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峰
(甘肅第六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50)
裝配式建筑施工是建筑工程項目朝著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對于建筑領域的不斷革新與進步有著關鍵的推動作用。所以,為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水準、合理控制工程建設成本支出,需要全面探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與質量管控舉措,以更好提升建筑項目的運用周期,真正使工程建設的價值最大化展現[1]。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的混凝土預制構件為主,通過現場裝配的方式設計建造的混凝土結構類房屋建筑,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建筑工業化中最重要的方式,它具有提高質量、縮短工期、節約能源、減少消耗及清潔生產等諸多優點。
1.2.1 全預制裝配式建筑
全預制裝配式結構建筑,是指所有結構構件均在工廠內生產,運至現場進行整體化裝配。全預制裝配式結構通常采用柔性連接技術,所謂柔性連接是指連接部位抗彎能力比預制構件低,因在地震作用下彈塑性變形通常發生在連接處,而預制構件本身不被破壞。因此全預制裝配式結構的恢復性能較好,震后只需對連接部位進行修復后即可使用,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全預制裝配式建筑的主要優點是生產效率高、施工速度快、構件質量好、受季節性影響小,在建設量較大而又相對穩定的地區,采用工廠化生產可取得較好的效果[2]。
1.2.2 預制裝配整體式結構建筑
預制裝配整體式結構,也稱半裝配式結構建筑,是指部分結構構件在工廠內生產,預制構件運至現場后,與豎向承重構件通過疊合層現澆樓板澆筑成整體的結構體系。預制裝配整體式結構通常采用強連接節點,由于強連接的裝配式結構在地震中依靠構件截面的非彈性變形能力,具有良好的整體性能,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延性,能安全抵抗地震作用力。
預制裝配整體式結構的主要優點是生產基地一次投資比全裝配式少,適應性大,節省運輸費用,便于推廣。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縮短工期,實現大面積流水施工,結構的整體性良好,并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果。
現階段裝配式建筑施工核心是以半裝配式結構為主,科學合理地運用現澆與預制裝配式結構有機結合。而裝配式施工技術依據建設施工流程,半裝配式結構建筑核心施工技術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預制構件的工廠化制作需要依據工程建設規劃、設計施工進行總體策劃,其制作的周期通常有以下幾個因素影響。第一,預制構件的制作周期需要與工程建設周期有效匹配;第二,預制廠家的生產與存儲能力需要保持有效的協同性。預制構件的工廠化生產如圖1所示。

圖1 預制構件工廠化生產
裝配式結構建筑預制構件的核心部件包括預制墻板、預制梁、預制柱等[3]。
預制構件的制作需要依據工程建設方的實際施工需求,首先,有針對性地設計出匹配的模具,以切實保障模具的承載力、剛度和整體穩定性;其次,模具應拆卸方便,還應滿足預制構件預留孔洞、插筋、預埋件的安裝定位要求,模具總體設計應規范化、標準化、定型化,便于組裝成不同尺寸規格;再次,要對模具進行定位和固定,模具的安裝定位尺寸允許偏差要滿足預制構件的質量標準;然后再進行鋼筋骨架的制作和安放,鋼筋骨架入模應輕放,入模后鋼筋位置、規格、間距、保護層厚度均應符合國家標準和設計要求;最后,混凝土應連續進行澆筑,宜采用振動平臺,邊澆筑邊振搗,同時采用振搗棒、平板振搗器進行輔助振搗。
預制構件需要全面依據生產工藝流程開展規范化、系統化、標準化制作,切實保障預制構件的品質[4]。
預制構件制作完畢之后,需要對其存儲與運輸問題進行妥善安排。為有效降低存儲運輸的難度,需要全面結合預制場的存儲數量和工程建設使用情況,對存儲的時間段進行科學把控,對存儲的數量要進行準確計算,預制構件的存儲是構件生產環節和使用環節的紐帶,因此對存儲數量、存儲場地、存儲環境要進行科學管控。
同時,運輸也是極為關鍵的環節,由于預制構件的自身重量通常較為大,因此運輸以陸路運輸為主。運輸前期需對運輸路線開展科學解析,以切實保障預制構件不會在運輸途中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造成損壞[5]。
第一,預制構件在吊裝操作過程中,先需要檢測其強度是否達標、是否存在損壞的情況,同時應檢查相應起吊設備,并嚴格依據吊裝方案進行操作,同時依據類型不一的構件選擇合理的起吊方式,起吊吊繩夾角應不大于60°,且不小于45°,如超過要求最好使用起吊扁擔協助起吊。第二,預制構件梁、柱的吊裝,需要對其兩側支撐架進行規范化的檢測,同時依據起吊的實際需求,規范檢測支撐點的高度和位置,起吊點應與存放支撐點位置相同。第三,預制構件墻板吊裝的過程中,需要對所有環節運用相應的防護舉措,特別要切實做好墻板的防護,避免墻板在吊裝與運輸過程中產生嚴重的損壞狀況[6]。
預制構件傳輸到設定區域之后,需要開展規范化的定位操作,在進行定位時需做好標高與中心線的處理。在定位操作完畢后,需要進一步完成混凝土的澆筑,預制構件與現澆混凝土接觸面應做鑿毛、濕潤處理。通常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套管壓力灌漿施工方法,此種施工方法可以根據預制裝配整體式建筑施工特點,具有操作方便、靈活處理等優勢[7]。預制混凝土樓梯安裝如圖2所示。

