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樂 張秀卿
摘 要:園林景觀綠化工程中應用植物造景技術成為一種創新舉措,明確技術應用原理,加強施工質量控制,強化植物造景效果,園林景觀的藝術性和生態性才能最大化發揮出來,項目總體效益也能再上一個臺階。對植物造景技術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發現在園林景觀綠化工程規劃建設階段應充分利用各種植物營造優美景觀,這有利于美化和改善城市環境,促進城市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協調發展。
關鍵詞:園林景觀綠化;植物造景技術;因地制宜
城市發展進程正不斷加快,居民對居住環境美觀性和生態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加強園林景觀綠化工程建設,擴大綠地面積,改善城市環境,是廣大社會公眾的共同愿景。在相關工程施工中積極運用植物造景技術,不僅可以使植物景觀與周圍環境相輔相成、交相輝映,而且城市氣候會得到持續調節,變得更加舒適宜人,對于城市綠色生態化發展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一、植物造景技術的應用價值
首先,植物是園林景觀綠化工程的重要組成元素,具有凈化空氣、涵養水源、穩固水土等多重功能。大面積種植綠化植物,營造生態群落,維持生態系統平衡,有利于降低自然災害發生概率,從容應對洪澇干旱,提高居住環境的舒適度和健康度,增強居民對城市的歸屬感,為城市發展建設注入有生力量。其次,生機勃勃的植物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內心情緒,人們會不自覺地受到感染,身心處于放松狀態,面對學習、工作和生活斗志昂揚,精神面貌更加飽滿。最后,植物是地方文化的載體。園林景觀綠化工程中種植鄉土植物,可傳播地方文化,城市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可引發公眾的無限遐思,會大大增加城市的吸引力,使城市招商引資取得良好成效,旅游業、服務業及其配套產業迅速發展,推動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應用植物造景技術需遵循的原則
(一)生態原則
在運用植物造景技術時應該盡量保留原有自然資源;基于城市地勢地貌進行植物造景,選擇環境適應力強的植物,科學搭配不同種類的植物;加強養護管理,采取防風、防蟲等多種保護措施,以免植物根莖葉受到破壞而影響長勢,從而發揮植物生態功能,吸附空氣中的污染物質,凈化水體,防止水土流失;植物光合作用還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抑制大氣升溫,削弱溫室效應,使城市溫度更加適合人們居住。因此,遵循生態原則開展植物造景工作是極為必要的。
(二)平衡原則
所謂平衡原則就是在搭配植物形態和色彩時追求視覺平衡效應,確保園林景觀與周圍環境協調統一,不會顯得過于突兀,能夠更好地彰顯城市特色,讓人們近距離感受魅力無限的自然風景。植物造景技術是集生態學、美學、景觀學為一體的綜合性技術,既要考慮植物生長習性和生態功能進行植物品種的選擇,又要在植物搭配時營造錯落有致、色彩繽紛的景觀。
(三)因地制宜原則
在運用植物造景技術時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挑選當地群眾耳熟能詳的鄉土植物進行造景,博得群眾的認可,拉近與群眾的距離。這樣,當地居民在觀賞園林景觀時會不由自主地產生親切感,身心處于放松狀態,獲得心靈的寧靜,這是其他植物所遠遠無法比擬的。
(四)經濟適用原則
園林景觀綠化工程建設需要投入的成本較高,工程造價中占據較大比例的要數植物采購和養護成本,所以植物造景過程中應遵守經濟適用原則,基于當地氣候環境以及市場上各種植物的成本價格選擇性價比高的植物品種,抗寒耐旱類的植物往往更具優勢,深受施工單位的青睞。為保證植物能夠正常生長,減少施工成本投入,苗木規格不宜過大,采購階段要貨比三家,與信譽良好、報價合理的供應商合作,加強技術創新,嘗試運用抗性高的植物替代傳統植物,展現植物景觀的功能和意境。
三、園林綠化植物造景及植物配置中的問題
第一,設計人員在進行植物造景以及植物配置的過程中,存在盲目選擇樹種的情況,過于重視樹種的顏色、形態等外形方面,更加重視奇、特、新等方面的要求,故意選擇一些價格高、其他地區的樹種,很少選擇當地的樹種種植。同時,由于一些設計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并未真正地了解城市內的植物群落特點和穩定性要求,也沒有從整體角度出發考慮植物的習性、環境適應性等特點,導致很多外來物種進入當地之后出現大量死亡的情況,成活率非常低,造成較大經濟損失,也會影響造景效果。
