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朱乃正是中國第三代油畫家的典型代表,他在大學期間深受王式廓先生的影響,油畫造型功底扎實,而且在實際創作中,能夠靈活運用美學理論“造境”,因此他的油畫作品體現了東西方藝術的融合,呈現一種樸素、自然且與生活相貼近的審美風格。朱乃正的油畫在具象與抽象之間,還有一種韻味天成感,很多油畫作品成為國家級藝術珍藏品,基于此,探討朱乃正油畫的意境美。
關鍵詞:朱乃正;油畫;意境美
在中國藝術界,朱乃正以才氣著稱,他在20世紀90年代于日本辦畫展時,曾被譽為“中國的鬼才”,由此可以看出朱乃正扎實的繪畫功底。在西學東漸的思潮中,朱乃正既能夠精準把握油畫繪畫語言,又能將西方油畫語言與中國傳統文化形式充分結合,創作出具有中國元素和美學內涵的意象油畫,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國家級藝術珍藏品,在不同時期產生的影響較大。
一、朱乃正油畫作品的意境表現
(一)虛實結合
中國畫講究虛實結合,使作品呈現出虛實相生的畫面形式,簡單來說,留白為虛,墨色為實[1]。在朱乃正的油畫作品中,不僅具有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虛實相生的意境,而且具有與傳統繪畫不同的畫面感。因此,朱乃正的油畫作品常常借助形展現神,形神兼備且氣韻生動。
在作品《雪原情》中,觀者可以看到朱乃正大面積地運用了黑色,用濃墨表現畫面主體,借助光線表現人物剪影,以此凸顯主體,并極其細膩地刻畫了人物形象。從這幅作品中,觀者能看到朱乃正快速記憶場景,并將這些場景整理成不同的畫面,在大腦中進行完美加工,然后對畫面進行意象化處理,因此,畫作不僅具有虛實結合的特點,而且獨具豐富意蘊與主觀審美情感。從整個畫作的構成上看,天色昏黃、白雪皚皚,眾多西北元素展現在觀者眼前,如代表時代能動性的人與低頭向前疾馳的馬,生命在這樣的背景中跳躍出靈動的色彩,展現了一片祥和美好的場景。朱乃正在描繪地平線與山脈時,線條較低,讓人感覺雪原非常開闊,一望無際。而且,他在對畫面中的人和馬進行刻畫時,運用了背光,雖然刻畫得不是很細致,但人物的服飾極具地方特色,西北女子的勤勞樸實、藏族少年的灑脫真誠等人物的內在美被展現得淋漓盡致。通過人物的動作中可以看到,少年對姑娘深情回望,雖然背景為冬日的冰天雪地,但兩位青年的內心卻燃燒著熊熊烈火,青蔥歲月的美好及對生命的熱愛溢滿畫面。朱乃正在描摹人物時,常常運用冷暖色彩對比的表現方式凸顯主旨,將人物形象進行意象化處理,以形傳神,意境深遠。從朱乃正的畫作中,觀者能深切感受到強大的視覺沖擊力與創作者對青海這片土地的熱愛,作品流露出朱乃正獨特的藝術家性情。
(二)注重細節
形式與細節都是畫作中的重點。朱乃正是一個合格的藝術家,他在創作中非常注重以形寫神,通過自己的筆觸,將畫面的意境美有效地傳達出來。具體而言,任何一個藝術家,都需要通過認真細致的觀察,才能充分刻畫細節。朱乃正在寫生中非常注重對實際生活的觀察,他能夠通過細致的勾勒,將青藏高原的雄偉巍峨與當地人民的形象表現出來。
比如,他的作品《金色的細節》就描繪了兩位婦女進行勞作的場景。在這幅畫作中,人物形象的地域特色非常鮮明,地平線也被處理得極低,由此可以看出,朱乃正運用了仰視視角,人物顯得更加高大偉岸。朱乃正用大塊顏色對人物的衣著裝飾進行描繪,畫中有非常明顯的明暗對比,集中體現了當地人民的特征。在作品畫面中,兩位女子的長發在風中飛揚,她們的膚色黝黑健康,身上戴著非常獨特的飾品,可見創作者由上到下地對她們進行了非常細致的全方位描繪。兩位女子中,其中一位是側面形象,另一位是正面勞動的形象,都非常樸實,且充滿了內在意蘊美。創作者在描繪時,就連畫面中的細節,也都絲毫不松懈地描繪了出來,觀者可以看到遠處的車與忙碌的人。在觀看整個畫作的時候,人們能夠深切感受到勞動豐收帶來的充實感與喜悅,感受到勞動人民心中抑制不住的興奮與滿足,氛圍感非常濃厚。在昏黃的天空背景下,兩位女性的衣服呈現出暖色調,與豐收時節的整體顏色巧妙呼應,遼遠寬闊的天就在眼前,藏族女性在辛勤勞作,她們高大的身影如同雕塑,矗立于這片廣袤的天地,人物形象顯得莊重飽滿。朱乃正在青海時有很多寫生,集中體現了他對畫作意境的不斷探索,他既追求繪畫中的形,也講究創作中的神,只有這樣才能集中展現畫作的意蘊美與形式美。
二、朱乃正油畫作品的形式語言
(一)獨具韻味的色彩美
