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軍 舒曉惠
(懷化學院 湖南懷化 418008)
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簡稱為跨境電商。跨境電商包括了交易全流程都在跨境平臺進行的狹義跨境電商和以“互聯網+傳統外貿”形式為主的廣義跨境電商。跨境電商,早期叫做電子商務外貿,學術上又叫外貿電商,這是一個經濟現象,或者特殊的外貿形式,一種新型的經濟活動。到現在已正式定義為跨境電商。跨境電商經歷了以阿里巴巴(國際站)、中國制造網、環球資源、慧聰網等為代表的萌芽期,以DX(易寶)、蘭亭集勢、阿里速賣通為代表的發展期,和以天貓國際、網易考拉、聚美優品、洋碼頭、小紅書等為代表的爆發期。
從政策層面看,我國雖然在2012年就確定了鄭州、上海、重慶、杭州、寧波五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實行“先行先試”,但由于政策面未見明朗,所以觀望氣氛濃厚。跨境電商真正爆發起步于2014年5月,也正是習近平主席考察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項目之后,市場徹底被激活,因此業界都把2014年作為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元年。緊接著國務院分別在2015年3月、2016年1月、2018年7月,分三批在杭州、天津等35個城市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2019年12月24日,中國政府網又發布了國務院批復設立第四批包括石家莊等24個城市在內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至此,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已達59個。
從市場數據來看,根據網經社、華經研究院整理的數據顯示,2016-2018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持續上漲,從6.3萬億元增長到9.1萬億元,用戶規模超1億人;2019年達到10.5萬億元,用戶規模將達1.25億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12.5萬億元,用戶規模達1.4億人,如圖1所示。

表1 《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9年增補專業

圖1 2016-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用戶規模及預測
需求量。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跨境電商短時間內在全球范圍異軍突起,交易規模呈指數級增長,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新引擎和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貿易,跨境電商幾乎占領了整個傳統外貿的半壁江山,人才需求缺口450萬,且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
崗位分布。2017年5月,在全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下的《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RW-17-03-01項目取得重大成果,發布了《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需求研究報告》,共回收調查問卷1149份,訪談跨境電商企業158家。該報告顯示,當前跨境電商崗位主要分為管理類、商務類和技術類,具體崗位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跨境電商崗位分布
學歷需求。從人才學歷層次分布情況來看,進出口企業人才學歷分布趨于一致,目前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人才學歷層次主要集中在本科、高職兩個學歷段,其次是研究生學歷及中職其他學歷段的人才,其中出口人才學歷分布比例分別為45%、32%、7%、2%,如圖2所示;進口人才學歷分布比例分別為42%、34%、14%、4%,如圖3所示。

圖2 出口跨境電商企業人才學歷需求

圖3 進口跨境電商企業人才學歷需求
從目前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學歷層次分布來看,這與國內高校的教學內容和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所需的知識結構是相符合的。由于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普遍對從業人員實踐操作能力、語言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較高,因此在整體人才需求中以本科和高職人員為主。
企業選擇人才的專業傾向。2019年10月教育部決定增補高職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目錄之前,跨境電商人才供應市場是極少或沒有對應跨境電商專業畢業生的,企業在招聘跨境電商人才時只能在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務、電子商務、商務英語等相近專業中選擇。據阿里研究院《2018中國跨境電商人才研究報告》結論顯示,企業在選擇跨境電商人才的專業傾向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和外語類專業,分別達到70.1%、59.9%和44.1%的選擇意愿,如圖4所示。

圖4 企業選擇跨境電商人才的專業傾向
形成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之“爭”的專業主要集中在國際貿易(商務)類、電子商務類、外語類這三類專業。究其原因,主要源于這三類專業對新出現的職界翹楚——跨境電子商務有著不同的內涵解讀,如表3所示。

表3 三類專業對跨境電子商務的內涵解讀
我們從學術界對跨境電子商務的各方不同定義,也可以看出當前出現三類專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之“爭”的必然性。如表4所示,第一類定義預示了跨境電商就是電商化了的國際貿易;第二類定義肯定了跨境電商就是電子商務交易范圍的延伸;第三類定義認為跨境電商就是國際貿易與電子商務的交叉型學科。