圖2 預制混凝土樓梯安裝
導致裝配式建筑滲漏問題產生的因素具多樣化,不僅包括構件本身的問題,以及構件與構件拼縫的處理,同時也包括外部壓力、荷載等因素。針對具體的因素運用有針對性的防水技術處理方式,科學運用封閉式接縫防水技術。
裝配式建筑工程在建設階段,預制構件的制造對整體工程建設品質有著顯著的影響,尤其是預制構件原材料質量的把控是重中之重,鋼筋的品種、規格、型號,混凝土原材料的選配、配合比的設計都應符合國家現有相關規定,同時要做好各類原材檢查驗收和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機構進行復試報告。
在裝配式建筑的施工運作過程中,起吊設備、運輸設備、混凝土澆筑設備等是裝配式建筑質量得到有效保證的前提,因此這些設備的檢測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舉例而言,起吊設備的運轉不正常,容易導致預制構件的碰撞損壞及構件的吊裝定位不準確,尤其在定位安裝階段,因為構件重量體積較大,需要精準管控吊裝設備[8]。
在裝配式建筑開展建設中,首先要建立有效可行的質量管理體系,以及質量管理制度,明確職責分工。其次需要持續對管理環節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和優化,運用精細化的管理運作模式,切實做好建設全過程的品質管控,創建規范且科學的施工標準,對施工工序開展量化管理,以顯著提升施工效率。
在構件預制生產階段,第一,需要切實保障工廠具備相應的資質;第二,需要工廠嚴格依據設計圖紙進行預制生產;第三,保證構件原材料質量符合工程施工標準,同時所有原材料依據建筑施工驗收規范進行取樣送檢。
裝配式建筑涉及的構件預制包括模具制作定位、鋼筋綁扎、預埋件留置和混凝土澆筑等,需要依據施工次序通過質量驗收全面檢查后,符合質量驗收標準后才可進行后續施工。在制作生產完畢之后,還需采取有效的養護措施,以有效保障構件可以匹配實際的吊運強度及使用強度。與此同時,在預制構件出廠前期,為保障混凝土強度,可運用非破損檢測方式來檢驗構件的整體品質,對鋼筋間距與保護層厚度可運用抽樣檢測,倘若檢測到產品質量不符合要求的構件,要進一步擴大檢測范圍,對不符合要的求構件嚴禁出廠。
預制構件的出廠、運輸與吊裝等環節,都需要提前取得有關部門的協調與支持,創建并不斷優化運輸方案,方案核心內容包括對運輸方式、運輸時間、運輸線路等進行明確規定。特別是在現場吊裝環節中,吊裝設備的選擇需要以最大規格的構件作為標準,切實保證其可以契合所有預制構件的吊裝需求。
[5]王平.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因素識別及控制的探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8(11):220-221.
預制構件安裝階段的質量管控主要包括起吊安放、定位固定以及接入點澆筑等。起吊安放過程控制要點與預制構件出廠起吊類似,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前,應選擇有代表性的單元進行預制構件試安裝,并應根據試安裝結果及時調整施工工藝、完善施工方案。定位固定過程要嚴格依據施工圖紙和測量定位線進行,同時在構件正式固定前,要對構件安放位置、標高進行二次查驗,確保構件一次固定到位。在構件安放固定完畢之后,需要借助臨時支撐進行固定,以更好保障構件的臨時穩定性。在接入點澆筑操作階段:首先可運用焊接及機械連接等方式進行鋼筋連接;其次接入點的混凝土澆筑也是裝配式建筑質量控制的要點,為保障接入點質量可以滿足施工標準,構件預制部分的水平接合面宜設置齒口槽,疊合梁板與現澆混凝土的連接處應為粗糙接觸面;最后對于有防水要求的接入點部位,要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還需借助防水性能測試,將獲得的檢測數據作為防水質量管控的核心內容[9]。預制柱的臨時支撐如圖3所示。

圖3 預制構件柱臨時支撐
綜上所述,對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與質量管控要點展開系統化的解析,有助于提高其施工技術的運用水平與價值。通過施工技術的規范化運作與質量管控舉措的切實執行,可以進一步提高裝配式建筑工程建設的整體效益。總體而言,伴隨著建筑工程項目工業化發展的持續推進,需要系統化探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與質量管控措施,以更好地提升裝配式建筑工程的整體建設品質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