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樂炎

2021年,我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少數民族地區和全國一道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兌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當前,綠色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少數民族地區雖然消除了絕對貧困,但由于‘十三五’期間把更多人力、物力、財力和精力投入到脫貧攻堅當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一直困擾和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綠色發展,進而影響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和進程。”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委書記黃炳峰建議國家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綠色發展扶持力度。
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是世界著名長壽之鄉。近年來巴馬縣委、縣政府一直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取得了顯著成效。巴馬縣正在全力構建以生態型文旅康養產業為主體,以健康水產業、長壽食品、無煙綠色工業、新興產業為支撐的“一主多元”產業體系。深入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巴馬已經具備了良好條件和扎實基礎。
在黃炳峰看來,成績背后也有隱憂:一是巴馬作為少數民族地區,集老、少、邊、山、庫于一體,特殊的地理條件導致綠色發展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特殊的歷史原因導致歷史欠賬大,特殊的人口素質造成群眾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不強。二是在生態環境保護機制下,如何推進生態開發、促進綠色發展進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尚未有很好的科學規劃和實踐經驗。這些都將嚴重制約巴馬縣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黃炳峰建議:首先,從國家層面進一步完善少數民族地區綠色發展的戰略目標和規劃指導。將少數民族地區更多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促發展的綠色發展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納入“十四五”國家規劃和所在省區市規劃的“總盤子”,打造一批符合本地特點、形式多樣的少數民族鄉村振興綠色發展模式樣板。同時,應對少數民族地區鄉村垃圾治理、廁所革命、生態補償、土地政策等方面予以更多扶持。
其次,從國家層面加大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扶持力度。建議進一步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綠色發展尤其是在文旅康養產業、綠色無煙工業、新興產業等生態型產業方面的投入力度,在更高方位上推動綠水青山轉變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
第三,從國家層面建立少數民族地區綠色發展基金。將綠色發展基金的設立從發達地區向少數民族地區延伸,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的增信和讓利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少數民族地區綠色發展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同時,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創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示范區,充分發揮綠色金融在調結構、轉方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綠色發展進而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