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昆宏 魯迅美術學院
模件的思想是由德國藝術史學者雷德侯通過研究中國古代藝術發展史而得來的研究性成果,雷德侯認為模件就是一種可以進行置換的組件,并且可以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使其變成更加豐富的單元性構件。模件體系則是描述了藝術品生產的共性特征,它是一種利用標準化的有限構件創造出豐富藝術品的生產體系,也是一種按照一定規則進行組合的形式與載體。瓷器紋飾則是通過這種思想體系的應用,在生產過程中展示出瓷器工藝品元素的不同特征。正是因為中國發明了這種以標準化零件來生產工藝藝術品的模件體系,工藝品的規模化才能夠成為現實。
在完整的瓷器生產體系中,其裝飾紋飾的變化和造型風格已經開始趨于規范化,并且逐漸形成了相對平衡的生產模式,在生產工序的程序上也有專門化的語言。正是因為專門化的程序語言,使得各種瓷器的標準化構建和裝飾元素也在逐步形成,瓷器也在一步步發展中逐步走向模件化的生產體系之中。而瓷器作為工藝品在模件體系下發展的成果,經過時代的不斷變遷,也發展成為相對獨立的工廠藝術品種。
部分體量較大或器型特殊的瓷器,因為不能一次成型而采用了接胎成型的制作方法,從而形成了器型上的模件化,例如瓶類、壺類瓷器等。這些器物往往被分成幾段,分別制作后接胎組合而成,組成這些器物的最小構件,即為模件。不僅如此,從整體上看,部分杯類與碗類的器型也十分類似,瓷口部分的構件形狀以及底座部分的構件形狀除了尺寸有區別外,其他的細節部分基本相同。也就是說,相當一部分的碗類瓷器通過加上執柄等基本構成部件就組成了一件杯類瓷器,這些整體類似但細節略有差異的構件,均符合模件體系中的相關法則。它們之間通過采用構件互換的模式,即一個構件可以用在不同的瓷器器型上,根據器物的尺寸比例進行適度的變化,而這是瓷器所具有的模件化特征之一。
除了器型的模件化以外,瓷器在生產形式、產品的造型以及產品的裝飾紋飾圖案方面也都有著模件思想的存在,使得其在生產環節中,器型的形狀樣式即使成為一種固定的模式,但在各種造型紋飾模具的影響下也能讓瓷器的產品種類變得更加豐富。而同一器型中相同的模件組合,由于在紋飾的手工制作中加入了主觀能動性因素,往往也會產生不同的變量。
瓷器在模件化體系的貫穿下,不僅實現了產品的大量復制,而且在形式上也更加標準化,在滿足大批量訂單需求的同時,也實現了產品銷售環節中的利益最大化,從而使得中國瓷器在世界的流通和影響力不斷得到加強,而瓷器藝術品本身也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體現自己的美學價值。
我國的傳統瓷器不僅數量眾多,在品種上也十分豐富。在模件體系的作用下,每件瓷器的尺寸不僅可大可小,而且在裝飾紋飾上的區別也十分細微。不僅如此,這些瓷器的紋飾模件系統還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藝術語言。
瓷器器型通常分為碗、瓶、盤和茶盞等,其中以盤和碗的數量最多,同時也最具有典型性。同時盤和碗的裝飾系統最具特色,在裝飾系統方面,可以分為主體裝飾紋的模件體系和邊飾紋飾的模件體系。復雜的紋飾模件包含簡單的裝飾紋模件,甚至不同類的盤和碗也可能有相同的裝飾紋模件。不管是碗還是盤,在它們的裝飾圖案題材里常常能看到一些包含了獨特內容的裝飾紋,比如海水紋、團龍紋、云波紋、火紋、鳳紋等;也有代表自然韻味的植物元素,像牡丹紋、蓮瓣紋、卷草紋、蕉葉紋以及團花紋等;還有蘊含吉祥寓意的佛教元素紋飾、八寶紋以及人物類紋飾和動物類紋飾等。