在繪畫中,色彩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能充分詮釋表現力與感情。具體來說,西方油畫作品往往偏好運用固有色,因此作品千篇一律地呈現出灰色調,這種現象直到印象派之后才逐漸有所改觀,油畫作品的色彩更加豐富,呈現出非常微妙的色彩變化。中國畫講究朦朧寫意之美,喜歡用一種墨色表現不同顏色[2]。朱乃正勤奮好學,在創作油畫時,非常注重色彩的運用,他靈活地糅合了中國傳統墨色與西方現代油畫色彩,作品呈現出獨特的黑白灰式的中國東方韻味色彩。
朱乃正在進行油畫創作時注重意境表現,他巧妙地將中國傳統繪畫語言與油畫技法相結合,以此營造出非常幽深的意境美。他的很多作品都借鑒了水墨畫的黑白表現方法,既有氣韻生動之美,又有水墨意趣。比如,作品《長河》與《大漠》就為我們呈現了非常宏大的山水境界,完全突破了以往的學院程式,將東方審美特征體現得淋漓盡致。此外,在不斷的創作進程中,朱乃正還將中國傳統水墨畫融合在油畫中,完全運用黑白灰進行創作,雖然整個畫面看起來比較單一,但卻為我們傳達出以往創作方法不能比擬的藝術效果。他將色彩完美地歸納為不同的色塊,畫面色彩也因為這些大色塊而變得更加亮麗且富有層次感,遠近空間在黑白色塊下更顯寬闊、廣大、深遠。在《雪色》中,朱乃正非常嫻熟地運用了黑色。經過仔細觀賞,可以看出前景的樹與后景的黑色濃淡相宜,形成了傳統中國畫達不到的水墨意蘊。他在中西繪畫的基礎上,靈活運用黑白灰色調描繪事物,這幅作品還結合了西方繪畫造型、冷暖色彩描摹光色,在詮釋空間深遠的同時,用主觀化的手法描繪景物,糅合了水墨畫的形式與技法,用水墨畫的形式創作油畫。在作品《聽雨》中,朱乃正同樣運用了水墨寫意法,同樣運用了黑白灰色調,為了充分表現出雨水濕潤的感覺,他還運用了濕畫法的形式,雨中的荷花在他的細膩描繪下更顯生動,近處重墨,遠處淡墨,空間感更加明顯,意境更加深遠。
(二)形式多變的線性美
在藝術表現形式中,線條最能體現創作者的個人特征與表現力,是最重要的語言因素之一。創作者在創作時,需要用線條表現形體并展現主題,在朱乃正油畫作品中,他對線條的運用出神入化。在很多作品中,他描繪的線條都顯得豐富多樣,每一根線條都包含了不同的感情與獨特的理解。在描繪寬廣遼遠的西北高原時,朱乃正只用一根線就將天地兩部分分開,降低了線條的視點,為觀者展現了天地的無邊無際。如果細細觀察他的很多油畫作品,會發現他在運用線條時非常巧妙靈活,既沒有一成不變,又展示了個人的精神品質,在線條的曲直變化中,情感意蘊盡顯,長短各異的線條賦予了作品更深層次的內涵。
在朱乃正的筆下,直線脫離了傳統意義,靈動流暢的長線條展現了強大悠長的氣勢,短線條充滿力量,充分地表現了事物的特點。在作品《柳淡如煙》中,朱乃正在描繪樹干時,分別運用了不同的粗細線條,為了凸顯柳條飄逸優美的姿態,他運用了長短不一、形態萬千的線條,這些線條橫豎有致、斷續有態,或疏影橫斜,或若隱若現,或錯落有趣,或一氣呵成,或繁密豐富,或清晰疏朗,但都多而不亂、少而有韻。人們可以從連綿起伏的線條中,品味上下貫通的獨特氣韻,其創作用意讓人深有感觸。同時,朱乃正在運用曲線時也頗為得心應手,方形的畫面在彎曲波瀾的線條中顯得趣味無窮、生動靈活,既展現了事物的具體特征,又為畫面平添了豐富的形式感。與直線相比,這些曲線極富律動美,既讓人感到舒服,又讓人感覺有趣。在作品《冬至,春遠乎?》中,朱乃正還運用了線描形式。整幅作品的畫面被繁密的線條充斥,在風的力量下,線條縹緲流暢,猶如春蠶吐絲。他不僅靈活運用了直曲線和短長線,還用錯落有致的粗細線條展現出豐富的層次,同時,為了展現生命力的旺盛,他還運用了非常挺拔有力的線條。仔細看這幅作品,高原遼闊的天空被繁密的柳條交相掩映,一種朦朧美油然而生,他用點狀的筆觸描繪雪,通過不同的圓與線的表現形式讓人們感受到創作者的情感。此外,這幅畫作還運用了勾、點等手法,整個畫面因為多種表現手段而顯得更加豐富,這種美如行云流水,自然婉轉且恰到好處。
(三)意境悠遠的空間表現
一幅成功的繪畫作品,往往注重對空間感的表達。人們生活在社會中,所處的環境也有空間表達,即便感覺不到空間的存在,也要注重空間在繪畫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空間既是繪畫深入探究的對象,也是繪畫的重要元素。西方油畫主要在色彩關系、冷暖等方面表現空間感,中國傳統繪畫則喜歡借助黑白對比進行空間塑造。在油畫作品中,疏密有致、布局合理的空間塑造,不僅能表達畫作的主題與特征,還能使整個畫面更加真實生動,賦予畫作深遠博大的境界。
