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云 呂巖 馬康利
秦嶺北麓是我國最早開始獼猴桃規模化人工栽培的區域之一,也是我國獼猴桃主產區。隨著獼猴桃產業40多年的發展,相當一部分獼猴桃樹已經出現自然衰老、產能下降現象,面臨大面積老園改造、更新換代、轉型升級問題。但是,因為受到土地資源緊缺因素影響,陜西周至、眉縣等獼猴桃優生區果農不得不選擇重茬再植。生產中我們發現,美味系獼猴桃砧木抗重茬、抗澇表現不佳,再植后生長緩慢,易感染根部病害,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果農的種植效益和果園的可持續生產。
2003年,湖南湘西鳳凰縣果農最早選用本地近水生長的一種藤本植物水楊桃作砧,分別嫁接中華系、美味系獼猴桃品種,成齡掛果后表現出以下優勢:一是植樹長勢強,抗澇性和抗重茬性較好;二是可提早果實成熟期7~10天;三是可促進果實膨大,提高產量;四是果實品質更好,干物質含量可增加1.5%左右。
隨后,水楊桃砧被引入秦嶺北麓周至地區,作為替代美味系的新型砧木進行試驗性栽培。我們分別對周至王安亞、何致毅、楊翠等3位園主的多個試驗園內對萼水楊桃砧木嫁接后掛果2~3年的金福、瑞玉、翠香品種掛果樹進行了持續深入調查,并形成了初步共識。以下結合調查結果,就水楊桃砧木的科學推廣提出相關建議,希望對獼猴桃產業發展有一定指導作用。
1? ?周至水楊桃砧木類屬以及苗源
水楊桃又名水羊桃、沙梨藤、水洋桃、光葉獼猴桃,原產于浙江、湖南一帶,是一種近水生長的獼猴桃屬植物,其包括對萼獼猴桃、大籽獼猴桃、葛棗獼猴桃、狗棗獼猴桃等。研究數據顯示,以對萼獼猴桃(萼片2~3個)中的雄株作為砧木嫁接成活后各種表現較理想。目前陜西產區從湘西引進的對萼水楊桃扦插苗大多是對萼獼猴桃或對萼種群水楊桃,但也不排除有其他凈果組的可能。對萼水楊桃葉片葉緣呈鈍齒狀,果實呈長圓錐形,萼片2~3個,萼宿存。
2? ?水楊桃砧木在周至地區的生長表現
調研發現,對萼水楊桃作砧,在水肥管理良好的情況下,其生長量可達到同園美味系砧木的2~3倍。同一地塊對比試驗數據表明,同品種、同管理、同時嫁接的水楊桃砧木,1年生干徑可達3 cm,2年生干徑可達4~5 cm,3年可達6 cm以上。但美味系砧木3年主干胸徑多為2~2.5 cm,差異十分顯著,足以說明水楊桃砧木根系的強旺、健壯。
3? ?水楊桃砧木推廣中應注意的問題
3.1? ?選擇適宜嫁接品種,控旺防潰瘍? ?由于對萼水楊桃砧木根系發達、長勢強旺,因此必須為其選擇合適的嫁接品種。實踐證明,中華系大多數品種和美味系中的個別不抗潰瘍病品種,不宜使用水楊桃砧木,否則易造成潰瘍病感染。
在冬春季發生凍害、寒害的情況下,地處低洼地帶的水楊桃嫁接苗因長勢強旺,易發生凍害,特別是幼樹、初果樹以及肥水管理過度的果園,還有可能出現潰瘍病大面積侵染和暴發。因此,水楊桃砧木嫁接苗成齡掛果樹宜采用“以果壓勢”的方法來控制樹勢,防止虛旺徒長。
3.2? ?注意 “小腳”現象? ?由于水楊桃砧木和美味系獼猴桃的輸導組織(髓腔、管胞、導管分子)大小排列略有不同,因此同等條件下干性和生長速率也不同,生產上即表現為水楊桃砧木嫁接美味系獼猴桃后容易出現“小腳”現象。
通過對比試驗發現,要克服“小腳”現象,除了要選擇對萼水楊桃品種以外,還必須采用合適的嫁接方法。對萼水楊桃無論是高接還是離地低接,均建議采用劈接法。之所以出現大小腳,主要是嫁接方式方法的問題,特別是采用舌接而且未“露白”的嫁接方法,會導致傷口愈合處形成瘺結現象。
對于水楊桃扦插苗幼苗管理和嫁接方式,應做進一步研究,以便掌握最佳嫁接時間和最佳嫁接方法,提高嫁接成活率。目前由于諸多技術原因,造成水楊桃砧木嫁接平均成活率僅為50%左右,這樣的數據結果使大家一度誤認為水楊桃砧木親合力不夠,這一認知應予以糾正。
3.3? ?新建園要科學應用水楊桃
1)水楊桃砧木具有抗澇、抗重茬的優勢,建議果園地處低洼地帶或是有重茬栽植的園主優先考慮。
2)一定要選擇正規渠道的苗子,而且要簽訂購苗合同,以保證苗木純度和質量。
3)適當起壟栽培,加強定植后的管理,爭取早日上架,達到嫁接標準,同時要充分重視水楊桃砧木的嫁接技術,以保證嫁接成活率。
4? ?小結與討論
對萼水楊桃砧木是獼猴桃產業未來應對澇災、抗重茬栽培的重要選擇。但目前生產上以對萼水楊桃作砧木而產生的系列技術問題不容忽視,還需要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和試驗探索解決實際問題,以保證對萼水楊桃這一優良砧木能科學有序規范地大面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