表4 跨境電子商務的各方定義
多專業人才培養之“爭”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點:
電子商務專業是融合計算機科學、市場營銷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和現代物流于一體的新型交叉學科。而跨境電子商務融合了更多的諸如語言、海關等學科,典型的交叉復合型專業。交叉復合型專業就必須建設一支由多學科背景老師組成的教學團隊,在全國高等學校專業目錄都缺席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情況下,全國各高等學校對開設目錄外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知之甚少,更談不上多學科背景教學團隊建設了。因此,導致了與跨境電子商務相關的專業學科紛紛涉足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
職業教育需要實時地根據市場變化調整專業結構,細分專業培養方向,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以及起薪高、前景好、晉升快、需求大的良好就業前景,觸發了眾多相關專業迅速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對準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這是職業教育對市場需求快速反應的結果。
隨著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一批在過去幾十年來為社會高技能人才培養做過突出貢獻的專業,逐漸開始沒落,招生、就業人數逐漸萎縮,其中原因各異。例如現代經濟的高度融合以及運行體制的改革對于純外語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小,能擁有較強的外語交際能力,同時掌握信息技術、外貿知識以及法律或營銷知識的人才才會受到企業的歡迎。此外,像計算機應用等專業,都面臨相同的命運,人才需求越來越小,因為企業需求的是網絡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具體應用技術人才,即現代社會要求更加細分專業方向。老舊專業急需復蘇“煥發青春”,因此跨境電商跨學科“跨中”的相關學科專業紛紛涉足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
雖然跨境電商企業在爆發式增長,但是人才培養遠落后于行業的發展,造成人才供不應求,于是造成眾多專業“饑不擇食”,快速轉型,即使是盲目多于理性,也要滿足社會大量的人才需求。
最新的專業目錄是2015年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并沒有將跨境電子商務列入專業目錄,而是在電子商務和國際商務專業里設置了跨境電子商務的專業方向,但從業人數最多的商務英語卻沒有跨境電商方向,導致人才培養的爭搶。在2019年6月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終于被列入了專業目錄,我們期待在教育主管部門及各級教指委的政策引導和專業指導下,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標準和符合崗位能力需求的課程體系將逐步得到完善,跨境電子商務的教學行為能夠逐步得到規范。
理性分析多專業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之“爭”,筆者認為在未確定專業目錄前提下,眾多專業開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向有利有弊。
解決了市場燃眉之急。對于爆發增長的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眾多相關專業反應迅速、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開展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迅速緩解了當前跨境電商人才緊缺的現狀,解決了市場燃眉之急。
完善了專業知識體系。筆者始終認為一個新專業的形成,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那就是有極大的社會需求、有相近的二級學科支撐、有成熟的知識體系和理論基礎。而眾多相關專業在探索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積累了各專業跨境電商方向的辦學經驗,凝練完善了跨境電商專業知識體系,為國家正式將跨境電子商務納入職業教育專業目錄打下了基礎。
探索了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國貿類、電商類和外語類專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了“電商+外貿”“外貿+電商”“外語+外貿+電商”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獲取了辦學經驗。
人才質量欠佳。多專業爭搶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由于是單個專業辦學,對于具有多學科融合性質的復合型專業來說,難免會出現培養目標不一致、課程體系相差甚遠的情況,因此很難保證人才質量。
學校聲譽受損。有的學校甚至幾個專業都設置跨境電商方向,人才出口規格、質量的不一致,學校辦學質量和管理規范受到質疑。
辦學效率低下。各專業爭搶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擠占了原專業的教學資源,資源、師資不能共享,辦學效率低下。
多學科不能融合。各專業獨立辦學跨境電商,甚至成為競爭對手,多學科無法融合,這是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最大忌諱。
跨境電子商務專業2019年10月剛剛公布增補進入高職教育職業專業目錄,且從2020年起執行,目前是最佳申報時機。申報新專業,主要明確兩個問題:一是誰來申報,二是如何申報。
第一,由誰來申報。筆者的觀點是,由與跨境電商崗位需求關聯比較大、且有辦學基礎的國際貿易(商務)類、電子商務類、外語類專業來主持申報。
最完美的解決方案是成立新的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教研室,以課程數量來比較三個專業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貢獻度(見表5),分別調配國際貿易(商務)、電子商務、外語專業背景的教師組成教研室成員。該教研室可以歸屬于商學院(或經貿學院、經管學院)。

