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數字化,越來越多的共識正在形成——
加快數字化變革,是催生新動能、增創新優勢的關鍵之舉;誰能在數字化轉型這條新賽道上率先實現技術變革,拓展應用空間,誰就能率先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占據未來發展制高點。
從網絡強國戰略和國家大數據戰略的提出,到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再到強調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長期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發展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為此,我國陸續出臺了《網絡強國戰略實施綱要》《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綱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一系列頂層設計文件,目標明確、分工合理、措施有力、銜接有序的數字化發展政策體系不斷構建完善,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著力營造開放、健康、安全的數字生態,是“十四五”時期加快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多次提及“數字化”,明確要求,“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模化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縣域,銜接城市和鄉村的重要紐帶,數字化改革的新鮮試驗田。
湖南瀏陽,農業大縣,在全國首批創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名單中榜上有名,肩負探索示范智慧農業重任。無人機成了科技種田新農具,一組手機操作輕松完成蔬菜智能大棚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直播帶貨讓越來越多的土特產變身香餑餑走向全國甚至世界。
數字如何賦能生態產品價值的高效轉化?浙江安吉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借助數字化手段,成功破解生態資源可計價、可交易、能融資三大難題,安吉的“兩山銀行”讓生態資源成功變現的同時,也重塑著人們對生態資源及其價值的認知。
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重慶市大足區通過數字賦能,重點構建醫療、養老、教育、法律、人才信息化等5大數字化公共服務體系。特別是制成“智慧養老地圖”,匯集全區21萬名戶籍老人基礎信息,為4600余名特殊困難老人建立完整服務檔案,同時整合管理173家各類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全面提升全區養老服務“智慧化、一體化、協同化、標準化、產業化”水平,鋪展出一幅數字治理、服務便民的高品質生活畫卷。
數字時代,越來越多的小縣城打開了通往世界的那扇窗。水晶儲量約30萬噸的江蘇省東海縣,擁有各類水晶加工企業 3000 多家,形成了年產 3000 萬件水晶首飾、500 萬件水晶工藝品的生產能力,借力直播帶貨、跨境電商,重新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成為買全球、賣全球的“世界水晶之都”。
迅速發展的數字經濟如春風乍起,激活了縣域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農村越來越有科技范兒了,縣城的公共設施越來越“聰明”了,越來越多見過世面的年輕人回鄉了,“縣域品牌”開始就地崛起,“冠軍縣城”也越來越多……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呂鵬所說,小變化引領大趨勢。數字化是一場革命,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