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天津的靜海區幾乎算不上是水稻生長的天堂。這里位于環渤海地區,有很大面積的土地是鹽堿地,不適合農作物生長。然而,去年秋天,靜海區面積約100公頃的水稻卻迎來了豐收,豐收的秘密是中國科學家開發的耐鹽堿水稻品種,旨在確保海平面上升、糧食需求增加和供應鏈受阻影響下的糧食安全。這種水稻可以在靠近海洋的鹽堿地生長,是在高耐鹽堿野生稻的基礎上選育而來的。
幾年來,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超過了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2021年,歐盟和美國的電動汽車銷量大約相當于中國電動汽車銷量的79%。這其中的差距還在不斷擴大,幾乎沒有改變的可能。據預測,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還將繼續突破一座座高峰:到2022年,銷量有望達到約500萬輛。中國推動新一代汽車產業發展的堅定動力貫穿于整個產業鏈和各個相關行業,對自動駕駛的大力投資也不容忽視。在通往未來的賽道上,中國正通過后視鏡看競爭對手。
在過去幾周,位于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的機器人餐廳受到全世界關注。無論是電視觀眾還是社交媒體用戶,都喜歡看這樣的新聞——自動籃子將冷凍餛飩倒入開水,幾分鐘后,煮熟的餛飩被盛進塑料碗,再放到傳送帶上,一切都不用人工操作。看到燈光閃爍,你點的午餐就到達柜臺了。這個餐廳里不僅有機器人廚師,還有機器人調酒師。機器人服務員在頭頂的軌道上滑行,通過繩子將餐食放下來。現代化的餐飲制作流程是為了盡量減少人員接觸,阻止新冠病毒傳播。
得益于需求回暖,在傳統的2月淡季,中國官方制造業數據回升,表明中國制造業維持復蘇態勢,穩增長政策效應正逐漸向實體經濟傳導。官方PMI顯示,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60.0和54.1,高于上月3.6和3.2個百分點。兩個價格指數均連續兩個月明顯上升,制造業市場價格總體水平漲幅擴大。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稱:“經濟全面恢復態勢進一步明確。考慮到春節假期因素對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綜合研判,經濟回升態勢比較強勁,這主要得益于穩增長相關政策的加快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