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強 劉傳麗 陳一豪

“面對凌厲的攻勢,他沉著反擊;面對復雜的法理,他條分縷析;面對偏頗的觀點,他高聲疾呼。”或許這句話最能概括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檢察二部副主任、四級高級檢察官王嶺給人的印象。
日前,王嶺被評為2021年度“重慶市擔當作為好干部”。面對榮譽,王嶺仍保持著一顆謙虛的心,他說:“每一次榮譽的獲得都是新的起點。”
從事檢察工作11年來,王嶺始終堅持以“過得硬”的高標準要求自己,以“求極致”的精神辦理好每一起案件,追求“法、理、情”相融合。
以夢為馬,做能擔大任的公訴人
作為一名典型的“80后”,王嶺兒時最大的愛好就是看律政題材的電視劇,他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站上神圣的公訴席,成為一名檢察官。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2011年7月,王嶺從中國政法大學刑法學專業畢業,考入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檢察院。2017年,因工作表現優異,王嶺進入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
“我認為該案……”第一次出庭,有些緊張的王嶺作為檢察官助理在庭上這樣說道。盡管有些局促,但他的公訴詞仍然說得慷慨激昂。
閉庭后,同他一起出庭的主訴檢察官,一位從檢近30年的老檢察人,將王嶺叫到一旁,善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公訴人在法庭上應該規范使用‘公訴人認為’而不是‘我認為’。”這不僅是稱謂的不同,還意味著檢察官是以國家公訴人的身份出庭,發言必須嚴謹、理性、平和。
“每次辦案,我都會想起這位前輩的忠告,他的話一直鞭策著我。”王嶺說,經過多年的歷練,他逐漸明白了“公訴人認為”這句話的重量和背后的深意——法治是對抗邪惡的圍墻,公訴人應摒棄個人情感的干擾,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鑄就一塊塊公平正義的墻磚。
2021年4月,王嶺辦理了一起故意殺人案。年輕女孩小琳(化名)在出租屋內被人殘忍殺害。案發后,犯罪嫌疑人馬大山(化名)迅速落網,但拒不認罪。
為了將“惡徒”繩之以法,王嶺爭分奪秒翻閱各種現場證據、案件材料。一天,王嶺在翻看死者尸體照片時,發現了一個不尋常之處,他定睛思索,腦海中立馬浮現出可能的突破口。隨后,更多的線索被找到,案件有了進展。最終在檢察機關的有力指控和充分釋法說理下,馬大山當庭認罪悔罪,正義最終得到伸張。
但對王嶺來說,僅僅“懲惡”是不夠的,“揚善”也是正義的一環。“那段時間,我常常忘不了被害人的慘狀,年輕的生命在最燦爛的年華凋謝,實在令人惋惜,我應該為她做些什么。”掌握情況后,王嶺主動為小琳經濟困難的扶養人申請到2萬元司法救助金。
從業11年來,王嶺辦理各類刑事案件超過400件,辦理的多個省部級官員職務犯罪案件、故意殺人案件被評價為“公訴模板”。2020年,他在第七屆全國公訴人業務競賽中獲得“全國優秀公訴人”稱號,還入選了全國檢察機關重罪檢察人才庫、重慶市檢察機關毒品犯罪案件刑檢專業團隊。
讓細節“開口說話”,做能打硬仗的公訴人
“細節決定成敗。公訴人必須把案卷看得細點、再細點,調查取證的工作做得深點、再深點,現場去得多點、再多點。”厚厚的卷宗如同荊棘叢林一般,從第一次捧起案件卷宗開始,王嶺便秉持著追求極致的匠心,在這片“叢林”中尋求真相。
2016年,王嶺承辦了一起合同詐騙案件,涉案金額達100萬元。而此前,犯罪嫌疑人鄭某曾因同樣的罪名被立案調查,但最終因證據不足未被起訴。在訊問中,鄭某堅持認為自己并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王嶺說:“非法占有目的的有無是認定合同詐騙罪的關鍵。司法實踐中,偵查機關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查證和認定行為人‘非法占有’的主觀故意。”鄭某反復圍繞這一點辯解,令偵查工作一時陷入僵局。
“從正面突破很難,需要‘迂回包抄’。”王嶺翻開厚厚的案卷,逐份審查鄭某和他人簽訂的工程合同,發現其中的合同格式不規范、字跡潦草、公司印章模糊不清……漏洞逐漸浮出水面。
王嶺迅速向偵查機關提出了鑒定印章、調取鄭某施工隊資質等30余條補充偵查意見,同時要求偵查機關調取鄭某此前的案卷材料。
經過補充偵查,最終證實鄭某根本沒有施工隊,更沒有相應的施工設備,簽訂合同的公章也系偽造,種種證據足以證實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并且此前鄭某涉嫌合同詐騙被存疑不起訴的案件,作案手法與此案如出一轍。王嶺隨即決定并案處理,最終認定兩起合同詐騙案涉案總金額300余萬元,鄭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3年。
王嶺堅信,為國為民就是伸張正義的底氣,檢察官不能眼睜睜看著真相從手中溜走。
講好法理事理情理,做有本領的新時代公訴人
邏輯清晰、陳述流利、分析論證嚴謹,這是同行對公訴席上的王嶺的評價。
出彩的背后,離不開多年的磨煉。大學期間,王嶺參加了大量辯論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將收集到的經典辯詞和優秀公訴人的辯論視頻悉心揣摩、反復觀看,再結合自己的語言習慣反復練習,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
王嶺說:“只有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思辨能力,才能更好地展現法治精神,履行作為公訴人的神圣職責,才能充分闡明法理、事理和情理。”王嶺曾多次在重慶市檢察官—律師模擬庭審大賽中獲獎。2021年,王嶺還完成了從“辯手”到“老師”的角色轉化,在第四屆重慶市檢察官—律師模擬庭審大賽上,他作為教練帶領團隊獲得了“最佳公訴團隊”稱號。
加強實踐錘煉的同時,王嶺也潛心提煉公訴理論。為了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更多人,他將多年來的公訴經驗和心得匯成《詢問出庭證人的套路、思路與謀略》和《如何做好毒品犯罪案件中的退回補充偵查》兩門課程。后來,這兩門課程分別入選全國和全市檢察教育培訓精品課程。
“從檢11年,我只是無數基層一線檢察官中最普通的一員。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都不能忘記自己作為一名人民檢察官的初心和使命。” 回首來路,王嶺堅定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