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杰 德

九月里,“LBL”的相關話題時不時出現在微博熱搜榜上,甚至一度登頂。
“LBL”戲仿“LPL”而來,是由LPL 現役選手Doinb 發起的活動,他會邀請其他選手與自己組隊訓練,一開始是跟國服高分段的“車隊”進行自定義模式的比賽(再往前追溯是Doinb 與他們在靈活組排里“撞車”),現在成了選手間的比賽。它不僅被處于“空窗期”的英雄聯盟電競觀眾所追捧,還有不少職業選手積極申請加入,看起來熱鬧非凡。
然而,就像一場盛大的廟會,需要擔心小偷小摸,也需要擔心踩踏事件,越是熱鬧的場面,有時越是令人心驚。
從名字來看,LBL 很容易讓人聯想到Twitch 主播Tyler “Tyler1” Steinkamp 戲 仿LCS 的Tyler1 Champion Series(TCS),這被認為是Tyler1 試圖改變身份的結果。曾經的Tyler 只是一個有粉絲但算不上“頂流”的主播,并且可以說是臭名昭著的。他以不良行為出名,包括人身攻擊、故意輸掉比賽等?,F在談到Tyler1,人們則會說他是最成功的內容創作者之一、受到整個社區歡迎的人。
這一改變發生在2017 年11 月,Tyler1 還在因違規行為被拳頭游戲無限期禁賽,無法登錄英雄聯盟游戲客戶端,作為主播的他又需要保持熱度,Tyler1 Champion Series 由此誕生。沒有贊助商,Tyler1 自己出了10000美元的獎金,挑選大師段位起步的高分玩家或知名主播參加比賽。他會在比賽上推廣自己的周邊商品,例如以喜劇短片的形式宣傳蛋白粉Blood Rush。TCS 吸引了20 萬觀眾,幾乎勝過當年的職業聯賽EU LCS。

五年前的觀眾會這樣評價TCS 的成功:“它擁有相對較大的獎池;一支由知名主播組成的總決賽隊伍;Tyler1 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人(the TCS was successful because it had a relatively large prize pool;a finals team full of streaming personalities;and Tyler1 is an entertaining personality himself)?!?/p>
他們也指出了一個客觀因素,“不要忘記新的符文。我認為這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為這是第一次使用新符文的比賽(Don't forget new runes.I think that played a huge part in it aswell,since it was the first tournament with them included)。”
“沒有任何與聯賽相關的事情發生(There's nothing league related going on)?!彼麄冞€會補充道。
有人干脆將此稱為“專業的疲勞”。
“它總比LCS 好,因為真實。不是說LCS 是假的或其他,但Tyler1 能在他想要的時候成為他想要的樣子,讓人們觀看他知道如何做的好節目(It will always be better than lcs because its real.Not saying lcs is fake or anything but tyler can be how he wants when he wants and give the people watching a good show which he knows how to do) ?!?/p>
當電競賽事爭先恐后地進入大型場館,以更專業的形態出現,仍有電競觀眾想要看到一個身材健碩的人站在綠幕前手舞足蹈。對比TCS 與LBL,確實能夠發現二者確實有諸多相似之處:都是主播自營賽事、都在“空窗期”進行、都有高質量的娛樂內容……
建議Doinb 退役后入職騰競活動策劃。
有語音的第一視角好棒!
主要是LPL 賽事語音只有關鍵團,LBL全程決策都能聽到。
今對LBL 之評價與五年前對TCS 之評價相去無幾,可二者依然有著差異:TCS 最終走向草根,LCS 職業選手被禁止參賽;而LBL,至少在當前階段,無論是Doinb還是Ale、LWX、Baolan、Uzi 等,參賽者大多兼具選手與主播兩種身份,作為或曾經作為LPL 職業選手的光環還要更大些。
他們的個人品牌效應疊加不僅能幫助他們在休賽期維持曝光乃至提升商業價值,還能讓未打出名氣的現役選手、逐漸淡出視野的退役選手以及將要面對流量驟減的有退役打算的選手跟著受益。相比他們或是絞盡腦汁地“整活”、或是無所事事地湊個直播時長,LBL 帶來了更加豐富的直播內容且有穩定輸出內容的潛力,是可以被更規范地運作,從而實現共贏的。
但上面講到的差異也會使它比TCS 這樣單純的主播賽事更需要“規范”。
LBL 真可以辦個線上聯賽,拉個贊助,反正主播也需要湊時長。
這類比賽很容易變味。
LBL 熱度也太高了吧…賭狗能不能滾??!
提到規范,有人會說,不過是幾個選手湊在一起圖個熱鬧,何必變得如此復雜??蓮腄oinb 拒絕某些有“老板”的“車隊”就能看出這件事情沒有那么簡單。一個有職業選手出戰且受到廣泛關注的活動,半遮半掩,輸了不會承擔后果,說不清它是什么性質——到底是“能給新人多一些機會”的質量局,還像LWX 專搞“節目效果”——其實是非常尷尬的。無論攜帶流量的他們再謹慎、再清醒,只要這樣的“熱鬧”不受規范,不啻于稚子持金過鬧市。
夏季賽結束、全球總決賽尚未開始,這段百無聊賴的日子,LBL 成為我們的“精神食糧、emo 良藥”。只是希望熱鬧過后,不要留下那些“本可以”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