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那是在十幾年前的一個夏天,那是天氣晴朗,艷陽高照的一天。我和幾個朋友各自驅車出差在榆林的一家酒店住著,期間應神木縣政府的朋友邀請,說有個好項目招商引資,我們一大早就從榆林出發去神木考察一個投資項目,我們幾個人合計,反正路也不遠,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考察完項目后可以當天返回榆林,于是就沒有退酒店的客房。
我們到了神木的鄉下,項目考察也算很順利,大家對這個項目也很感興趣,考察結束后,神木的朋友想請我們去酒店吃大餐,我出差一般喜歡吃當地小吃,順便可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朋友知道我的想法后提議說就近有一家“殺豬菜”很有名,此提議正合我意,于是我們幾個人一起去吃了個“殺豬菜”。你別說,這味道還確實不錯,有點像陜北大燴菜,也和東北大燴菜有點類似,但本質上不同,味道也很獨特,因此,“殺豬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眼看下午三點多了,我和神木的朋友說:“項目的事回頭再議,我們需要早點趕路,我擔心怕路上下雨,所以就不敢多聊了。”神木的朋友說:“多聊一會嘛,這么大的太陽,哪來的雨?今年夏天一直大旱,何況當地的天氣預報也沒有說近期有雨,咱考察項目時,你沒看到路邊的莊家被太陽曬的葉子都卷縮了?要是真有一場雨,也可能是你們帶來的喜雨,那該多好。”由于我擔心路上下雨,我們相互間開玩笑著就告別啟程了,一路上我們忙著趕路,我讓司機車速放快,起碼保持80-100公里的時速。當快走到神木和榆林交界就近時,突然刮起一陣大風,緊接著雷聲大作,閃電交加,大雨傾盆,連續下了一個多小時,走著走著,路上的積水有一尺深,車速慢了排氣筒隨時可能進水,眼見前方的公路地勢低洼,山洪從不遠處的馬路邊漫過,照見那洪水漫過的地方有一輛半掛車停在淤泥當中,動彈不得。我讓司機趕緊把車靠在一個村莊地勢較高的地方,是擔心水淹排氣管熄火。我取出車上備用的雨傘親自去探了探路,天哪,前方幾百米轉彎處足有一公里長的淤泥,看大車輪胎陷進去的深度目測,足有一米厚的淤泥,大車也動彈不得,何況小車。不一會兒,我們車尾的汽車也排成長龍,大家都選擇在車上等待,不少司機也不打電話,選擇趴在方向盤上睡覺。我當即撥通當地交警部門的電話,告知他們淤泥路障的具體位置,給他們說需要調動至少兩臺鏟車清理淤泥,不一會兒雨停了,過了兩個小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天空又晴朗了,藍藍的天空中閃爍著的星星,好像在嘲笑我們趕路人沒有對大自然產生過敬畏,而傻傻的被困在路上。
夜色漸濃時,警車和鏟車陸續趕到。于是大家都看到了希望,耐心等待著鏟車清理前方路邊的淤泥,一等就從當天下午等到第二天上午,兩臺鏟車一夜忙碌鏟著淤泥,其發動機的轟鳴聲和燈光,和山谷的夜色交相輝映,方佛在唱著久旱逢甘霖后那動人的贊歌。路邊莊稼的葉子也舒展了,一陣微風吹過,嘩啦啦的響,好像是在愉快的歡呼著、祝賀著這場及時雨。也好像是在歡迎我們這些趕路的人,讓人頓時感覺不到那夜晚的寂寞。
堵住的車隊,由于附近是荒郊野外,根本沒有吃住的地方,路邊的村子連個商店也沒有!大家都在車上饑寒交迫的過了一夜。我們幾個人的遭遇是,榆林酒店登記的幾間房子空著,我們卻在車上住著過夜,連口熱水也喝不上。這也是我多年來出差唯一遇到被困路上的遭遇。
此遭遇告誡我們,當天氣是晴空萬里和艷陽高照時,我們就應該備好雨傘,放在車上或者包里,當山雨欲來風滿樓時,我們可以隨時取出雨傘,隨時準備遮風擋雨,這不需先知先覺,因為天有不測風云。看似晴空萬里,一陣風刮過,飄來一片烏云,隨時有可能下雨。因此,才需要我們未雨綢繆,避免衣服淋濕。
回想起來,我們七零后這代人還算幸運,成長于和平年月,沐浴了改革的春風,沒有經歷過戰爭和災荒,沒有餓過肚子,即使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比較貧窮的年月,吃粗糧也還能夠吃飽,那時衣服即使打補丁,也還能穿暖和。
之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大家不但都能吃飽,而且還能吃好,這就導致營養過剩者居多,吃胖了還需要減肥。慢慢的,就忘記了糧食、蔬菜、肉類的重要性。好多人認為今后根本就不可能會遇到忍饑挨餓,認為那些顧慮是多此一舉,甚至是天方夜譚。
去年冬天的疫情封城,給我們上了重要的一課,那就是多數的年輕人根本沒想到糧食、蔬菜、肉類儲備的重要性,總以為有錢就能買得到,所以就當天需要當天買,反倒是老年人,他(她)們曾經經歷過那餓肚子的年月,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及早做好了物資儲備。沒想到,年青人都在笑話老年人的瘋狂購物行為。年輕人過于對有錢就能買得到任何產品的那種自信,在突擊封城后,笑不起來了。感嘆說老年人:“姜還是老的辣!”年輕人沒有儲備糧食物資的家庭在封城后,出現了拿貴重手機、平板電腦和鄰居交換一袋大米的現象,說明了未雨綢繆的重要性。
小到一個家庭,大到整個社會,耕地、糧食、石油、煤炭等戰略物資儲備很重要,種子研發、技術儲備也很重要,老想著沒有了拿錢去買,問題是,到特定時期,你掏大價錢人家也不一定賣給你的時候。那你再有錢又有何用?自己始終有一塊兒自留地、試驗田總比沒有的好,有了地不要讓它荒蕪,每年生產,隨時防備掏錢別人不賣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只有戰略物資、生活物資能夠高度自給自足,飯碗才算真正意義上端在自己手里啦。
我在想,如果我們每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要是在各個方面都能隨時有危機感,緊迫感,做到未雨綢繆該多好,就不用讓我這愛思考的人焦慮這些問題了,因為未雨綢繆總比大雨傾盆時不帶雨傘而淋雨要好得多。
杜雪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陜西省新長征突擊手
陜西福佑未來品牌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廣資訊網》副總編
《華人頭條》陜西運營中心外聯部主任
《文學百花苑》雜志社簽約專欄作家
作者創作的詩詞作品《幽蘭香風遠》曾在第五屆“百花苑杯”全國征文大獎賽中榮獲特等獎,作者創作的紅色基因傳承類型詩詞曾被國務院新聞辦主管的《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的“中國訪談 世界對話”欄目在2021年7月23日以對話訪談形式報道, 作者創作的詩詞、散文、小小說、詩論文章等文學作品曾在《中華網》《中廣資訊網》《中國旅商傳媒網》《華人頭條》《和諧陜西網》《河南科技報》《文學百花苑》雜志《今日頭條》《子洲詩刊》《子洲方志》《子洲文苑》《府谷文化》《府州紅文苑》等媒體平臺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