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興勤,王啟俊
(廣西醫科大學附屬民族醫院耳鼻咽喉科,廣西南寧 530001)
喉癌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約占全身性惡性腫瘤的5%,以鱗狀細胞癌較為常見[1]。喉癌根據腫瘤發生的部位可分為聲門型、聲門上型、聲門下型及跨聲門型。其中,聲門型喉癌的發生率約占60%[2]。對于早中期無外部轉移及甲狀軟骨侵犯的聲門型喉癌,激光手術切除是一種比較好的微創治療手段。在沒有激光的條件下,可使用傳統的喉裂開聲帶手術切除病變,但該方法創傷大,恢復慢,且并發癥多。2018年以來,本科室應用GX-ⅢB 型多功能電離子手術治療機,配合自制的單極導線,于支撐喉鏡電視顯像下順利完成聲門型喉癌切除手術11例,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7月-2021年6月在本科室住院的聲門型喉癌患者11 例。其中,男10 例,女1 例;年齡46~76 歲,平均55.6 歲;病程最短半年,最長1年。按喉癌分型:T1a型7 例,T1b型1 例,T2型3 例。術前病理:高分化型鱗癌4 例,中高分化型3 例,中分化型3例,中低分化型1例。CT及MRI影像學檢查均提示:病變限于聲門范圍,甲狀軟骨完好,頸部淋巴結未見有轉移灶。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采用GX-ⅢB型多功能電離子手術治療機(廣西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生產),功率100 W,設有單極及雙極輸出及腳踏開關。手術切割時使用單極,電壓設8~10 V,短火擋,自制單極銅絲導線接入單極輸出孔,導線直徑1 mm,長160 cm,電離子作用頭端露出在絕緣層外2 mm,采用雙極止血時轉換使用雙極輸出,改長火擋,電壓調設為11~13 V。
應用6 號或6.5 號氣管套管,全身麻醉、氣管插管后去枕。支撐喉鏡暴露聲門及病變部位,聲門下方塞入一小條紗布,保護氣囊及阻止血液滲入。自制銅絲單極導線,接入多功能電離子手術治療機單極輸出孔,喉鏡用金屬細長吸引頭接塑料吸引管,用尖刀在吸引管手抓位置切開一小縫,穿入單極導線頭端,再從吸引頭前端拉出1~3 cm(視切除部位距離調節),設短火擋,單極輸出電壓設8~10 V。在電視顯像下,左手用顯微喉鉗牽拉病變聲帶,右手持帶單極導線的吸引頭,利用吸引頭端抵到下側或外側做支點,將吸引頭前端露出的單極線頭按需要彎曲,并調整露出的長度。從病變聲帶杓狀軟骨位置開始,尖端貼近要切除的部位,與軟組織距離約1 mm,踩動腳踏開關,利用電離子汽化作用,將組織凝固,汽化切除,先聲帶后端,再到喉室、聲門旁間隙至甲狀軟骨膜及聲帶下緣,最后自上而下切除聲帶前端,必要時切除前聯合及對側聲帶前段。切除聲帶動脈時,若出血較多,接入雙極電凝頭,改長火擋,電壓調高至10~13 V,踩動腳踏開關,電凝止血。無出血后,再接入單極導線輸出,改為短火擋,電壓調回原大小,繼續用單極切除聲帶組織至完全切除,術中切緣行快速冰凍病理。右側聲帶切除手術步驟見圖1。左側聲帶病變手術方法相同(圖2)。

圖1 聲帶癌切除手術步驟Fig.1 Operation procedure for removal of glottic carcinoma

圖2 左側聲門癌切除Fig.2 Operation for removal of left glottic carcinoma
所有患者均順利切除病變聲帶,術中切緣快速冰凍病理均無殘留,術后無繼發出血及呼吸困難,均保留了發音功能,術后予乙酰半胱氨酸和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禁聲1 周,曠置創面,愈合良好。7 例術后2周行預防性放射治療。所有病例術后隨訪至發稿前,未見復發,3例前聯合小顆肉芽增生。手術半年后,聲嘶均明顯好轉。
聲門型喉癌較早即可出現聲嘶癥狀,如患者重視,盡早就診,常可以早期確診,其病理類型主要為鱗狀細胞癌。對于局限于聲門的喉癌,激光是較早應用且有效的微創治療方法[3]。臨床普遍認為,CO2激光的手術適應證有:早期聲門型喉癌中的Tis、T1a及部分T1b型,且臨床療效已經得到廣泛認可,甚至認為CO2激光可作為早期聲門型喉癌的一線治療方法[4-6]。
