八方共飲復興酒;縱橫九萬里,錦繡中華創未來,看龍獅勁舞,四海同吟發展歌?!贝郝撟侄嗑溟L,描寫的時間也遼遠、空間也廣闊。任永信解釋:“‘上下五千年’,表現我國歷史的源遠流長;‘縱橫九萬里’,表現我國疆土的幅員遼闊?!?/p>
2019年春節拜年封上的春聯,最有意境?!跋暮捎橙?,秋菊傲霜,冬梅喜雪,待用心講述春天故事;東海鋪銀,西疆綻綠,南嶺披紅,更放眼謳歌北國風光。”任永信分析,“春夏秋冬四季、東西南北四方,都融入一副春聯中,寫出了改革開放40年來大江南北的變化。”

拜年封發行30年特別紀念版(設計:劉敦)
走過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2020年,2021年春節發行的拜年封春聯表現出撥云見日的喜悅:“歷經酷冷奇寒,日暖春回,又是一年芳草碧;盼得冰消雪化,水流花放,依然百里杜鵑紅?!币咔楸┌l時,任永信正身處湖北武漢抗疫一線,在他看來,這是30副春聯中最令人難忘的一副?!?020年能走過來,非常不容易。當時,人口上千萬的武漢,公交車、地鐵停運,靠郵政車輛支援交通,動用郵政航空飛機運送呼吸機、防護服等。只要國家需要,郵政就在;武漢‘封一座城、護一國人’,這是一種自我犧牲,也是一種大愛擔當。”任永信表示,這副春聯借景抒情,表現了中華民族眾志成城的抗疫精神。
2022年春節拜年封上的春聯,是最新的一副。“五環傳雁信,邀鷹翔晴雪,燕舞春冰,虎躍群山增福慶;百載啟鵬程,喜鳳落千村,龍驤萬里,鹿銜瑞草送禎祥?!贝郝摰?個短句,每句使用一種動物表達吉祥含義。任永信說:“從建黨百年到北京冬奧,從脫貧攻堅奔小康到虎年祝福,春聯場景緊扣國家重大事件。”
“過年時,人們寄送拜年封,信筒裝不下,放在郵局桌子上的大笸籮里?!眲⒍孛枋?0世紀90年代末拜年封輝煌時期的景象。
拜年封的風靡,源于多方力量助推。劉敦介紹,除央視和《中國集郵報》等媒體的推廣外,自1996年起,拜年封中加入郵資明信片做拜年卡?!鞍菽昕ㄊ怯歇劽餍牌蠹彝ㄟ^拜年卡投票,作為《中國電視報》對央視春晚節目的評選依據。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公布獲獎節目并兌獎,使拜年封具有了實際功能。那時,中獎概率很大,許多人為了評選節目,到處尋找拜年封,拜年封就在全國一下子‘鋪’開了?!?/p>
群策群力、集思廣益,造就拜年封早期的興盛。為拜年封謀復興,任永信與設計師皆有思考。吳冠英說:“拜年封寫上祝福語、貼上郵票,通過郵寄傳達感情。接到親友寄來的、親筆書寫的、帶有溫度的拜年祝愿,感受是非常獨特的。如果拜年封留存下來,以后即使遠隔千山萬水,看到當時的筆跡,這種感受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p>
他建議未來在郵寄方式、設計風格等方面,使拜年封更加適應時代的要求?!翱梢越Y合電子傳輸方式,使操作更便捷;設計風格也應結合年輕人的審美、調動年輕人的興趣,‘與時俱變’?!?/p>
在張石奇看來,拜年封除承繼民俗特色、拜年功能外,還應當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融入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大運河文化等內容,并深入挖掘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精華。
“拜年封有四大特色,權威性、系列性、創新性、民俗性?!比斡佬疟硎荆磥淼陌菽攴鈶斣凇笆卣龔男隆敝兄\發展?!鞍菽攴馍仙w老郵票、貼新郵票的交接中,有告別昨天、迎接今天的儀式感。面向未來,辭舊迎新的傳統不能變、鄉愁的味道不能變、央視的平臺不能變。在新形勢下,我們要通過主流新媒體,探索讓拜年封再度煥發青春的新模式;通過AR技術、數字賦能,打造新載體。此外,還要讓更多新面孔參與其中,使新老設計師在設計崗位上常做常新,更好滿足集郵愛好者對拜年封的期待?!?/p>
他借用禪宗六祖惠能的話語表示:“‘一切福田,不離方寸?!菽攴馐青]票‘方寸’與心靈情感‘方寸’的緊密結合。集郵是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最好的抓手,拜年封是其中一個點。要以點帶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創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