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眉慧
摘 要:國家濕地公園是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有效組成載體,如何在全面保護的基礎上,科學有效地進行合理發展是未來需要解決的課題。該研究使用SWOT分析方法,對云南石屏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發展優勢、劣勢、機遇、威脅等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濕地公園的未來發展策略,為下一步的保護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家濕地公園;SWOT分析;建設發展
中圖分類號 S75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5-0161-03
Abstract: National wetland park is an effective carrie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protected area system, how to carry out reasonable development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will become a problem facing the future. SWOT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yilong lake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Shiping, Yunnan provinc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wetland park is propo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next step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National wetland park; SWOT analysi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異龍湖屬于珠江流域,位于云南省石屏縣境內,是云南省九大湖泊之一[1],也是紅河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中國最南端的高原湖泊。地處珠江支流的源頭,緊靠珠江支系南盤江與紅河兩大流域分水嶺,屬珠江水系,徑流面積360.4km2,其中入湖徑流區面積316.83km2,徑流區年產水量4182萬m2,湖泊面積31km2,最大水深6.55m,平均水深2.75m,正常蓄水位1414.2m。與云南省其他高原湖泊相比,異龍湖的歷史特別,經過多次大規模改造[2-3],形成了異龍湖和重生的濕地生態系統[4]。云南石屏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以下簡稱濕地公園)自2014年批準試點建設以來,濕地公園先后開展了退耕退塘還濕、濕地資源調查和監測、科普宣教等工程項目的實施,取得了顯著的保護成效,但隨著社會和群眾對濕地公園的新的時代要求,公園的建設和發展有待進一步的完善和提升。為此,本研究通過對濕地公園的發展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的分析,梳理濕地公園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推動濕地公園的科學保護和合理發展提供參考。
1 SWOT分析
1.1 優勢(S)
1.1.1 濕地生態系統典型性明顯 異龍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濕地生態系統單元完整,是云貴高原斷裂溶蝕湖湖泊類型,由深水區、淺水區以及各種水生動植物組成。整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完整,其形成和結構在云貴高原上比較典型。濕地公園的建設對石屏縣形象的提升和人居環境改善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實施了退耕還濕、退塘還湖、湖濱帶治理、小微濕地的近自然恢復等恢復治理工作。這些恢復效果和物種選擇等恢復措施對于云貴高原高原湖泊濕地的生態恢復研究與示范都有著重要意義。
1.1.2 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 根據濕地公園管理局的相關調查和監測,濕地公園共記錄高等植物216種,其中蕨類植物隸屬2目3科,種子植物隸屬45目66科。共記錄有獸類23種,隸屬于5目11科;鳥類101種隸屬于13目37科;兩棲爬行動物種類17種,其中兩棲動物9種,隸屬于2目5科5屬;爬行動物8種,隸屬于1目3科8屬;魚類26種,隸屬20屬10科6目。異龍湖作為一個曾經幾次干涸的高原湖泊,水生植物及濕地動物群落曾遭受嚴重的影響,但隨著濕地公園的建設,對異龍湖進行了搶救性的保護和修復。目前,濕地公園無異于一個重生的濕地生態系統,基于異龍湖特殊的歷史背景,生物種群數量正逐年恢復。這些物種的種質資源將為枯竭的高原湖泊的搶救性保護和恢復定奠定種質基礎。
