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雅可

“成渝地區多樣化、可選擇的優質教育資源將更加豐富,人民群眾受教育的機會進一步擴大,實現更高水平、更有質量、更加普及的發展目標。”2021年底,重慶市教育委員會與四川省教育廳共同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共同譜寫成渝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進行曲。
雙城聯動實現“1+1>2”
突出雙城引領,強化雙圈互動,促進兩翼協同,教育一體化發展理念貫穿《計劃》始終。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以來,重慶和四川積極構筑教育部門交流互訪、校校同心畫圓、校地協作創新的平臺,大力推動成渝地區教育協同發展,為《計劃》落地見效提供有力支撐。
“同學們,用小棒當作筷子擺一擺,一雙筷子有幾根小棒?兩雙、三雙呢……”在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樹小學,數學學科組長魏仕貴把生活物品融入教學,正給二年級學生講解“2”的乘法口訣。
同一時間,300公里外的重慶市江北區新村實驗小學,老師們通過線上直播觀看這堂“原來數學還藏在筷子里”的示范課。
在這場成渝兩地線上學科研討活動中,泡桐樹小學語文、數學等學科組長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堂堂生動有趣的課程,兩校老師還就教材解讀、主題意義下的單元整體設計、“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等話題展開了線上交流。
兩所小學的結對共建,是成渝兩地打破區域壁壘,深化教育領域交流合作的行動之一。不僅如此,重慶市江北區還與成都市青羊區簽訂教育發展合作協議,確定重慶市江北區鯉魚池小學與成都市草堂小學、重慶市徐悲鴻中學與成都市石室聯合中學等16所學校結對共建。
“青羊區與江北區兩區既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師資力量和資源平臺,又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成都市青羊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與江北區在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共享、校際合作、教師培訓、教學改革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不斷探索創新結對共建新舉措,實現“1+1>2”的效果。
“職教聯盟”共育川渝技能人才
隨著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各行各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質齊增,在新形勢、新機遇下,川渝兩地職業院校如何提質培優、協同發展?《計劃》提出,組建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共建優勢專業、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推進學分互認、實施更加靈活的交換生安排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川渝兩地職業院校正式開展合作可追溯到2020年9月16日,重慶市教委與四川省教育廳在重慶簽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兩地126所職業院校、42家企業組建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將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培養培訓一大批服務成渝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合作交流、共建共享、協調發展……一年多來,川渝兩地職業院校紛紛抓住契機,以聯盟為平臺,加強與兄弟院校合作互動,整合優質資源,發揮自身優勢。
2021年7月20日,一場名為“智能建造技術與專業建設”的研討會,讓來自川渝兩地40多家建設職業教育聯盟成員單位匯聚在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與會人員共商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如何探索校企合作、如何打造新型產教融合共享平臺……
“作為川渝建設職業教育聯盟成員單位,我們將圍繞兩地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輝表示。
高校“牽手”共建科教創新共同體
近年來,川渝兩地高校交流合作頻繁,簽訂了多個聯盟合作協議,包括重慶大學、四川大學牽頭成立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四川美術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牽頭成立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等。兩地高校紛紛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展開合作。
“推動兩地高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人才互通,著力打造成渝科教創新共同體,更好地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認為,高校除了抓好人才培養工作,還要為地方發展貢獻科研力量,兩地高校協同發展能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
“與廣安合作,符合學校未來發展的戰略布局。”四川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鄒渝表示,將充分發揮學校優勢,促進廣安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川渝高竹新區建設,為廣安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我們力求在加強鍛造新時代教師隊伍、助推基礎教育優質發展、深化教育科研改革、開展研學實踐活動等方面實現區域協同,將廣安教育工作置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整體格局中去謀劃和推動。”廣安市教育和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借助重慶高校資源,廣安將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努力在“十四五”時期實現廣安人民的“大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