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義成

梨黑星病又稱瘡痂病、梨斑病,是梨樹上主要病害之一,流行年份病葉率達到90%,病果率達到50%以上,常導致病葉提早大量脫落,樹勢衰弱;梨果受害后因病部發生木質化而成為畸形果;還會影響第2年結果,造成經濟損失,嚴重的甚至導致挖樹毀園。
1? ?發病癥狀
梨黑星病不僅危害葉片、果實,也危害芽、新梢、葉柄和果柄等幼嫩部分。該病自開花展葉至果實采收期均可發病,以葉片和果實受害最重。見圖1。
葉片發病,最初病葉上出現近圓形淡黃色病斑。隨著病情加重,葉背順著葉脈病斑上出現黑色霉層,嚴重時整個葉背密密麻麻都是黑霉,最終導致葉片提早脫落。葉柄發病,出現近橢圓形、稍凹陷病斑,上面也有許多黑霉,當黑霉環繞葉柄一周時,葉片干枯掉落。
新梢發病后,先在基部出現橢圓形或梭形病斑,初期褐色,隨病斑擴散,病斑上出現黑色霉層,病疤凹陷、開裂,呈粗皮狀瘡痂。嚴重時,新梢枯死。
果實發病,初始果面出現淡黃色近圓形小病斑,病、健部位界限明顯,條件適宜時病斑很快擴大并出現黑色霉層,病斑向下凹陷。因病部組織木栓化變硬,生長停滯,隨果實膨大,果面出現龜裂狀瘡痂,果實畸形,甚至完全失去商品價值。
2? ?侵染循環
梨黑星病菌通常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病梢和芽鱗處越冬,或以分生孢子在落葉上殘存越冬,也可以菌絲團或子囊殼在落葉上過冬,殘留在落葉上的分生孢子可存活4~7個月。
影響分生孢子越冬存活的主要因素是濕度和溫度。冬季高濕、溫暖條件不利于孢子越冬。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主要靠雨水沖濺傳播,有風加雨天氣更有利于病菌傳播。
開春后,在落葉中越冬的病源菌,一般在梨落花后產生大量可傳播的病菌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首先侵襲梨芽,由此長出的新梢稱為“病芽梢”,病芽梢生長緩慢,基部出現黑色霉層,即大量病菌孢子,可借風雨傳播侵襲其他葉片。病芽梢是重要的初侵染源。多雨年份,在樹冠上常出現圍繞病芽梢形成的發病中心,然后向四周葉片、新梢和果實傳染。病芽梢大量發生期,正值新梢、葉片迅速生長期。梨黑星病從開花期直到采收期均可發生為害,并可多次再侵染。
3? ?致病因素
1)品種因素。梨不同品種間抗病性有較大的差異。一般日本梨、韓國梨比中國梨抗病,沙梨、褐梨、西洋梨較抗病。酥梨系總體抗病性較差。
2)氣候條件。影響梨黑星病發生與流行的主導因素是氣候條件,尤其是濕度。一般雨季早而持續時間長,陰雨天氣多、日照不足、空氣濕度大等氣候因素容易引起病害流行。根據生產調查,梨黑星病的病菌孢子侵入,要求有1次5 mm以上降雨,并連續48小時以上連陰雨天氣。此外,溫度對病害的發生也有一定影響。病菌入侵的最低日均溫度為8~10 ℃,最適流行溫度為17~20 ℃。
3)栽培管理水平。種植在地勢低洼處、河灘地,濕度大、樹冠密閉通風透光不良、管理水平不高、樹勢衰弱、樹齡大的梨園容易發病。未徹底清除落葉、落果的梨園發病重。
4)病原菌基數。越冬病原菌基數是病害發生的前提。梨黑星病在梨樹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只要有菌源,只要外界條件適宜,可以隨時侵染。
4? ?綜合防治措施
1)選用優質抗病品種及健壯苗木。這是防治梨黑星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梨樹不同品種抗病性差異很大。目前在陜南漢中梨生產上推廣的幾個品種,如豐水梨、新高、黃金梨、水晶梨、早酥梨等都具有較強的抗病性和豐產性,新建梨園可以選用。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苗木,定植前再對苗木進行全面消毒。保持合理的栽植密度,栽植過密會導致田間通風透光差,果園濕度大,從而引發病害發生蔓延。
2)清除菌源。梨樹落葉后,及時清掃落葉,清除病蟲枯枝、病果,摘除僵果,鏟除雜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和早期侵染菌源;開花前后、結果初期,及時摘除病梢、病花、病葉、病果,帶出園外燒毀或深埋,減少病菌傳染。
3)合理修剪。修剪可以調節梨樹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矛盾,對病蟲害防治也有積極作用。通過合理修剪,去除過密、過長的內膛枝和病蟲枝,去除外圍強旺、直立枝,可有效改善樹體通透性。梨樹落花后,病芽梢出現期,結合疏花疏果剪除病梢,對控制全年黑星病發生有很大作用。
4)加強肥水管理。生產實踐證明,樹勢強健、葉片濃綠,病蟲害輕,樹勢衰弱的病蟲害就重。健壯的樹勢對病蟲害有一定的抗性。合理施肥,重施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不偏施氮肥,必要時補充中微量元素肥,保證營養到位,能促進梨樹生長,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性。5月中旬至6月中旬可根外噴施0.3%尿素溶液2~3次,在6月至7月下旬結合病蟲防治用藥加入0.3%磷酸二氫鉀,能增強樹勢,有效防治黑星病。
5)果實套袋。果實套袋既能提高果實品質、降低農藥殘留,又能防止套袋后病菌侵害梨果,確保果皮細嫩光潔。選用質量可靠的果袋,在定果后均勻噴布1次內吸保護性殺菌劑,然后規范套袋。
6)藥劑防治。抓住關鍵時期用藥。一般在花序露白時噴1次3波美度石硫合劑?;ㄖx后(4月中下旬)噴1次保護性殺菌劑,如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6月中下旬至8月下? 旬根據降雨及發病情況間隔10~15天噴1? ? ?次藥。
噴藥時,保護性殺菌劑和治療性殺菌劑交替使用效果最佳。常用藥劑可選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世高)水分散粒劑? ? ? ?2 000~3 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 ? 2 000~2 5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4 000倍液等,交替噴施。
參考文獻
[1] 云金桂.梨黑星病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J].漢中科技,2009(04):55-62.
[2] 付社崗.梨黑星病綠色防控技術[J].果農之友,2018(06):34.
[3] 法超.梨樹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J].果農之友,201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