第二,一些園林綠化設計沒有積極和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展開分析和研究,盲目追求個性化,想要追求國際上特立獨行的園林景觀設計方案,造成園林景觀無法滿足人們的視覺需要。很多地區都沒有從園林種植的場地環境方面出發,只是單純應用開敞式的園林綠化設計風格,種植大片的草地鋪底,然后種植幾棵高大的喬木作為主景,在中間點綴一些灌木,或者種植必要的花卉和灌木組合成美觀性的圖案,展現出大氣磅礴的態勢,有華麗性特點。雖然這種方案觀賞性較好,但是卻不符合我國的園林綠化實際情況,其綠化率比較低,也不能展現出園林綠化的生態性,甚至對于我國的城市發展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第三,在城市園林綠化造景中,需要重視對植物種植過程的控制,還要保證植物造景配置滿足要求,展現出城市文化特色,為城市發展助力。但是從近年來我國部分城市的植物造景和配置設計方面都沒有重視這一點,導致植物景觀設計環節跟風情況比較嚴重,其他地區種植什么品種的植物,設計人員也會選擇這種植物種植。因此,園林綠化造景配置的科學性、合理性比較差,并未從植物的季相變化出發分析,導致植物造景效果變差,美觀性不足,也會給城市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甚至阻礙城市的發展和進步。
四、園林景觀綠化工程中植物造景技術應用要點
(一)合理選擇景觀植物
一是明確把握各類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生態功能,通過對園林景觀綠化工程建設目標的深層次分析,挑選與本工程施工要求相符的景觀植物,保證植物形態美觀,色彩艷麗,觀賞價值較高。二是結合實地勘察工作數據,獲悉栽植地的氣候、土壤、水文信息,將不能適應當地氣候環境的植物篩除。三是優選對病蟲害抵御能力較強且價格低廉的植物品種,防范植物生長期間遭到病蟲害侵染,降低工程造價。經過層層篩選之后發現,鄉土植物和經過馴化的外來植物能夠充分滿足園林景觀綠化工程植物造景工作需求。
(二)明確景觀植物配置方式
第一,對于高大挺拔、枝繁葉茂的苗木來說,任何植物與之搭配都容易被忽略,因此在應用類似植物進行造景時要運用孤立種植的形式,在某個區域單單種植特定種類的植物,這類植物會成為人們視線的焦點。設計人員應合理設置植物間距,防止植物生長過程中相互搶奪土壤養分呈現長勢不良狀況,植物蔚然成景后會給人以質樸之感,人們的視線牢牢集中在苗木上,會產生崇敬、向往之情,心靈保持寧靜、平和。第二,按照完全對稱的方式在道路兩旁種植景觀植物,體現規則和秩序,人們置身其中會產生眾星拱月的感受,仿佛自己成為空間的中心。所用植物以高大樹木為主,通過營造林蔭小道,緩解夏日的燥熱,使人們的煩悶情緒一掃而空。湖泊兩側也會運用對植方式進行造景,人們走近時可以第一時間看到被植物包圍的湖泊,植物曼妙的姿態倒映在水面上,可以實現視覺的延伸,讓人目不暇接,感到美不勝收。第三,將不同類型植物放置在一起,營造立體多元的園林景觀。植物的色彩和形態有著顯著差異,能夠給人們帶來豐富的視覺享受,是叢植配置景觀植物的一大特色。通常會將兩種類型、三株以上的植物采用叢植形式配置,根據具體數量選擇搭配模式,如三角形、不等邊四邊形、“2+3”組合等,每個單元都可視為一個整體,搭配原則為草本花卉配灌木,灌木配喬木,深色配淺色。
五、園林景觀綠化工程中植物造景技術的
有效應用策略
(一)注重植物與建筑的結合
在鋼筋水泥鑄就的現代化城市中,景觀植物無疑是一抹亮色,利用植物造景技術構建封閉空間,將植物設置為分隔街道和社區的界限,可以創建一個相對寧靜、舒適的生活環境。人們漫步于街道上看到生機盎然的植物,心情會變得十分舒暢,學習和工作熱情會更加高漲。在進行植物造景時要充分考慮到建筑風格,將植物種植在建筑屋頂、道路兩側,設置花壇、草坪以豐富植物品種,讓人們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美麗的園林景觀,獲得舒適自在的觀賞體驗。設計人員要結合城市街道、交通、土地的規劃設計方案開展園林景觀綠化工程設計工作,立足于總體、全面、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利用植物造景技術給城市增添生命力,促使植物與建筑的結合更加緊密,打造獨一無二的園林景觀。
(二)科學優化空間布局