空間感的產生與畫面構圖、冷暖關系、虛實對比等息息相關[3]。朱乃正對空間表現有自己的想法,他為了體現西北高原寬廣遼闊的特點,就在畫作中營造出極其深邃高遠的觀感。例如,朱乃正作品《秋云》中并沒有出現非常豐富的事物,為了凸顯空闊畫面與深遠境界,他只用簡單的一條線進行詮釋。作品《羊群遠來》則使用了極簡的描繪方法,山脈層巒疊嶂、綿延無垠,朱乃正采用由暗到亮再到暗的色彩細致勾勒,畫面的亮部集中體現在主體物上,在近處又進行非常精細的描摹,起伏的山巒被遠處迷蒙繚繞的霧氣層層環繞,畫面的空間被拉長,營造了虛實相生的畫面。為了給觀者帶來視覺上的空間感,朱乃正還非常細致地刻畫了近處的白色蒙古包,遠處熙熙攘攘的羊群既有曲線又有直線,色塊間線條連綿不斷,遠虛近實,觀者的視線會伴隨綿延的線條而逐漸消失在遠方。而在作品《神秘的青海湖》中,他靈活運用仰視視角,將大部分畫面留給天空,將極低的地平線呈現在觀者面前,同時運用塊狀處理手法描繪云層,云似乎在遼闊的天空中緩緩飄動,而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與天空融為一體,空氣帶來的清新味道似乎要溢出畫幕。在描繪畫面中的景物時,朱乃正采用由近及遠、由深入淺的畫法,冷暖對比、明暗對比極其強烈,為觀者帶來視線的延續,讓觀者體會到極強的空間縱深感,讓人深刻感受到咫尺千里的視覺空間感。在作品《西風雪野》中,為了表達孤獨的意境,也為了展示蒼茫寂寥的天地,朱乃正在畫作中點綴出極小的馬,畫幅雖然小,但依然展現出極深的空間深度,讓觀者感受到不同的空曠美。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朱乃正對空間表現方面有獨到領悟,他之所以能夠在畫作中呈現出層次豐富的空間美感,源于他在西北生活的豐富經歷,他將人生閱歷與個人體悟融入繪畫,將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淋漓盡致地描繪下來。這種描繪手法,既恰到好處地拓展了空間的深度,又充分展現了畫面的悠遠意境。
三、朱乃正油畫作品的藝術啟示
在實際創作中,朱乃正不僅積極探索西方美術的繪畫特征,還巧妙融合了中國文化韻味,雖然沒有完全形成自己獨特的美術理念,但在畫壇上卻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朱乃正認為,中國油畫創作要集中展現出傳統美學內涵,要敢于創新、深入探究,扎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肥沃土壤并吸收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本土油畫創作吸收更多精髓。
在中國油畫領域,朱乃正的影響不容忽視,他的作品《春華秋實》與《國魂·屈原頌》分別在第五屆與第六屆全國美術展覽中嶄露鋒芒,他的創作理念影響了很多油畫創作者。從朱乃正的繪畫經歷及作品中,人們可以看到他在油畫創作中不斷革新創作理念,不斷在本土化創作中深耕探索,將一生的心血貢獻給偉大的油畫事業。在實際創作中,朱乃正深入思考社會、生活、藝術之間的關系,將大時代環境作為創作背景,充分挖掘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既講究寫生,又講究寫實,在他的作品中,人們能欣賞到不同時期的美。同時,朱乃正還靈活運用了中國傳統繪畫形式與表達方式,使得作品呈現出非常深遠遼闊的境界,讓人回味悠長。
朱乃正在油畫創作中,將中國文化精神內涵與西方油畫表達形式融為一體,人們不僅能感受到傳統中國繪畫的獨特氣韻,還能感受到非常獨特的詩意表達。朱乃正在油畫表現形式上融會貫通,將黑白灰運用到極致,徹底打破了傳統觀念與單一的西方藝術形式,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可以說,朱乃正的油畫作品,既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中國傳統美學,又拓展了藝術形式語言,對后世油畫創作的影響非常深遠。
參考文獻:
[1]佈和.試論創作取舍在風景油畫當中的體現及意義[J].大眾文藝,2014(20):121.
[2]王軍.油畫民族化進程中的文化自覺與自信研究[J].美與時代(下),2016(10):40-43.
[3]張秋實.論當代具象寫實油畫人物邊緣線的處理[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賀偉,碩士,太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