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逸
3月3日零時起,通車運營33年的廣佛高速公路正式停止收費,保留既有收費設施按照零費率方式照常運營,對通行本路段的所有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并代為收取其他路段的車輛通行費。
作為國內首條因回收成本而停止收費的公路,廣佛高速也是全國第一條合資建設的高速公路,開創了有償投資的高速公路建設模式。在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先后嘗試集資修路、引入外資合作、申請銀行貸款、收款還貸等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正是廣佛高速建設中的探索,為之后國內高速公路建設獨有的“貸款修路、收款還貸”的模式奠定了基礎。
“貸款修路,收款還貸”模式指的是交通部門下屬機構或政府投融資平臺通過向銀行貸款的方式籌集高速公路建設和運營資金,采用政府收取車輛通行費等方式償還債務。
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模式在過去打破了單純依靠財政投資的機制,實現了使用者付費的模式,促進了高速公路建設。同時,這種模式也造成了當前我國收費高速公路占比超過95%,公路發展對收費政策過于依賴。
高速公路的收費也帶來了一些弊端。一方面,高速公路是物流運輸最重要的基礎設施,較高的收費標準會直接推高物流運輸的成本;另一方面,繁忙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常常排起繳費長隊,極大影響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弊端的背后,收費讓高速公路作為一種“公共產品”的公益屬性不斷被蠶食。高速公路系統作為地區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承載著地區間人員流動、貨物運輸的重要功能。高收費不僅沒有提升地區間的運輸效率,反而導致大貨車傾向于選擇不收費的國道,從而加劇對次級公路的損耗,甚至造成非高速路段的擁堵。
事實上,高速公路收費并不是無限期的。依據2004年出臺的《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經營性公路有明確年限限制,一般不得超過30年,但可在特定條件下延長收費年限。廣佛高速原收費年限為1989年至2019年,后因部分路段的維護成本增加,延長至2021年末。
廣佛高速是運營良好的經營性公路回收成本后向公眾免費開放的第一個案例。未來隨著更多高速公路經營期屆滿,將有更多的免費高速公路向公眾開放。然而,也有專家提出,取消收費在造福老百姓的同時,會使未來高速公路的養護和管理費用面臨更大缺口。在降價促進更多車輛通行的同時,路面的損耗增加需要更高的養護成本,這部分成本該由誰來負擔?
提高效率可能是一種解決方案。以日本為例,建立清晰的產權責任,促進高速公路跨界融合發展。公路資產債務統一由國有法人機構擁有,專門負責資產保護、債務償還和服務監督。并將高速公路運營交給市場化的專業公司,多家運營公司實施專業化的養護、服務經營等,在市場競爭和專業化服務中提高效率。同時,促進高速公路與旅游服務、餐飲、專業化運輸、先進技術平臺融合發展,適度改變相關土地、設施的性質,促進高速公路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增加公路的副業收益。
截至2020年底,中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經超16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越來越多的高速公路從建設期轉向運營管理期,提效增質是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減免過路收費是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全社會生產效率的一個重要措施。在減免費用的同時,保障高速公路的效率與服務仍面臨著眾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