表5 課程對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貢獻度
折中的解決方案是新專業分別歸屬在:國貿類專業所在的二級學院,要特別注意商務能力與外語應用能力的培養;電商類專業所在的二級學院,要特別注意外貿知識的培養;外語類專業所在的二級學院,要特別注意外貿知識與電商技術的培養。
第二,如何申報。一定要調研充足,必要性、可行性論證充分,專業定位準確,基礎良好,規劃科學。可以按如下申報要點進行,如表6所示。

表6 新專業申報要點
對于專業建設與發展,根據跨境電商專業學科特點,重點是準確定位和多學科融合。
第一,調研社會人才需求。通過足夠樣本的社會人才需求調查,明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目標,調查跨境電商崗位要求,開展崗位職業能力分析,構建課程體系,研制人才培養方案。
第二,構建準確的課程體系。特別注意跨境電商專業三種性質的課程,以外貿、外語類為主的基礎類課程;以跨境電商實務、平臺運營等為主的核心類課程;以不同國家文化、歷史、法律、風俗等為主的拓展類課程。
第三,實現多學科融合。跨境電子商務對知識的要求跨度較大,涉及到語言、技術、營銷、商務各方面,這就要求教師要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而原有單專業的師資知識儲備難以滿足交叉型專業的要求。必須打破學科壁壘,解除專業“單兵作戰”的弊端,實現師資融合、課程融合和實訓條件融合。
第四,打造專兼結合師資隊伍。多學科背景配備教師,下企業鍛煉、聘企業業務骨干兼職教師,鼓勵教師自主創業、注冊跨境平臺賬號,實現雙師型、實戰型教師。
第五,共建實驗實訓基地。校企共建,引進真實工作項目,企業真實平臺賬號交由學校運營。
第六,與企業共同開發課程。作為一個專業,與企業共同開發教學標準與課程標準,不斷豐富專業建設成果,完善專業知識體系,加強專業辦學規范。
如果申報新專業未獲批準,或學校有專業布局的長遠規劃,不申報跨境電子商務新專業,仍然以國際貿易(商務)、電子商務、外語類等相關專業開設專業方向來培養跨境電商人才,那就要辦出特色,與跨境電商專業畢業生實現差別化人才輸出,可以在目標就業崗位、人才規格定位、方向課程開設、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實現差別化和特色化。
國際貿易(商務)類專業建議開設兩個專業方向:一是傳統貿易方向,主要面向大中企業(大中企業有眾多國際商業合作伙伴,仍有大量傳統外貿業務),就業目標側重外貿跟單員、報關員、外貿單證員崗位;二是跨境電商方向,主要面向中小企業,就業目標側重國際采購專員、通關專員等崗位。
電子商務類專業建議設置兩個專業方向:一是網店運營方向(商務),就業重點主要面向運營專員、推廣專員、營銷專員;二是跨境電商方向(技術),就業重點主要面向網絡編輯、網頁制作與網站開發。
外語類專業開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向,可以根據專業優勢開辦跨境電商客服方向和跨境電商小語種方向。充分發揮外語交際溝通、跨文化交際和商務翻譯的優勢,打造與國外客戶交流溝通零障礙的“金牌客服”。除了具備過硬的外語知識,對于計算機的操作、國際貿易知識、市場營銷學等多門學科應廣泛涉足,彌補外語類學生專門知識的空白。有專家學者提出在外語類專業商務方向人才培養模式上實施“語言課程商務化,商務課程雙語化”的實踐探索,筆者認為頗有參考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