1.1.3 歷史遺跡眾多,人文底蘊深厚 濕地公園周邊文化底蘊深厚,代表建筑景觀有石屏古城、鄭營、寶山閣、袁嘉谷故居、玉屏書院、來鶴亭、鄭氏宗祠、陳氏民居等。石屏古城是滇南地區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傳統漢文化最為發達、歷史文化遺址、遺物最多、文物古跡最為富集的地區,有“滇南明清建筑博物館”之稱。石屏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煙盒舞、海菜腔,“云南第一村”鄭營,“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哨沖鎮、龍朋鎮,許多文化的起源和發展與濕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1.1.4 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便捷 濕地公園位于石屏縣城東側2km,公園范圍內道路便捷,環湖公路和鄉道能夠直接到達公園范圍內。縣域內國道323線貫穿石屏境內,石屏縣內高速公路由建水經壩心鎮、異龍鎮、寶秀鎮、大橋鄉貫穿而過。隨著石峨、石紅等高速公路開工建設,石屏將成為連接滇東南和滇西南的交通樞紐,并將分流大量的滇中至滇西南客源,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推動了石屏旅游的快速發展。
1.1.5 旅游資源優勢明顯,市場潛力巨大 濕地公園是石屏縣旅游戰略布局上的重要節點,是石屏古城、袁嘉谷故居、玉屏書院、來鶴亭黃金古建筑群旅游線路的重要補充,非常有利于與成熟景區形成特色旅游環線,相互補充,吸引客源,促進縣域旅游業的聯動發展,提升全縣旅游資源的發展水平。同時,公園處于建水古城和石屏古城的連接點上,是紅河州唯一一個以高原湖泊為主體的國家濕地公園,可以充分利用建水的文化資源和旅游人數優勢及建水旅游資源的空缺來發展特色的自身客源市場。
1.2 劣勢(W)
1.2.1 旅游產品單調,資源整合有待提升 濕地公園目前僅利用棧道和環湖公路對游客進行開放,游客僅通過棧道科普宣教標牌進行濕地的欣賞和科學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游客的回頭游。濕地公園內濕地生態系統脆弱,野生動物和水質保育要求嚴格,缺乏游客能夠近距離感受濕地的區域,也缺乏有特色有意義可攜帶的濕地產品供游客選擇。
1.2.2 專業人才匱乏 濕地公園對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要求較高,其管理理念和專業水平直接影響著濕地公園的發展方向。目前,濕地公園與異龍湖湖管局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相對來說執法人員較多,但其專業化的人才極少,大部分管理人員都是“半路出家”,綜合素質能力整體偏低,高水平的專業人才更是缺乏,從而嚴重制約了濕地公園的發展。
1.2.3 濕地水資源問題突出 盡管濕地公園以異龍湖湖體為主體,但受到湖泊形成和發育的影響,異龍湖的主要來水靠流域內的天然降水進行補充,而異龍湖流域主要包括異龍鎮、寶秀鎮和壩心鎮3個鄉鎮,天然降水在匯聚流入異龍湖的過程中,也將流域的污染帶入湖體中。異龍湖流域近年來雖然做了大量的攔污和凈化水質的設施和工程,但隨著流域人口的不斷增加、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及其城區市政管網的不匹配,在雨季或單點降雨量較大的條件下,存在流域內雨水和污水混合直接進入湖體造成水體污染的潛在風險。
1.3 機遇(O)
1.3.1 政策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擴大濕地面積”“建設美麗中國”的總體要求,濕地保護工作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度。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生態系統,充分發揮濕地的多種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小康社會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賦予濕地工作的時代要求和歷史使命[5]。異龍湖濕地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濕地之一,其在石屏縣乃至我國西南地區的生態安全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印發的《關于“湖泊革命”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明確了九大高原湖泊的具體保護措施和要求,實施意見的全面實施將進一步地明確異龍湖濕地在區域生態保護中的地位和要求,為濕地公園的保護奠定了政策基礎。
1.3.2 產業 近年來,濕地公園以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作為主要教育體驗者,通過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的濕地公園自然教育活動,在濕地公園內通過游客中心的科普宣教館、棧道上的科普標識牌、自然教育講座等方式吸引了孩子們走進濕地公園、了解濕地、了解野生動植物、了解濕地生態系統,培養孩子們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濕地公園作為滇南唯一一個高原湖泊類型國家濕地公園,并且是紅河州彌勒、建水旅游資源市場的重要補充,未來在研學旅游產業方面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1.4 威脅分析(T)
1.4.1 濕地生態系統環境脆弱 異龍湖是石屏縣重要的水源地,水資源平衡和水質保護是濕地公園建設的重要目標。由于歷史原因,受異龍湖周邊養魚放鴨、農業開發、上游城鎮工礦發展以及周邊村鎮生產生活等因素的影響,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有機物污染、水質惡化。近年來,通過“十二五”“十三五”期間的綜合治理,尤其是濕地公園批準試點以來,濕地公園范圍內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濕地生態系統逐步穩定,野生動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水質由以前的劣Ⅴ類變為Ⅴ類,甚至有些區域變為Ⅳ類水。但由于異龍湖的主要來水靠流域內的天然降水進行補充,來水渠道較少,近幾件湖體水位下降,湖體水質有反彈的風險存在。針對這些問題,如何有效解決,是擺在濕地公園發展道路上的重大挑戰。