這些獨特的裝飾紋其實就可以被稱作瓷器的模件,幾乎所有瓷器上的裝飾紋飾都是由這些模件或者其變形的紋飾折疊組合而成。當然,這些裝飾紋模件只是構成瓷器的模件體系的基礎,它們不僅具有獨立完整的外觀形態,而且大都具有獨特的模件元素構成形式。雖然它們作為瓷器裝飾的構成部件而存在,但不同于簡單裝飾紋,它們已然具有了完整的形態結構與含義,同時這些裝飾紋模件自身又有其特殊性,根本原因在于它們是由顏色、筆法、線條等元素構成的。在瓷器的紋飾體系中,往往畫面內的一個“點 ”都會作為構成紋飾元素語言的基本要素,而元素的構成數量往往會讓受眾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就像點秩序排列便會產生線的感覺,這可看成是點的線化,而一定數量的排列則會形成面的感覺。
瓷器紋飾模件之間的組合在滿足了瓷器本身的自然形態的審美要求的情況下,又實現了其特有的功能。瓷器的主體紋飾模件在組成一個單元的過程中,紋飾的畫面分布常依據慣性的結構和方向性,而常見的紋飾組合形式整體又分為上下組合式、半包組合式以及獨體式三大形式。
1.上下組合式
在瓷器的紋飾模件系統中,上下組合的紋飾模件形式是較為常見的,通常為地平線、海面以及空白面的分割,將畫面分為上下兩部分。雖然有很多紋飾模件之間通過完整的形態形成了一定的隱形分割線,將畫面分割為上下兩部分,瓷器在邊飾紋中通常為開光形式,呈放射狀圍繞器身,而有些紋飾從任何角度都可以觀賞。
2.半包組合式
半包組合式是瓷器主體紋飾模件中常見的組合形式之一,其主要根據紋飾模件之間的組合搭配從而呈現出豐富的視覺方向性。這種組合形式常出現在花鳥紋飾主體模件組成的畫面單元。其畫面組合形式一般呈現出倒“C”形或“C”形的畫面視覺結構外廓,而左半包組合式或者右半包組合式的叫法則主要按照結構外廓的視覺方向性來進行判斷。
3.獨體式
瓷器紋飾模件中的獨體形式并非指單獨的一個圖形模件,而是指獨立的紋飾模件組成形式。除了單獨的模件以外,這種形式的紋飾模件本身會搭配習慣的元素,有較少的模件干預,并且伴有一定完整性的結構形式。獨體式的主體紋飾模件在組成一個單元的過程中,畫面會依據其結構性和方向性對構成元素進行整體布置,從而實現新單元的創造。常見的獨體式紋飾有單獨的花卉紋飾、人物紋飾,也有吉祥主題的葫蘆紋和雜寶紋等紋飾模件。
云鳳紋是所有瓷器中最簡單、最典型且應用最為廣泛的紋飾模件,常出現在碗、瓶等瓷器的器壁表面。它以一只或者多只鳳凰搭配云彩圖案首尾相連繪于器物的表面。除此之外,當瓷器的造型表現得十分有特點時,云鳳紋可以出現不同的排列組合。如明代永樂款青花云鳳紋高足碗(如圖1)中,將鳳凰紋飾繪在上方的碗狀器壁上,而留白處則增添若干數量的云紋進行填補,就像商朝后期的青銅器上多層次形式的回紋,并不會對主體的鳳紋造成影響,同時下方配以生動的花卉裝飾紋飾,用來豐富瓷器整個紋樣的內容。

圖1 明代永樂款青花云鳳紋高足碗
裝飾紋飾模件在瓷器上的應用除了豐富圖案裝飾以外,與瓷器的器型模件之間的組合應用也是特別廣泛的。雖然每一個單獨的器型模件是獨立的,但是卻可以通過搭配相互匹配的紋飾模件,在瓷器的造型上營造出一種和諧而又統一的美感。
在瓷器中,紋飾模件在器型模件上應用較為廣泛的是喇叭口瓷瓶。喇叭口瓷瓶的瓶口呈喇叭形,上部器身通常為素面或飾弦紋、花草紋、蓮瓣紋和豎條紋幾種裝飾紋飾,下部器身飾花草紋、蓮瓣紋和豎條紋等裝飾紋飾。喇叭口瓷瓶因為口頸、底足變化比較小,其余的器型模件則根據相對統一的風格進行搭配和組合,如弦紋上部瓷身與素面下部瓷身組合、蓮瓣紋上部瓷身與蓮瓣紋下部瓷身組合、花草紋上部瓷身與花草紋下部瓷身組合、豎條紋上部瓷身與豎條紋下部瓷身組合。這種組合制作方式的優點是便于瓷器接胎環節的操作,只需要根據器型模件的紋飾類別,即可嫻熟地完成這部分模件體系的組合過程。這種由不同類型模件組合而成的全新單元,充分體現出了瓷器紋飾模件體系的適應性及靈活性。