空間布局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在實施植物造景時要重點做好布局工作,突出景觀植物的主次,減少人為因素對植物生長的干擾,盡可能呈現植物的自然形態,以便清晰展現園林景觀風格,增加園林景觀的吸引力和親切感。設計人員首先要從整體上設置框架,再進行細節的雕琢,不斷嘗試不同的植物搭配方式,努力營造個性化的園林景觀,增強空間層次感,向公眾傳達自身設計理念,烘托園林主題,提升園林景觀綠化工程總體效益。如今,景觀植物在空間布局上常見有半開放式封閉空間、開放式封閉空間、冠層封閉空間、垂直封閉空間,給設計人員提供了有益參考。設計人員應明確不同年齡群體的實際需求,利用植物造景技術打造安靜、和諧、健康的休閑活動空間,為老人和兒童提供優質服務。
(三)確保色彩搭配合理
景觀植物的色彩搭配可采用單色、雙色、多色等多種方式,不同顏色的應用會取得不同效果。單色指的是將同種色彩或者相似色彩的植物應用于造景工程中,大面積、規則地種植這些植物會給人以時空錯位的迷失感,不知不覺就深入園林深處,但長久觀看同種顏色的植物會讓公眾很快失去新鮮感。雙色配合是將色差明顯的兩種植物進行對比配置,可以形成巨大的視覺落差,人們的情緒在看到不同植物時會隨之發生改變。多色搭配景觀植物會讓人有應接不暇之感,獲得豐富的觀賞體驗,更加契合公眾個性化審美需求,還能讓公眾感受到活潑熱烈的氛圍,由衷產生對園林景觀的喜愛之情。在園林景觀綠化工程植物造景工作中,多色搭配的適用范圍更為廣泛,造景效果相對更優。
(四)注意觀葉和觀花植物的搭配
有些植物的葉片顏色鮮艷,形態特異,觀賞價值較高,有些植物則會在開花時吸引大批群眾,園林景觀綠化工程中對于觀葉和觀花植物應該予以科學搭配,以營造動態變化的園林景觀,讓人們在不同季節都能看到美景,受到美的熏陶,美化城市的市容市貌。植物的生長周期有著較大區別,有的季節枝繁葉茂,有的季節則枝葉凋零,還有一些植物只會在特定季節開花,或者葉片色彩發生改變,其他季節處于休眠狀態。倘若在園林景觀綠化工程中種植這些觀賞型景觀植物,首先要確定景觀植物屬于觀葉還是觀花品種,再對植物生長習性進行分析,合理配置觀葉和觀花植物,創造有利于景觀植物生長的合適條件,盡量延長觀賞期,促進園林景觀綠化工程社會經濟效益的提升。
(五)巧妙融合植物與其他元素
除了植物之外,園林景觀綠化工程還涉及道路、水景、假山等元素的設計,植物與其他元素能否科學合理地搭配,會對園林景觀造景效果產生重大影響。用透水磚、鵝卵石等材料鋪設園路,降水時能夠將雨水快速排出,防止路面打滑,雨水滲透到土地中,可給植物生長提供充足水分,減少灌溉量;還要將路線設計得蜿蜒向前,制造一種神秘感,激發人們的探索欲,增加景觀欣賞的趣味性。水景附近要有植物點綴,光線的反射和折射會使水面上浮現植物倒影,這樣水體景色不再單調,可以充滿奇妙意境。構建假山所用材料要具有綠色環保特點,讓山體顯得更加自然,仿若真實的山體就在眼前。山、水、植物交相輝映,能夠真正體現園林景觀的藝術性和審美性。
綜上所述,科學使用植物造景技術會對園林景觀綠化工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產生有利影響。為了獲得最佳的植物造景效果,要合理進行空間布局,對不同形態和顏色的植物予以優化配置,巧妙融合植物、園路、水景、假山等元素,創建充滿獨特意境和魅力的居住活動空間,贏得廣大公眾的認可和喜愛。
參考文獻:
[1]孫立.園林景觀綠化種植施工技術分析[J].種子科技,2021(3):67-68.
[2]孫化生.園林景觀綠化種植施工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21(7):92-93.
[3]王龍.淺議植物造景在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20(12):113-114.
[4]李焱.植物造景技術在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應用探究[J].科技展望,2016(3):86.
[5]陳元璋.淺析園林景觀綠化種植施工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23):59-60,65.
作者簡介:
孫樂,內蒙古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風景園林。
張秀卿(通訊作者),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旅游規劃與園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