1.4.2 區位競爭激烈 雖然云濕地公園生態旅游前景廣闊,但近年來建水、彌勒、元陽生態旅游發展迅猛,這無形對濕地公園生態旅游構成了客源壓力。再者,濕地公園生態旅游發展和產品處于初級階段,與周邊成熟旅游景區相比,競爭優勢不明顯,濕地生態旅游發展將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挑戰。
2 發展策略
2.1 不斷提升濕地公園品牌效應 依托濕地公園突出的高原湖泊濕地資源,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周邊景區的聯動優勢,整合資源,創意發展以濕地公園為主的生態科普旅游產品、石屏古城文化旅游產品、濕地研學旅游產品等特色產品,打造異龍湖生態旅游品牌,提升異龍湖濕地生態旅游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2.2 挖掘公園、場館和自然教育的需求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微信、微博、微視頻等微傳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濕地公園要充分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推廣自然體驗教育、研學旅游的意義和活動案例與效果,激發市民和教育者的參與熱情。濕地公園參觀的大部分為周邊城區本地群眾,隨著環境保護紅利的共享,對濕地公園有一定的保護意識和自豪感,有利于口碑的宣傳。同時,濕地公園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室外和游客中心的科普宣教內容,增加青少年學習和認知、探秘高原湖泊的知識體系,讓大眾在游覽和體驗之后,分享和傳播個人體驗和感受,實現多元化的宣傳。
2.3 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目前,濕地公園在濕地保護管理、生態旅游產業、旅游產品等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由于缺乏專業人才隊伍導致的。下一步在發展過程中要合理規劃配置資源要素,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科普研學旅游檔次。同時,要不斷完善旅游服務體系,加強員工綜合素質培養。通過專家講座、人才引進等方式提高濕地公園整體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在全面保護,科學恢復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進行發展,實現保護性發展,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更進一步地促進濕地公園的科學保護。
2.4 發展多元化的旅游產品 在不造成濕地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破壞的前提下,在合理利用區劃分一定區域進行水上研學科普游活動項目,寓教于樂,給旅游者傳遞濕地生態旅游的教育特色。濕地公園研學游活動應結合地域自然特征,充分挖掘濕地人文內涵,以獨有的漁家文化、荷塘文化和稻田文化為特色,并賦予濃厚的歷史文化元素和豐富的彝族民俗風情,使濕地公園文化內涵體現得更充分,文化景觀更豐富,吸引力更強。后期隨著游客的增加,對濕地產品的需求較大,要提前思考濕地公園產品,這些產品要有地方特色、有濕地公園特色、有濕地知識特色,通過濕地公園內固定的場所來銷售,以增加濕地公園的經濟效益。
2.5 充分發揮社區融入濕地公園建設的作用 隨著近年來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和恢復的發展,周邊社區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的改變,社區居民利用異龍湖及傳統農耕生產方式獲得的經濟收入受到限制。在后期的發展中,根據濕地公園濕地資源稟賦的保護要求,結合周邊不同社區的發展特點,把周邊社區居民轉化為濕地公園內直徑或間接的從業人員,以社區為依托,促進以“農家樂”為主的住宿業向休閑度假為特色的濕地民宿轉型,有效補充濕地公園內部不能進行的旅游活動,依托社區中的農業資源、生態資源、文化資源規劃多種旅游產品,努力營造人和自然各得其所,逐步化解保護和發展的矛盾。
參考文獻
[1]楊嵐,李恒.云南濕地[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94-100.
[2]李沈麗.異龍湖流域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J].林業調查規劃,2009,34(2):108-111.
[3]佘麗華,劉鵬程,張法強,等.云南異龍湖濕地現狀與保護對策[J].林業建設,2016(4):15-18.
[4]肖劍平,曹明,李橋光,等.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鳥類群落多樣性及其季節動態[J].野生動物學報,2019,40(1):109-115.
[5]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云南石屏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R].2014.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