瓷器紋飾模件化的最直接作用就是形成高度細化緊密的創作生產形式,最直接的表現是紋飾模件系統中對于模件的應用、組合和分布,在生產中都形成一定的程式化,并對社會生產制度產生了很大程度的影響。
直至今日,中國最為有名的“瓷都”——景德鎮仍采用模件體系來完成對瓷器的生產。但在16世紀末,景德鎮的瓷器模件生產體系曾發生過重大的變化,原本的政治體系開始衰落和重組,使得朝廷停止了訂購瓷器并改變了往日的生產體系,然而新興的城市商人階層彌補了此項損失,使得原本的模件體系并未受到太大的破壞。由于財富的日益增加,城市商人階層對瓷器的需求量相較于往日更為巨大,同時對瓷器裝飾紋飾的要求也更為苛刻,他們特別偏愛富有文學情趣的圖案裝飾花紋,而這種類型的瓷器圖案往往具有特殊的藝術美感,且更具時代性、地域性以及民族性,反而更易產生一種別樣的韻味。
若想要達成這些具有特殊美感的瓷器紋飾風格的統一,還要避免瓷器的產品形式和質量參差不齊,保證產品規范和滿足商人的需求,也就是說,在瓷器生產中各個流程都有相應的畫匠負責。生產過程中涉及大批參與人員,且進行勞作分工,為提高某一環節的經驗程度常常還會區別并劃分出更多相對獨立的步驟,完善的分工協作也保證了瓷器的大量生產,對于維系社會生產結構具有重大的作用。
通過對當下瓷器產品的市場調查可以發現,常規的瓷器產品由于其商品的屬性而導致對價格的限制,因此大部分的裝飾都是相互模仿和復制,只有少部分手工繪制的瓷器產品可能在創作者自覺或不自覺中產生一定的紋飾元素的變化,但是大的框架并沒有發生改變,這使得瓷器產品的多樣性和觀賞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可以通過參照瓷器紋飾模件體系中對模件的選取和元素表現形式、模件組合基礎、模件組合結構這些基本的裝飾技巧進行強化,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模件增殖和模件置換,來實現新的產品裝飾紋飾樣式,豐富瓷器的產品類型,拓寬需求對象。
除此以外,瓷器紋飾的模件化體系作為一種理念和方法論,運用到新時代瓷器產品中,在同一套系、同一格調或者同品牌理念下依據特定的裝飾模件進行手工或機器復制,甚至于在造型、裝飾和生產中都可引入模化思想,形成類型化的創作語言和品牌語言。利用模件體系在整個瓷器的裝飾紋飾范圍內,實現了表現形式的豐富化和趣味化,形成強烈的視覺效應,并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商品利益。在整個模件體系中實現共相中的變異,從而引導藝術化商品大規模生產和藝術化商品品類的多樣化,并且能節省工時,降低投入成本。
瓷器紋飾的模件化生產是關乎其成本及質量的,這種模件化的生產過程也是引導工藝品匠人融入現代法治社會語境的過程。不僅僅是瓷器,像木版年畫、泥塑等藝術品形式都在運用模件化來增加產量,但也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中國作為世界上瓷器生產與出口的大國,在數十年的發展中,瓷器的種類逐年增多,產量逐年增大,但這并不意味著工藝品產業的完善。在保持這些藝術品的純粹藝術水準的基礎上,要不斷增強工藝品的文化性和品牌力,解決好模件標準化帶來的無個性化問題,努力完善行業的規章制度,建設一套有助于工藝品良性發展的機制,才能使中國的瓷器工藝品以及其他工藝品更好地走向世界,跨越到品牌發展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