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嘉,孫志敏
(長春師范大學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稀土元素被譽為“工業的維生素”,我國有著十分豐富的稀土資源,是我國非常寶貴和重要的戰略資源。第一個發現稀土元素的化學家是芬蘭加多林,他在1794年從一種重礦石中分離出第一種稀土“元素”[1]。18世紀稀土礦物被發現時,稀土礦較少,只能用化學方法提取,得到少量的水中不被溶解的氧化物,歷史上,這種氧化物被習慣地稱為“土”,因此得到了稀土元素的名字。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20年數據顯示,全球目前的稀土儲存量僅為1.2億噸,而我國已探明的稀土儲量高達4400萬噸,占世界稀土總儲量的三分之一。稀土元素包含鈧、釔和鑭系元素共17種。根據其不同特性可分為鑭、鈰、鐠、釹、钷、釤、銪7種輕稀土和鋱、釓、鉺、銩、鏑、鈥、鐿、镥、鈧及釔10種重稀土。我國稀土有較多的資源類型,呈“南重北輕”的分布特點,輕稀土礦中的放射性元素對環境具有較大影響,離子型重稀土礦具有儲存條件差的特點[2]。由于稀土結構的獨特性,使其表現出特殊的電、光、磁學等物理和化學性質。稀土又被稱為“工業味精”,它被廣泛運用在石油化工、冶金、航空航天及軍事領域等。對于工業國家來說,稀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新能源發展,稀土在新能源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在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照明、工業機器人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釹在稀土應用領域中十分重要,并且可以影響稀土市場。摻釹的釔鋁石榴石和釹玻璃可代替紅寶石做激光材料,釹和鐠玻璃可做護目鏡[3]。釹在眾多稀土元素中較為活潑并且具有順磁性。稀土釹鐵硼磁體磁能極高,被譽為“永磁之王”。氧化釹可用于制取永磁材料、玻璃、激光材料、陶瓷材料著色劑等。
稀土元素的分離在化學工藝上是比較復雜和困難的,世界有色金屬行業公認的難題是稀土分離提純難度大、工藝流程長、三廢排放量大等。現常用的稀土分離方法有離子交換法、分步法和溶劑萃取法三種[4]。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稀土分離技術剛剛起步,根據我國稀土的特點,稀土工作者開發出一系列提純稀土的技術。目前,國內外常用的稀土提純的主要方法是溶劑萃取法,溶劑萃取法具有較好的分離效果、生產能力大、快速連續生產便利等特點[5]。酸性萃取體系是現在應用最廣泛的萃取體系,除此之外還有中性萃取體系、協同萃取體系等。常見的萃取體系有P204-H2SO4-HCl體系、 P507-HCl體系和環烷酸-HCl體系等。P204在萃取稀土領域的研究較早,1957年首次被報道在稀土元素萃取中使用。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行業對稀土的需求量快速增長,同時對于環境的污染、資源的浪費更顯突出。2007年,我國首次提出發展綠色礦山的總體目標,中國特色綠色礦山的理念逐漸清晰和成熟,冶金行業正在向綠色化方向發展[6]。
磷酸二(2-乙基己基)酯(P204)是一種酸性磷型萃取劑[7],它的分子式為:C16H35O4P,主要用在硝酸或鹽酸溶液中,對稀土元素進行分組或分離提取出單一稀土元素。P204在稀土萃取領域研究較早,1957年首次報道了P204萃取稀土元素。它的化學穩定性較好,水溶性小,在有機相和萃取稀土所生成的萃合物中有較高的溶解度。P204在磺化煤油等非極性稀釋劑中通常以二聚分子(HA)2形式存在,故其萃取稀土離子的交換反應為:
實驗原料及試劑:P204(CP),磺化煤油(工業級),氯化釹(AR),抗壞血酸(AR),二甲酚橙(AR),磺基水楊酸(AR),六次甲基四胺(AR),乙二胺四乙酸鈉(AR)。
實驗設備:梨形分液漏斗,錐形瓶,燒杯,容量瓶,移液管,堿式滴定管,FA1204B電子天平,KS型康式振蕩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
萃取時,將P204及磺化煤油按所需比例加入梨形分液漏斗中,振蕩均勻形成有機相。將有機相與0.1 mol/L的氯化釹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放入振蕩器。振蕩后靜置分層。取水相依次加入蒸餾水、抗壞血酸、磺基水楊酸、二甲酚橙、六次甲基四胺,用EDTA滴定達到滴定終點,記錄數據,多次試驗更改變量分別按照下式計算萃取率。
C0=CV1/V2
式中:C0為待測稀土金屬離子濃度(mol/L);C為EDTA標準液濃度(mol/L);V1為EDTA標準液消耗量(ml)。
E%=[MO/(MO+MA)]×100%
式中:MO為萃取后有機相中稀土離子總量(g);MA為萃取后萃余液中稀土離子總量(g)。
反萃時所用的儀器、原料等與萃取相同,仍需采用正當器、分液漏斗、量筒、移液管等,操作流程與萃取流程大致相同,可根據萃取時計算萃取率的方法推導出反萃率的計算方法。
實驗條件:氯化釹濃度0.1 mol/L,O/A=1∶1,制作多組,分別加入分液漏斗振蕩均勻(振蕩時間分別為2 min、4 min、6 min、8 min、10 min),溫度30 ℃。可以得到振蕩時間對萃取釹的影響如圖1所示。從圖1中可以看出,萃取率較為平穩,開始呈上升趨勢,振蕩時間為8 min時萃取率最高,可達到91.25%,之后呈下降趨勢,由此可見最佳振蕩時間為8 min。