喉鏡激光手術具有創傷小、時間短、出血少、手術精準、保留喉功能和恢復快等特點,術后呼吸功能、吞咽功能和發音功能恢復情況均優于喉裂開術[7],受到臨床醫生和患者的普遍認可[8]。其原理是應用熱效應將腫瘤切除[9]。但激光手術設備昂貴,組織散射多,角度有限,精度不高,操作不當有爆燃的危險;射頻消融術需要的刀頭昂貴,消融端體積大,活動角度易受限。以往在無激光和等離子的條件下,則采用頸外路徑喉裂開術,但需進行氣管切開,患者術后恢復慢,還存在肺炎和咽瘺等風險,且愈合時間長,費用高。
本科室采用多功能電離子手術切除方法,其原理是:金屬觸頭與人體組織之間的極小氣隙中可形成電場強度,瞬間使氣隙氣體分子電離,產生細小高溫等離子體,使病變組織汽化或碳化,在短火擋,火花極小,無煙霧和厚焦痂,且汽化后,汽化層下還有薄凝固層,可阻止出血,保護外層組織,促進切口較快愈合。多功能電離子手術治療機配有單極作用端及雙極作用端,平時單極作用端用于皮膚小突起物的切除,雙極作用端可用于內鏡鼻腔和咽喉腔道的止血治療。本科室應用自制的導線,制成長的軟線單極,起初應用于咽喉部微創手術,如:會厭囊腫、下咽小血管瘤和聲帶良性病變的切除等[10],現應用于聲門型喉癌的切除,在支撐喉鏡電視顯像輔助下,可以清晰顯示前聯合、雙側聲帶病變及后聯合病變,對個別暴露困難的患者,可采用下壓甲狀軟骨或更換較小喉鏡的方法暴露。該手術操作簡單,耗時短,出血少,周邊組織損傷小,不需使用貴重耗材,單極導線置于金屬吸引管內即可操作,作用端細小,操作空間充足,特別是可按需要調節角度及深度,在激光或等離子不能達到的邊角位置亦可以操作。應用支點固定作用端,定位準確,可精準切除病變,且多功能電離子設備便宜,無耗材,費用低,術后反應輕,愈合快,患者容易接受。
電離子作用于軟組織的原理是:利用金屬觸頭與機體組織之間氣隙中形成的電場強度,汽化或碳化組織分子,對于極小氣隙才起反應,對塑料材質的不導電氣管導管是不起反應的。如擔心電火花會損傷貼近的氣囊,術中可將氣管套管氣囊往下推至遠離聲門,就不會有遠距離燒破的風險;若操作中觸壓氣管套管,套管不小心外移,氣囊上移貼近聲門,存在被火花灼破的風險,也可在聲門下塞入一小段紗條,即可很好地保護氣囊。組織凝固及汽化時,幾乎無煙霧產生,金屬吸引頭在吸除分泌物和氣體的同時,還可作為切除時的支點,保證導線頭端不抖動,達到精準切除的目的。金屬觸頭可按需要任意彎曲及調節長度,適用于腔道操作。
電離子汽化組織后,汽化層下有薄凝固層,在僅有毛細血管分布的部位,切除幾乎不出血;但若碰到較大動脈血管,切除組織時血管仍有出血風險,使用單極止血的話,因單極作用很表淺,滲血阻隔,止血效果則不佳,此時,應改用長柄的雙極電離子,換長火擋,對出血點進行電凝,凝固血管斷端。電離子雙極電凝使血管組織硬凝固,無煙霧及厚焦痂,止血效果確切,作用類似于電刀的雙極電凝,可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同激光及等離子射頻消融手術,多功能電離子切除聲帶術后創面曠置,愈合時間與激光和等離子無異,術后僅小部分病例前聯合肉芽增生,未見粘連,可以保留發音功能,隨時間推移,健側聲帶向患側靠近,功能代償,發音可明顯改善。
有研究[11]認為,侵及前聯合處的聲門癌需慎重選用激光治療,T1b型聲帶癌復發率可達25%。本研究中,2例聲帶癌病變侵及前聯合及對側聲帶前端,目前還未見復發,遠期療效還需進行隨訪。喉病變切除后,創面會形成肉芽,在隨訪過程中,要注意鑒別是肉芽增生還是腫瘤復發,正常肉芽組織呈灰白色或粉紅色,表面光滑,如增生組織為白色且表面粗糙,需及時活檢明確是否為復發[5]。
多功能電離子手術治療機切除聲門型喉癌,適合于切除病變局限于聲門的病變,適應證基本同激光及等離子射頻,對于跨聲門且范圍較廣的病變,由于邊緣暴露有限,仍需考慮采用頸外路徑開放手術。
綜上所述,多功能電離子手術切除聲門型喉癌,安全性高,操作簡單、易學,視野清晰,術中出血少,手術時間短,切除范圍精確,能達到與激光切除和等離子射頻消融一樣的切除效果,且設備便宜,無耗材,手術費用低,損傷小,術后并發癥少,患者痛苦輕,愈合快,效果好,值得推廣。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遠期效果需進一步加大樣本量及延長隨訪時間來佐證。