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狄娜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自2015年我國提出“國家大數據戰略”以來,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政策不斷深化和落地。2021年,國務院重磅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根據上述規劃,到2025年,數字經濟將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數字化創新引領發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顯增強,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顯著成效,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我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穩步提升。
“拓展網絡經濟空間,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發布,其中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這在我國是首次。彼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靠土地、勞動密集型產業等傳統產業規劃發展的思維正在社會各個層次發生變化,在進入創新驅動轉型新階段的背景下,急需發揮信息和數據的作用來促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此后,數字經濟發展愈加受到重視,網絡強國戰略、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電子商務系列政策措施等一系列重大戰略和行動得到大力實施。
201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要求將信息化貫穿我國現代化進程始終,加快釋放信息化發展的巨大潛能,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加快建設網絡強國。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綱要》中一個突出亮點是,強調了“發展核心技術,做強信息產業”。這是為了及早解決關鍵技術和設備上受制于人的問題,也是為了實現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目標。
在《綱要》的指引下,我國科技人員長期積蓄起來的創新熱情迅速爆發,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核心技術難題。同年,我國作為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首次將“數字經濟”列為G20創新增長藍圖中的一項重要議題,并通過了《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這是全球首個由多國領導人共同簽署的數字經濟政策文件,把握了數字化帶來的歷史性機遇,為世界經濟擺脫低迷、重煥生機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方案,帶來了新希望。
在著力促進數字經濟進一步創新發展的基調下,我國信息基礎設施日益普及,信息通信產業規模全球領先,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涌現出一批國際領先企業。
2017年,“數字經濟”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和國家大數據戰略,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落實和完善“雙創”政策措施。擴大數字家庭、在線教育等信息消費,促進電商、快遞進社區進農村,推動實體店銷售和網購融合發展。推動“互聯網+”深入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讓企業廣泛受益、群眾普遍受惠。
同年,這一戰略部署在黨的十九大中得以重申。黨的十九大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有關負責人也曾表示,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通過G20杭州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等形成了廣泛共識,數字經濟不僅改造了舊有生產力,而且發展了新的生產力。隨后,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加快建設和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先進制造業,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為加強“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創新,加快推動數字經濟發展,2018年,國家發改委組織實施了“互聯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最終56個項目入選。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眼中,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推動物理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進步,讓各行各業都具備思考的能力,有感知、有行為、有反饋。同年9月18日,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1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穩定并擴大就業的指導意見》,提出以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就業為主線,以同步推進產業結構和勞動者技能數字化轉型為重點,加快形成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就業政策體系,大力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就業創業服務能力,不斷拓展就業創業新空間,著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8年)》顯示,2018年數字中國建設整體推進、成效明顯,信息化發展能力明顯增強,信息化整體水平持續提升,信息化踐行新發展理念邁出堅實步伐,信息化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信息化有力支撐重大改革實施,信息化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
數字鄉村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進程,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主要部署了加快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數字經濟、強化農業農村科技創新供給、建設智慧綠色鄉村、繁榮發展鄉村網絡文化、推進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信息惠民服務、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推動網絡扶貧向縱深發展、統籌推動城鄉信息化融合發展等十項重點任務。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正式發布,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被寫入文件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隨后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在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恢復生產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不斷迭代與升級,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得到迅速發展,電子政務網絡的基礎支撐力顯著提升,機關內部公文、會議、信息、督查等主要辦公業務數字化和網絡化得以實現,提升了政府部門的辦公效率。此外,電子政務還為民眾提供了多樣化的網絡服務,將便民、利民服務落到實處。
多年來持續不斷的政策紅利支持,從國家層面部署推動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讓數字經濟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契機。2021年國務院重磅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更是順應數字經濟時代需求,緊扣數字經濟特征優勢,從要素、產業、融合、治理等方面系統布局,為“十四五”時期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不斷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取得積極成效。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7.8%,數字經濟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數字化改革最大限度地釋放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根據《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 (2021)》,全國有13個省份數字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元,北京、上海數字經濟占 GDP 比重全國領先,重慶、福建數字經濟增速全國領先;根據工信部數據,2021年1~5月,直播、短視頻等新模式帶動網絡銷售持續活躍,生產、生活類服務平臺快速恢復,在線教育服務、網絡游戲等領域迅猛發展。數字經濟發展進入了“加速”模式。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張平文指出,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數字經濟要發揮重要作用。當前,全國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卓有成效,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5G、物聯網、量子信息和區塊鏈等新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入融合,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和價值創造數量,增加了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有利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扎實推進。另一方面,數字支付、智慧城市、數字商城、數字政府等應用場景日益為大眾所熟悉,伴隨它們發展起來的一些數字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等已具有廣泛的群眾應用基礎和接受度,形成了不容忽視的市場力量。
與此同時,各地紛紛響應國家數字經濟政策,分享紅利。早在2019年舉行的浙江農業博覽會上,就曾首次同步舉辦“網上農博會”,開設網絡現場直播、“熱銷榜單”、“新品首發”、“送禮專區”等專欄,推出拼團、砍價、限時免單等活動,進行產品推介促銷。國家獸藥大數據平臺、智慧農業云平臺、藥材全產業鏈管理系統……從種子化肥農藥,到包裝設計、品牌打造,再到在線展銷平臺、效能管理,數字化貫穿農業全產業鏈,讓農產品的價值空間超出想象。
為加快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河南省通過立法引領提升數字經濟發展競爭優勢,《河南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條例明確要求將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布局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市政、交通、電力、公共安全等規劃應當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統籌銜接,共建共享。作為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的“領頭羊”,鄭州在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積累了不少好經驗好做法,將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等10條新興產業鏈。
各大縣域中,數字經濟更是逐漸成為當前增長潛力十足的產業。在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2020年,阿里巴巴集團首個“客服縣”項目于此落地。2021年,尋烏入選“江西省數字鄉村試點縣”,努力打造全省數字鄉村建設標桿。隨著尋烏5G商用基站的開通,5G技術賦能給數字智造服務帶來大變化,推動當地企業不斷進行數字化轉型。2022年,尋烏將不斷完善城鄉新型基礎設施,加快省級數字鄉村建設試點,推進5G+智慧城市項目,新建5G基站80個,實現全縣重點區域5G網絡和自然村千兆光纖全覆蓋。
近日,中國著名僑鄉、福建“首富縣”晉江舉行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啟動暨項目簽約大會,引領廣大民營企業共享大數據發展機遇,在5G時代大潮中打造永遠在線的“數字晉江”。截至目前,晉江已先后培育柒牌、百宏、信泰、華宇等一批5G智慧工廠標桿企業,3家企業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超過100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超過60%的規上工業企業應用“數控一代”智能裝備技術。泉州市委常委、晉江市委書記張文賢指出,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既是晉江主動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布局的落點,又是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是企業勇立潮頭的關鍵一招。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數字經濟將成為國家發展新征程的有力助推器,釋放出源源不斷的新動能。總的來看,《規劃》深入貫徹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部署,強調數字經濟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基本思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政策方向針對性強,各項舉措實踐性可期。相信《規劃》的實施,必將為我國數字經濟的下一步發展指明方向。”張平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