圖1 振蕩時間對P204萃取釹的影響
試驗條件:氯化釹濃度0.1 mol/L,振蕩時間8 min,O/A分別為1:0.25、1∶0.5、1∶1、1∶2、1∶4,溫度30 ℃。放入振蕩器振蕩,對比不同相比對萃取釹的影響如圖2所示。從圖2中可以看出,隨著O/A的減小,在相比為1∶0.25~1∶0.5階段萃取率呈上升趨勢,最高可達到95%,然后呈下降趨勢。綜上所述,選擇O/A=1∶0.5為最佳相比。

圖2 相比對P204萃取釹的影響
試驗條件:振蕩時間8 min,O/A= 1∶0.5,溫度30 ℃。放入振蕩器振蕩后取有機相,加入不同濃度鹽酸(鹽酸濃度分別為1 mol/L、1.5 mol/L、2 mol/L、2.5 mol/L、3 mol/L),振蕩后靜置分層,取水相,對比不同鹽酸濃度對反萃釹的影響如圖3所示。從圖3中可以看出,隨著鹽酸濃度的增加,萃取率在剛開始呈下降趨勢,在鹽酸濃度為2 mol/L的時候萃取率最低,然后呈上升趨勢,在鹽酸濃度為3 mol/L的時候反萃率最高為35.51%,之后呈下降趨勢。綜上所述,在一定條件下,酸的濃度越高對釹的反萃效果越好。

圖3 HCl濃度對釹反萃率的影響
試驗條件:振蕩時間8 min,O/A= 1∶0.5,溫度30 ℃。放入振蕩器振蕩后取有機相,加入3 mol/L鹽酸,取不同體積的鹽酸與有機相(分別為1∶0.25、1∶0.5、1∶1、1∶2、1∶4)振蕩后靜置分層,取水相,對比不同相比對反萃釹的影響,如圖4所示,在一定條件下,相比對反萃釹的影響整體呈下降趨勢,在相比為1∶0.25時出現未分層現象,在相比為1∶0.5時,反萃率最高為89.1%,之后呈下降趨勢。

圖4 相比對釹反萃率的影響
(1)在氧化釹濃度、O/A不變時,P204萃取釹在震蕩時間為8 min時萃取率最高,為91.25%。
(2)料液濃度0.1 mol/L、震蕩8 min、溫度30 ℃、O/A=1∶0.5時,釹萃取率可達95%。
(3)P204在大于2 mol/L的鹽酸濃度下較易反萃,當鹽酸濃度為3 mol/L時,反萃率最高為35.51%。
(4)負載有機相用3 mol/L鹽酸反萃,按相比O/A=1∶0.25時,反萃率最高為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