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交通信號燈有著上百年的歷史,經歷了從人工到智能、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的控制過程。小小的信號燈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與生活習慣,了解交通信號燈的發展史能給我們帶來更多有意義的思考。
煤氣信號燈
19世紀中期,馬車作為歐洲重要的交通工具逐漸流行開來。因缺乏通行指引的設備,馬車碰撞、碾壓行人的事故時有發生。1868年,英國機械師德·哈特發明了歷史上第一盞煤氣交通信號燈,并在英國威斯敏斯特議會大樓前投入使用。
這個交通信號燈高約7米,頂端懸掛著紅、綠兩色旋轉煤氣提燈,由一名警察通過皮帶拉拽提燈來切換信號顏色,并通過吹口哨提醒行人及車輛注意信號燈顏色的變化。
起初,英國政府并不認為這種方法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結果卻令他們大為吃驚。行人不僅能自覺遵照信號燈的指示通行,馬車碾人事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好景不長,這盞煤氣信號燈在誕生后的第23天突發爆炸,第一盞交通信號燈的生命就此終結。
隨著第一輛內燃機汽車的誕生,馬車逐漸被汽車取代,使用規范、有效的交通信號燈成為人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電氣信號燈
1912年,美國警員萊斯特·懷爾發明了第一盞電氣交通信號燈,并將其設定為紅、綠兩種指示色。之后,美國交通信號燈公司在懷爾設計的基礎上加入了蜂鳴器,蜂鳴器會在交通信號燈切換顏色前發出警報聲。隨后,世界上第一盞電氣交通信號燈在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投入使用。
很快,美國許多地區開始對交通信號燈進行不同程度的升級。1917年,美國鹽湖城首次出現了相互關聯的交通信號系統,人們在6條街道的路口設立了電氣交通信號燈,并將它們互相連接,由崗亭內的交通員統一控制交通信號燈顏色的轉換。
1920年,底特律成為首個使用“四面三色”電氣交通信號燈的城市。威廉·波茨用價值37美元的電線和控制板,制作了世界上第一組“四面三燈”的多功能交通信號燈,信號燈共有四個面,每面均豎立排列三盞燈,它的排列方式與功能與現在的信號燈大同小異,紅燈表示“停止”,綠燈表示“通過”,黃燈表示“謹慎”。
1922年3月,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休斯頓也普及了電氣交通信號燈,并在部分路口設置了四面三燈的交通信號系統。與此同時,另一位美國人加勒特·摩根也發明了一種成本低廉、可通過機械連接并能遠距離手動控制的“T”形柱交通信號燈,他將這個系統稱為摩根交通信號,并申請了專利。
自控信號燈
受到技術的限制,交通信號燈顏色的切換一直沿用人工控制的方式。直到上世紀70年代,交通信號燈才徹底迎來自控信號燈的時代。
1963年,加拿大多倫多的街道上第一次出現可自動控制的信號燈,該信號燈由電腦芯片對交通信號進行控制,一個自動控制系統中可同時包含多個路口的交通信號燈,所有信號燈的轉換均由電腦控制,大大緩解了交通警察的壓力。
上世紀90年代,美國部分地區開始使用帶有計時器的交通信號燈,能顯示紅燈或綠燈所剩的時間,幫助人們更精準地判斷。
如今,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交通信號燈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不僅能更好地為人們的交通出行提供智能化指導,還能為人們出行的便捷性和流暢性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